电池、电池模组以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4954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电池模组以及车辆,包括壳体、固定件和电芯组,壳体设有两端开口的容纳腔,固定件封堵壳体的开口,电芯组安装于容纳腔,电芯组包括至少两个依次首尾相连的电芯,沿电芯的长度方向,电芯的两端设置有极耳,相邻两个电芯通过极耳连接,位于电芯组两端的极耳分别穿过对应的固定件并延伸至壳体的外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至少两个电芯沿其长度方向首尾相连形成电芯组,电芯组安装在壳体内。降低了电池厚度方向的尺寸,适于安装在电池厚度方向空间受到限制的安装空间内。同时,减少了壳体材料和用于电池之间电连接的过渡连接件。该结构的电池具有厚度方向尺寸小、节约物料和装配效率高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电池模组以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包含该电池的电池模组以及包含该电池模组的车辆。
技术介绍
近年来,动力电池发展迅速,在众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在汽车领域,动力电池以其高电压、高容量和高功率输出的特点成为汽车新发展阶段的绿色环保驱动力。目前主流的电芯排布方式为平铺堆叠法,即将电芯沿其厚度方向堆叠而成。该结构不适宜在电池厚度方向受到限制的安装空间中使用。同时,在动力电池的实际运用中,通常将多个电池并联或者串联使用,多个电池之间利用过滤连接件进行电连接,以达到设计要求的电流和电压。此结构增加了模组用料,且不利于对有效空间的合理利用。因此,亟需一种新型的电池,适于在厚度方向受限的空间内使用,且可减少物料,空间利用率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电池模组及车辆,具有节约物料、空间利用率高和厚度方向尺寸小的特点。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电池,包括壳体、固定件和电芯组,所述壳体设有两端开口的容纳腔,所述固定件封堵所述壳体的开口,所述电芯组安装于所述容纳腔,所述电芯组包括至少两个依次首尾相连的电芯,沿所述电芯的长度方向,所述电芯的两端设置有极耳,相邻两个所述电芯通过所述极耳连接,位于所述电芯组两端的所述极耳分别穿过对应的所述固定件并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部。进一步的,相邻两个所述电芯之间设置有绝缘件,所述绝缘件套设于所述极耳上。进一步的,沿所述电芯组的厚度方向,所述电芯组的至少一个端面设置有导热片。<br>进一步的,所述导热片的两侧面均设置有导热胶,所述导热片通过所述导热胶分别与所述壳体和所述电芯粘接。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为“U”形槽结构,与所述“U”形槽的槽底相对的一侧为第一槽口,所述第二壳体封堵所述第一槽口,沿所述“U”形槽的长度方向,所述“U”形槽的两端形成所述壳体的开口。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壳体为“U”形槽结构,所述第一槽口插接于所述第二壳体的槽内,所述第二壳体的槽口与所述第一壳体的槽壁外侧焊接,以使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形成两端开口的所述容纳腔。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固定件与所述限位槽插接。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设置有凸台,位于所述电芯组的两端的所述极耳穿过所述凸台。还提供的一种电池模组,包括所述电池。还提供的一种车辆,包括所述电池模组。本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电池、电池模组以及车辆,通过将至少两个电芯沿其长度方向首尾相连形成电芯组,电芯组安装在壳体内。降低了电池厚度方向的尺寸,适于安装在电池厚度方向空间受到限制的安装空间内。同时,减少了壳体材料和用于电池之间电连接的过渡连接件。该结构的电池具有厚度方向尺寸小、节约物料和装配效率高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电池的结构图。图2是实施例的电池的剖视图。图3是另一实施例的电池的剖视图。图4是实施例的第一壳体的剖视图。图中:1、壳体;10、第一壳体;101、限位槽;11、第二壳体;2、电芯;20、极耳;3、导热片;4、固定件;40、凸台;5、绝缘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和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池,包括壳体1、固定件4和电芯组,壳体1设置有两端开口的容纳腔,固定件4封堵壳体1的开口,电芯组安装于容纳腔,电芯组包括至少两个依次首尾相连的电芯2,沿电芯2的长度方向,电芯2的两端设置有极耳20,相邻两个电芯2通过极耳20连接,位于电芯组的两端的极耳20分别穿过对应的固定件4并延伸至壳体1的外部。本实施例中,电芯组包括两个电芯2,电芯2包括正负极片和电解液,极耳20包括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分别位于电芯2的两端,正极极耳与正极片连接,负极极耳与负极片连接,正负极片与电解液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能并通过极耳20导出。相邻的两个电芯2中,其中一个电芯2的正极极耳与另一个电芯2的负极极耳连接,以使两个电芯2串联。与固定件4连接的极耳20用于与外部设备电连接。该结构的两个电芯2沿电芯2的长度方向并列排列,与现有技术中将两个电芯2沿其厚度方向层叠排列相比,有利于降低电池的厚度方向的尺寸,适于安装在电池厚度方向空间受到限制的安装空间内。现有技术中的电芯组的连接方式中,两个电芯2分别安装在壳体1内,并通过外部的过渡连接件将对应的极耳20进行电连接。本实施例的两个电芯2在同一个壳体1的容纳腔内通过极耳20连接,有利于减少过渡连接件的使用,同时,还减少了装配工序中的总耗时,起到节约物料和提高装配效率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参照图1所示,电芯组的长度方向为X方向,电芯组的厚度方向为Z方向。对应的,电芯2的长度方向和厚度方向与电芯组的长度方向和厚度方向一致。具体地,相邻两个电芯2之间设置有绝缘件5,绝缘件5套设于极耳20上。本实施例中,绝缘件5的作用在于将极耳20与其他零件之间绝缘隔离。相邻两个电芯2之间的极耳20焊接为一体,极耳20和极耳20的焊接处均被包裹在绝缘件5内,起到对极耳20和焊接处的绝缘保护以及支撑的作用。具体地,参照图2所示,沿电芯组的厚度方向,电芯组的两个端面上设置有导热片3。设置导热片3有利于对电芯2进行散热,保证电池的使用安全性。本实施例中,导热片3为铝片、铜片、镍片或由其他导热性能优良的材料制成。导热片3的尺寸与电芯组的尺寸匹配,导热片3设置在电芯组厚度方向的两个端面,有利于提高导热片3与电芯2的接触面积,提升散热效果。当然,导热片3还可以在电芯组的多个侧面进行设置,进一步提升散热效果。具体地,导热片3的两侧面设置有导热胶,导热片3通过导热胶分别与壳体1和电芯2粘接。通过导热胶将导热片3分别与壳体1和电芯2粘接,一方面可以提高热传导效率,电芯2产生热量后,依次通过导热胶、导热片3、导热胶和壳体1将热量导出。另一方面可对容纳腔内的电芯组进行固定,通过导热胶将电芯组与壳体1粘接。一实施例中,壳体1包括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11,第一壳体10为“U”形槽结构,与“U”形槽的槽底相对的一侧为第一槽口,第二壳体11封堵第一槽口,沿“U”形槽的长度方向,“U”形槽的两端形成壳体1的开口。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可通过冲压形成“U”形槽,第一槽口位于第一壳体10的顶部,用于与第二壳体11连接,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11之间形成两端开口的容纳腔。“U”形槽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为第二槽口,第二槽口形成容纳腔的开口,第二槽口用于安装固定件4。该结构有利于对电芯组进行安装以及对相邻两个电芯2之间的极耳20进行焊接作业。“U”形槽的内壁与电芯组配合设置,“U”形槽沿电芯组的长度方向延伸。另一实施例中,参照图3所示,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11均为“U”形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固定件和电芯组,所述壳体设有两端开口的容纳腔,所述固定件封堵所述壳体的开口,所述电芯组安装于所述容纳腔,所述电芯组包括至少两个依次首尾相连的电芯,沿所述电芯的长度方向,所述电芯的两端设置有极耳,相邻两个所述电芯通过所述极耳连接,位于所述电芯组两端的所述极耳分别穿过对应的所述固定件并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固定件和电芯组,所述壳体设有两端开口的容纳腔,所述固定件封堵所述壳体的开口,所述电芯组安装于所述容纳腔,所述电芯组包括至少两个依次首尾相连的电芯,沿所述电芯的长度方向,所述电芯的两端设置有极耳,相邻两个所述电芯通过所述极耳连接,位于所述电芯组两端的所述极耳分别穿过对应的所述固定件并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电芯之间设置有绝缘件,所述绝缘件套设于所述极耳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电芯组的厚度方向,所述电芯组的至少一个端面设置有导热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片的两侧面均设置有导热胶,所述导热片通过所述导热胶分别与所述壳体和所述电芯粘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吉兵刘俊鹏侯永坤陈智伟刘金成袁中直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