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4483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检测装置,其包括工作台、上料座、移动台、取料机构、相机组件、下料机构及下料台,上料座用于放置待测产品;移动台包括第一移动组件和检测台,第一移动组件与上料座并排设于工作台上,检测台通过第一移动组件沿着工作台的横向进行移动;取料机构包括第二移动组件和取料组件,第二移动组件与上料座并列设于工作台上,取料组件通过第二移动组件沿着工作台的横向进行移动,以将上料座上的待测产品移送至检测台上;相机组件对检测台上的待测产品进行检测;下料机构将检测台上已检的产品移送至下料台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产品的检测和下料自动进行,所依赖的人工少,提高了产品缺陷检测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产品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平板状产品(如屏幕、电路板等)的缺陷检测很多还是采用人工目视检查的方式,不仅检测的效率低下,而且很容易出现误判或漏判。虽然也有部分设备采用机器视觉进行检测(机器视觉检测是利用光学手段获得产品图像,然后通过影像处理来检测出产品的缺陷,相当于将人工目视检测自动化),以提高检测的效率和降低误判或漏判的情况。虽然现有的机器视觉检测设备极大地降低了误判或漏判的情况,但其检测仍依赖较多的人工进行,使得产品缺陷检测的效率仍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检测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台、上料座、移动台、取料机构、相机组件、下料机构及下料台,其中:所述上料座设于工作台的左侧,其用于放置待测产品;所述移动台包括第一移动组件和检测台,所述第一移动组件与上料座并排设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检测台通过第一移动组件沿着工作台的横向进行移动;所述取料机构包括第二移动组件和取料组件,所述第二移动组件与上料座并列设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取料组件通过第二移动组件沿着工作台的横向进行移动,以将所述上料座上的待测产品移送至所述检测台上;所述相机组件设于移动台的正上方,用于对所述检测台上的待测产品进行检测;所述下料机构和下料台设于所述第一移动组件的右侧,所述下料机构将检测台上已检的产品移送至所述下料台中。优选地,所述第一移动组件采用直线模组,所述第一移动组件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由直线模组驱动,所述检测台固设于第一安装座上。优选地,所述第二移动组件采用直线模组,所述第二移动组件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由直线模组驱动,所述取料组件包括取料气缸、第一安装板及多个取料吸管,所述取料气缸固设于第二安装座上,所述第一安装板固设于取料气缸活塞杆的顶部,所述取料吸管设于第一安装板上。优选地,所述下料机构包括第三安装座、旋转气缸、下料气缸、转臂、第二安装板及多个下料吸管,所述第三安装座设于所述第一移动组件的右侧,所述旋转气缸固设于第三安装座上,所述下料气缸固设于旋转气缸活塞杆的顶部,所述转臂固设于下料气缸活塞杆的顶部,所述第二安装板固设于转臂的末端,所述下料吸管设于第二安装板上。优选地,所述下料台包括良品料台和不良品料台,所述良品料台和不良品料台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三安装座的两侧。优选地,所述上料座包括第四安装座、连接座及若干个上料板,所述第四安装座固设于工作台上,所述连接座固设于第四安装座上,所述连接座的顶部设有多个等角度设置的安装口,所述上料板的底部形成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安装口相适配。优选地,所述连接座通过螺丝固定于第四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口和上料板的数量均为四个,所述安装口和安装部的形状均为T字形。优选地,所述相机组件包括安装杆组、检测相机及加强杆组,所述安装杆固设于工作台上,所述检测相机固设于安装杆组上,所述加强杆组固设于安装杆组一侧的工作台上,并与所述检测相机相固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
技术介绍
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通过取料组件将上料座上的待测产品移送至检测台上,由检测台上方的相机组件进行检测,并由下料机构将检测台上检测完成的产品移送至下料台中,产品的检测和下料自动进行,所依赖的人工少,提高了产品缺陷检测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上料座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一;图4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二。附图标记说明:100.工作台;200.上料座,210.第四安装座,220.连接座,221.安装口,222.安装槽,230.上料板,231.安装部,240.红外传感器;300.移动台,310.第一移动组件,320.检测台,330.第一安装座;400.取料机构,410.第二移动组件,420.取料组件,421.取料气缸,422.第一安装板,423.取料吸管,430.第二安装座;510.安装杆组,520.检测相机,530.加强杆组;600.下料机构,610.第三安装座,620.旋转气缸,630.下料气缸,640.转臂,650.第二安装板,660.下料吸管;710.良品料台,720.不良品料台。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更加明白,结合以下实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配合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台100、上料座200、移动台300、取料机构400、相机组件、下料机构600及下料台。上料座200设于工作台100的左侧,其用于放置待测产品,上料座200包括第四安装座210、连接座220及若干个上料板230,第四安装座210固设于工作台100上,连接座220固设于第四安装座210上,连接座220的顶部设有多个等角度设置的安装口221,上料板230的底部形成有安装部231,安装部231与安装口221相适配。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座220通过螺丝固定于第四安装座210上,安装口221和上料板230的数量均为四个,安装口221和安装部231的形状均为T字形,上料座200采用由多个上料板230拼合而成的方式,可以对其大小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尺寸的待测产品。连接座220上还设有安装槽222,安装槽222上设有红外传感器240,红外传感器240用于检测上料座200上是否放置有待测产品,以使取料机构400进行取料。配合图1、图3及图4所示,移动台300包括第一移动组件310和检测台320,第一移动组件310与上料座200并排设于工作台100上,检测台320通过第一移动组件310沿着工作台100的横向进行移动,第一移动组件310采用直线模组,第一移动组件310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座330,第一安装座330由直线模组驱动,检测台320固设于第一安装座330上。取料机构400包括第二移动组件410和取料组件420,第二移动组件410与上料座200并列设于工作台100上,取料组件420通过第二移动组件410沿着工作台100的横向进行移动,以将上料座200上的待测产品移送至检测台320上。第二移动组件410采用直线模组,第二移动组件410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座430,第二安装座430由直线模组驱动,取料组件420包括取料气缸421、第一安装板422及多个取料吸管423,取料气缸421固设于第二安装座430上,第一安装板422固设于取料气缸421活塞杆的顶部,取料吸管423设于第一安装板422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移动组件310和第二移动组件410均采用丝杆型直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上料座、移动台、取料机构、相机组件、下料机构及下料台,其中:/n所述上料座设于工作台的左侧,其用于放置待测产品;/n所述移动台包括第一移动组件和检测台,所述第一移动组件与上料座并排设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检测台通过第一移动组件沿着工作台的横向进行移动;/n所述取料机构包括第二移动组件和取料组件,所述第二移动组件与上料座并列设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取料组件通过第二移动组件沿着工作台的横向进行移动,以将所述上料座上的待测产品移送至所述检测台上;/n所述相机组件设于移动台的正上方,用于对所述检测台上的待测产品进行检测;/n所述下料机构和下料台设于所述第一移动组件的右侧,所述下料机构将检测台上已检的产品移送至所述下料台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上料座、移动台、取料机构、相机组件、下料机构及下料台,其中:
所述上料座设于工作台的左侧,其用于放置待测产品;
所述移动台包括第一移动组件和检测台,所述第一移动组件与上料座并排设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检测台通过第一移动组件沿着工作台的横向进行移动;
所述取料机构包括第二移动组件和取料组件,所述第二移动组件与上料座并列设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取料组件通过第二移动组件沿着工作台的横向进行移动,以将所述上料座上的待测产品移送至所述检测台上;
所述相机组件设于移动台的正上方,用于对所述检测台上的待测产品进行检测;
所述下料机构和下料台设于所述第一移动组件的右侧,所述下料机构将检测台上已检的产品移送至所述下料台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组件采用直线模组,所述第一移动组件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由直线模组驱动,所述检测台固设于第一安装座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组件采用直线模组,所述第二移动组件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由直线模组驱动,所述取料组件包括取料气缸、第一安装板及多个取料吸管,所述取料气缸固设于第二安装座上,所述第一安装板固设于取料气缸活塞杆的顶部,所述取料吸管设于第一安装板上。


4.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丹王可翔王金伟
申请(专利权)人:黎图晋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