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双光源的分划照明结构及瞄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4639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双光源的分划照明结构,包括沿分划照明结构的光线传播方向依次贴合排列的光源组、聚光件、折光件和一分划,光源组包括两个关于分划的中心对称的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且第一光源或者第二光源射出的光线依次经过聚光件和折光件照射到分划的中心。该分划照明结构的第一光源或者第二光源经过聚光件将发散的光线会聚之后再经过折光件将会聚后的光线转折至分划的中心,因此,无论是使用第一光源还是使用第二光源均可将光线引导至分划的中心,避免了其中一个光源出现偏离照射的现象,而且该分划照明结构的部件依次贴合排列,最大限度缩短了光源和分划之间的距离,使得分划的亮度得到提高,同时还可以节省结构空间,降低装调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双光源的分划照明结构及瞄具
本技术涉及瞄准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双光源的分划照明结构及瞄具。
技术介绍
现有瞄具(例如但不限于棱镜枪瞄)为了能更好地瞄准强光下的目标或者为了在夜晚也能看清分划,往往会用光源给分划照明,以提高分划亮度,进而提高瞄具使用者的视觉敏感度。但是当背景环境的颜色与光源颜色相近时,则使用者的眼睛容易忽略被光源照射的分划,例如当背景环境为绿色植被时,绿色光源照射的分划易与植被的颜色相融合,不易分辨;又如当背景环境为黄色或者红色植被时,红色光源照射的分划也不易分辨。为此,现有技术中针对不同的背景环境分别用两种颜色的光源为分划提供照明,以期能够使分划醒目突出于背景环境,以便易于分辨射击目标与分划瞄准点。例如专利号为ZL200320116040.X,名称为一种具有发光瞄准功能的瞄准镜公开了两种颜色光源的结构示意图,参考该专利文献的附图9,具体由两个异色的发光二极管并排组合而成。但是这种结构存在这样的缺陷:由于并排组合的两个光源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而分划中心只有一个,因此单独使用某一光源时会造成分划亮度不均匀,例如,如图1(a)所示,当光源1或者光源2的光线无法覆盖整个分划时,分划的亮度不够均匀;如图1(b)所示,当光源1的光线可以覆盖整个分划,而光源2只能覆盖部分分划时,则会造成仅有一个光源能够均匀照亮分划,而另一个光源无法均匀照亮分划。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双光源的分划照明结构,其可以使双光源的光轴均能穿过分划的中心。与此相应,本技术另一个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分划照明结构的瞄具,其可以使双光源的光轴均能穿过分划的中心。就一种具有双光源的分划照明结构而言,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双光源的分划照明结构,包括沿所述分划照明结构的光线传播方向依次贴合排列的光源组、聚光件、折光件和一分划,所述光源组包括两个关于所述分划的中心对称的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且所述第一光源或者所述第二光源射出的光线依次经过所述聚光件和所述折光件照射到所述分划的中心。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分划照明结构的第一光源或者第二光源经过聚光件将发散的光线会聚之后再经过折光件将会聚后的光线转折至分划的中心,因此,无论是使用第一光源还是使用第二光源均可将光线引导至分划的中心,避免了其中一个光源出现偏离照射的现象,而且该分划照明结构的部件依次贴合排列,最大限度缩短了光源和分划之间的距离,使得分划的亮度得到提高,提高了光源的利用率,同时还可以节省结构空间,降低装调难度以及增加抗冲击强度。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光源或者第二光源均可以择一为LED灯珠或者激光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互为异色光源。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为同色光源。进一步的,所述聚光件为一第一正透镜,所述第一正透镜的中心与所述分划的中心共线,所述折光件为反射面相对的两个反射镜,两个所述反射镜分别将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的光线转折至分划的中心。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光源、所述第二光源和所述第一正透镜一体封装。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聚光件为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的第二正透镜和第三正透镜,所述折光件为一第四正透镜,所述第四正透镜的中心与所述分划的中心共线。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正透镜一体封装,所述第二光源和所述第三正透镜一体封装。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分划照明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折光件和所述分划之间的扩散膜。光线经过扩散膜之后,能变成面积更大,均匀度较好,色度稳定的二次光源,不仅可以满足覆盖分划的全部图案要求,而且亮度也均匀,进而提高了瞄具使用者的舒适度。就一种瞄具而言,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瞄具,包括上述任一方案所述的分划照明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瞄具通过将分划照明结构的第一光源或者第二光源经过聚光件将发散的光线会聚之后再经过折光件将会聚后的光线转折至分划的中心,因此,无论是使用第一光源还是使用第二光源均可将光线引导至分划的中心,避免了其中一个光源出现偏离照射的现象,而且该分划照明结构的部件依次贴合排列,最大限度缩短了光源和分划之间的距离,使得分划的亮度得到提高,提高了光源的利用率,同时还可以节省结构空间,降低装调难度以及增加抗冲击强度。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瞄具还包括由一半五棱镜和一屋脊棱镜组成的棱镜倒像组,所述瞄具的一次像面设置于所述半五棱镜的镜面反射面,所述分划和所述一次像面重合于所述半五棱镜的镜面反射面,且所述分划照明结构与所述镜面反射面胶粘连接。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瞄具还包括具有一45°胶合面的直角棱镜组,所述直角棱镜组设有一对关于所述45°胶合面共轭的第一像面和第二像面,所述瞄具的主光轴垂直穿过所述第一像面,所述分划照明结构与所述第二像面胶粘连接,且所述光源组射出的光线依次经过所述聚光件、所述折光件和所述分划之后与所述瞄具的主光轴交汇于所述45°胶合面。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a)~(b)是现有的双光源与分划的照明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分划照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具有一种聚光件和折光件的分划照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含光路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具有另一种聚光件和折光件的分划照明结构的爆炸图(含光路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光源(第二光源)与第二正透镜(第三正透镜)的光路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瞄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瞄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本技术中使用的“上”、“下”、“左”、“右”、“前”、“后”、“顶”、“底”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如
技术介绍
部分所介绍,因为并排组合的两个光源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而分划中心只有一个的缘故,现有的双光源照明结构与分划存在分划亮度不能满足瞄准要求或者无法实现两个光源均能照亮分划等问题。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分划照明结构进行改进。为了更好的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将参考图2至7描述本技术所提供的分划照明结构以及瞄具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双光源的分划照明结构,包括沿所述分划照明结构的光线传播方向依次贴合排列的光源组11、聚光件12、折光件13和一分划14,所述光源组11包括两个关于所述分划14的中心对称的第一光源11a和第二光源11b,且所述第一光源11a或者所述第二光源11b射出的光线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双光源的分划照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所述分划照明结构的光线传播方向依次贴合排列的光源组(11)、聚光件(12)、折光件(13)和一分划(14),所述光源组(11)包括两个关于所述分划(14)的中心对称的第一光源(11a)和第二光源(11b),且所述第一光源(11a)或者所述第二光源(11b)射出的光线依次经过所述聚光件(12)和所述折光件(13)照射到所述分划(14)的中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双光源的分划照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所述分划照明结构的光线传播方向依次贴合排列的光源组(11)、聚光件(12)、折光件(13)和一分划(14),所述光源组(11)包括两个关于所述分划(14)的中心对称的第一光源(11a)和第二光源(11b),且所述第一光源(11a)或者所述第二光源(11b)射出的光线依次经过所述聚光件(12)和所述折光件(13)照射到所述分划(14)的中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双光源的分划照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源(11a)或者第二光源(11b)均可以择一为LED灯珠或者激光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双光源的分划照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源(11a)和所述第二光源(11b)互为异色光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双光源的分划照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件(12)为一第一正透镜(12a),所述第一正透镜(12a)的中心与所述分划(14)的中心共线,所述折光件(13)为反射面相对的两个反射镜(13a),两个所述反射镜(13a)分别将所述第一光源(11a)和所述第二光源(11b)的光线转折至分划(14)的中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双光源的分划照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件(12)为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光源(11a)和所述第二光源(11b)的第二正透镜(12b)和第三正透镜(12c),所述折光件(13)为一第四正透镜(13b),所述第四正透镜(13b)的中心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平何银权田济源伍超球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敏夫光学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