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线损分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4563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站仪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电力线损分析装置,包括箱体、隔板、U形滑杆和电路安装板;隔板将箱体内部分隔为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U形滑杆的两端连接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箱体外侧面设多个接线柱,隔板顶部设有插槽,接线柱与插槽通过隔板内部的导线连接;电路安装板上表面设有与U形滑杆匹配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套接与U形滑杆上;电路安装板的侧面设有与插槽匹配的插片,插片通过内部的导线与集成电路连接。通过设置多种功能的集成电路,可以使得本装置可以采集多种电力线损相关的参数;并通过内部更换与接线柱连接的不同功能的集成电路,使得本装置可以不更换接线柱直接采集电力线损相关的参数,便于电力线损的分析和计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线损分析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站仪器
,具体是一种电力线损分析装置。
技术介绍
变电站的电力在输送过程中需要计算线损,线损是指以热能的形式散发的能量损失,通常指线路中的电阻或电导消耗的有功功率,变电站通过监控、计算线路中的电力线损控制电力的有效输出,防止线损过高导致电力流失以及浪费。现有的方法在电力线路中安装线损分析仪,分析仪采集数据后统筹计算,然后将信号传输至主控系统进行监测,方便分析、查找电网故障,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现有的分析装置通常是一个装置检测一种参数,在进行电力线损的信息采集时需要用到多种分析仪器,十分不方便;如果是可以检测多种参数的分析仪器,则需要用到很多接线柱分别与内部的不同采集电路连接,使用时将电网不停地与不同的接线柱连接以采集不同的信息,十分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力线损分析装置,实现可以采集多种电力线损相关参数的情况下,不用和不同的接线柱进行连接,便于分析计算。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电力线损分析装置,包括箱体、隔板、U形滑杆和电路安装板;所述隔板竖直设置于所述箱体内并将所述箱体内部分隔为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U形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空腔的底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空腔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箱体外侧表面设有多个接线柱,所述隔板顶部设有插槽,所述接线柱与插槽通过所述隔板内部的导线连接;所述电路安装板上表面设有与所述U形滑杆匹配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大于所述U形滑杆的横截面,所述电路安装板的侧表面设有与所述插槽匹配的插片,所述电路安装板用于固定集成电路,所述插片通过所述电路安装板内部的导线与集成电路连接。所述电路安装板上安装有多种功能的集成电路,并通过所述电路安装板内部的导线将所述插片作为集成电路的接口,所述插片插入插槽时与所述接线柱连接所述插片,此时所述接线柱可作为集成电路的接口。因此,所述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作为所述电路安装板的存储空间,想要使用某个集成电路的功能时首先找到该集成电路对应的所述电路安装板,将该电路安装板之上的其余电路安装板沿所述U形滑杆滑动至另一个空腔内,然后使该电路安装板沿着所述U形滑杆滑动,直至滑至弧形处所述插片与所述插槽位置对应,由于所述第一通孔大于所述U形滑杆的横截面,因此此时该电路安装板是活动的,按下该电路安装板使所述插片插入所述插槽,便可以使用对应集成电路的功能;如果此时需要更换其他功能的集成电路时,只需拔出所述插片,按照上述步骤重新操作即可,不需要更换所述接线柱。进一步,所述箱体空腔的底面设置至少两个所述U形滑杆,用于稳定所述电路安装板的滑动轨迹。进一步,所述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的底面还设有垂直于该底面的稳定滑杆,所述隔板两侧的稳定滑杆以所述隔板镜面对称,所述稳定滑杆的长度与所述U形滑杆的直线部分长度一致;所述电路安装板设有与所述稳定滑杆匹配的第二通孔,使得所述电路安装板在所述U形滑杆的直线部分滑动时更加稳定。进一步,所述电路安装板还包括安装槽、走线槽和散热孔;所述安装槽用于安装集成电路板,并使用固定螺丝将集成电路板固定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走线槽用于安装连接集成电路板和所述插片的导线;所述安装槽槽底设有多个所述散热孔。进一步,所述U形滑杆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第一通孔包括两个对称的半圆通孔和一个一组平行边与该半圆通孔一致的矩形通孔,两个该半圆通孔的直线边与矩形通孔的该组平行边对应连接;所述U形滑杆横截面圆形直径与所述半圆通孔的直径一致,所述第一通孔使得所述电路安装板可以朝向所述隔板活动,所述第一通孔的形状可以限制所述电路安装板在所述U形滑轨上的横向活动,并使得所述电路安装板在滑动至所述U形滑轨的弧形部分时可以竖向活动;使得所述电路安装板滑动稳定的同时可以使得所述插片插入所述插槽中。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电力线损分析装置,通过设置多种功能的集成电路,可以使得本装置可以采集多种电力线损相关的参数;并通过内部更换与接线柱连接的不同功能的集成电路,使得本装置可以不用更换电网连接线与接线柱之间的连接便可以直接采集不同的电力线损相关的参数,十分便于电力线损的分析和计算。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电路安装板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附图标记如下:1-箱体、2-隔板、3-U形滑杆、4-电路安装板、11-接线柱、12-第一空腔、13-第二空腔、21-插槽、31-稳定滑杆、41-第一通孔、42-第二通孔、43-插片、44-安装槽、45-走线槽。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电力线损分析装置,包括箱体1、隔板2、U形滑杆3和电路安装板4;隔板2竖直设置于箱体1内并将箱体1内部分隔为第一空腔12和第二空腔13;U形滑杆3的一端与第一空腔12的底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空腔13的底面固定连接;箱体1外侧表面设有多个接线柱11,隔板2顶部设有插槽21,接线柱与插槽21通过隔板2内部的导线连接;电路安装板4上表面设有与U形滑杆3匹配的第一通孔41,第一通孔41大于U形滑杆3的横截面,电路安装板4的侧表面设有与插槽21匹配的插片43,电路安装板4用于固定集成电路,插片43通过电路安装板4内部的导线与集成电路连接。电路安装板4上安装有多种功能的集成电路,并通过电路安装板4内部的导线将插片43作为集成电路的接口,插片43插入插槽21时与接线柱11连接插片43,此时接线柱11可作为集成电路的接口。因此,第一空腔12和第二空腔13作为电路安装板4的存储空间,想要使用某个集成电路的功能时首先找到该集成电路对应的电路安装板4,将该电路安装板4之上的其余电路安装板4沿U形滑杆3滑动至另一个空腔内,然后使该电路安装板4沿着U形滑杆3滑动,直至滑至弧形处插片43与插槽21位置对应,由于第一通孔41大于U形滑杆3的横截面,因此此时该电路安装板4是活动的,按下该电路安装板4使插片43插入插槽21,便可以使用对应集成电路的功能;如果此时需要更换其他功能的集成电路时,只需拔出插片43,按照上述步骤重新操作即可,不需要更换接线柱11。本实施例中,箱体1空腔的底面设置两个U形滑杆3,用于稳定电路安装板4的滑动轨迹。本实施例中,第一空腔12和第二空腔13的底面还设有垂直于该底面的稳定滑杆31,隔板2两侧的稳定滑杆31以隔板2镜面对称,稳定滑杆31的长度与U形滑杆3的直线部分长度一致;电路安装板4设有与稳定滑杆31匹配的第二通孔42,使得电路安装板4在U形滑杆3的直线部分滑动时更加稳定。本实施例中,电路安装板4还包括安装槽44、走线槽45和散热孔;安装槽44用于安装集成电路板,并使用固定螺丝将集成电路板固定于安装槽44内;走线槽45用于安装连接集成电路板和插片43的导线;安装槽44槽底设有多个散热孔。本实施例中,U形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力线损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隔板、U形滑杆和电路安装板;所述隔板竖直设置于所述箱体内并将所述箱体内部分隔为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U形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空腔的底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空腔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箱体外侧表面设有多个接线柱,所述隔板顶部设有插槽,所述接线柱与插槽通过所述隔板内部的导线连接;所述电路安装板上表面设有与所述U形滑杆匹配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大于所述U形滑杆的横截面,所述第一通孔套接与所述U形滑杆上;所述电路安装板的侧表面设有与所述插槽匹配的插片,所述电路安装板用于固定集成电路,所述插片通过所述电路安装板内部的导线与集成电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线损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隔板、U形滑杆和电路安装板;所述隔板竖直设置于所述箱体内并将所述箱体内部分隔为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U形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空腔的底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空腔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箱体外侧表面设有多个接线柱,所述隔板顶部设有插槽,所述接线柱与插槽通过所述隔板内部的导线连接;所述电路安装板上表面设有与所述U形滑杆匹配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大于所述U形滑杆的横截面,所述第一通孔套接与所述U形滑杆上;所述电路安装板的侧表面设有与所述插槽匹配的插片,所述电路安装板用于固定集成电路,所述插片通过所述电路安装板内部的导线与集成电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线损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部的底面设置至少两个所述U形滑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线损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腔和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刚刘君杨昌友林先堪龙燕张显文任应钦陈晓红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