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干茶混合发酵生产红茶粉的工艺,其包括以下步骤:S1干茶、鲜茶混合后进行发酵,发酵所得用65~85℃热水浸提,收集浸提液浓缩至初始重量的30~40%,得初提液;S2热水浸提所得茶渣经压制后烘干至水分含量为15~20%,其中:压制所得液体浓缩至初始重量的50~60%,得再提液,烘干所得物用蒸汽萃取,萃取蒸汽冷凝成冷凝液,得三提液;S3所述初提液、所述再提液混合后经过滤处理,然后将所述三提液混入过滤所得筛下物中,然后调整水分含量至80~90%,后经喷雾干燥即得红茶粉。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多个步骤对原料及茶渣进行提取,有效地将茶渣中的残留有效成分降至最低,同时提供了一种能够对茶渣进行蒸汽萃取的装置,实现了对茶渣的高效萃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干茶混合发酵生产红茶粉的工艺及蒸汽萃取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红茶粉生产工艺
,尤其涉及一种干茶混合发酵生产红茶粉的工艺及蒸汽萃取装置。
技术介绍
红茶粉是以高发酵度的茶叶为原料,经热水浸提、浓缩、然后喷雾干燥所加工而成,富含红茶中所含的多种营养物质,其中,红茶中:酚性物类含量约为20-30%,儿茶素类化合物是其中最重要的成分,占70%。儿茶素的保健功能强大丰富,是红茶疗效的主力,经由实验发现它具有防止血管硬化、抗放射性物质伤害、消炎杀菌、收敛止血、解毒、延缓老化、抗癌、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压等效用;嘌呤碱类:包括咖啡碱、茶碱、可可碱等,占红茶的4%左右。这三种生物碱的功能相似,但咖啡碱在兴奋中枢神经以提神的作用上最为有效,而茶碱较咖啡碱有更强的强心、利尿、舒张血管、弛缓平滑肌等作用;芳香物质:红茶中的芳香物质虽只占100-300ppm,但多达325种。它们不但能除口腔腥臭,还具有抑菌、消炎、宁神、镇痛等作用;氨基酸:谷氨酸等有助于降低血氨、治疗肝昏迷;蛋氨酸等则能调节脂肪代谢;其他元素:红茶中含的氟对预防龋齿和防治骨质疏松是一大利器;饵则有助于降低血压;醋多醣在防辐射的研究上受到重视。红茶粉可以作为终端产品直接冲泡饮用,也可作为其他产品的加工原材料,如:饮料、烘焙产品等,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很高的营养保健价值。现有技术中的红茶粉加工工艺,在有效成分提取完全性方面存在不足,经提取后,茶渣里仍然残留大量的酚类、氨基酸等成分,造成原料的浪费。<br>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干茶混合发酵生产红茶粉的工艺,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经提取后茶渣内还残留有较多有效成分造成原料浪费的问题。根据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种干茶混合发酵生产红茶粉的工艺,其包括以下步骤:S1干茶、鲜茶混合后进行发酵,发酵所得用65~85℃热水浸提,收集浸提液浓缩至初始重量的30~40%,得初提液;S2热水浸提所得茶渣经压制后烘干至水分含量为15~20%,其中:压制所得液体浓缩至初始重量的50~60%,得再提液,烘干所得物用蒸汽萃取,萃取蒸汽冷凝成冷凝液,得三提液;S3所述初提液、所述再提液混合后经过滤处理,然后将所述三提液混入过滤所得筛下物中,然后调整水分含量至80~90%,后经喷雾干燥即得红茶粉。进一步地,S1中的发酵条件为:温度50~60℃,时间6~8h;所述干茶和所述鲜茶比例为9:1~3:1,其中,所述干茶先添加占其重量10~15%、且温度为35~40℃的水后静置1~2h。进一步地,所述浓缩包括精滤、超滤、膜浓缩和真空浓缩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地,S2中蒸汽萃取采用的蒸汽来自经浓缩所得的多余液体。进一步地,所述红茶粉的含水量为3~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种用于实现上述蒸汽萃取的蒸汽萃取装置,其包括萃取箱,以及抽插设置在萃取箱内的载物框、且载物框插入所述萃取箱后将萃取箱分隔为上下两部分,其中所述载物框底部固定连接有钢网;蒸汽萃取装置还包括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萃取箱上端和下端的进气管和冷凝组件。进一步地,所述冷凝组件包括上端与所述萃取箱固定连接的冷凝筒、且冷凝筒下端固定连接有收集箱;所述冷凝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冷凝筒内的螺旋形冷凝管,且冷凝管的上端与所述萃取箱连通、下端与所述收集箱连通;所述冷凝筒上还固定连接有位于其上下两端的出水管和进水管。进一步地,所述冷凝筒内还安装有位于其上下两端的两安装板,且所述冷凝筒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安装板上;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位于两所述安装板之间。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干茶原料中混入鲜茶,能够给提高原料的发酵程度,在热水提取时,有效成分能够溶出更完全,使得茶渣里的残留能够得到有效降低;进一步对茶渣进行压制,将其中的液体部分压出,减少茶渣残留;最后还对经压制后的茶渣再次进行蒸汽萃取,最大程度地将茶渣中的有效成分带出,使得茶渣残留降到最低;提供的蒸汽萃取装置采用上置蒸汽进入方式,对物料进行从上至下的萃取,能够最大程度地将物料中的有效成分萃取,减少原料浪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6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6的载物框俯视结构示意图;上述附图中:萃取箱1、载物框2、钢网3、进气管4、冷凝筒5、收集箱6、冷凝管7、出水管8、进水管9、安装板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高发酵度的红茶采用喷洒方式向其中加入占其重量10%的水,然后采用薄膜封住静置2h,然后与鲜茶叶按9:1的重量比混合均匀,然后用薄膜封住在50℃下发酵6h,发酵后用65℃热水按料液比为1:40浸提3h,捞出茶渣进行压制,将压制后的茶渣烘干至水分含量为5%,压制流出的液体收集并浓缩至其重量的50%为再提液,浸提液浓缩至其重量的30%为初提液;将烘干后的茶渣投入蒸汽萃取装置中,进行为时3h的蒸汽萃取,并收集冷凝液为三提液;将初提液、再提液混合后进行过滤,以除去混合液中的浮渣,然后将三提液加入到经过滤所得的混合液中,然后向其中加入占其重量3%的糊精并搅拌均匀,后经喷雾干燥即得红茶粉。实施例2高发酵度的红茶采用喷洒方式向其中加入占其重量12.5%的水,然后采用薄膜封住静置2.5h,然后与鲜茶叶按9:2的重量比混合均匀,然后用薄膜封住在55℃下发酵7h,发酵后用75℃热水按料液比为1:45浸提2.5h,捞出茶渣进行压制,将压制后的茶渣烘干至水分含量为7%,压制流出的液体收集并浓缩至其重量的55%为再提液,浸提液浓缩至其重量的35%为初提液;将烘干后的茶渣投入蒸汽萃取装置中,进行为时2.5h的蒸汽萃取,并收集冷凝液为三提液;将初提液、再提液混合后进行过滤,以除去混合液中的浮渣,然后将三提液加入到经过滤所得的混合液中,然后向其中加入占其重量3.5%的糊精并搅拌均匀,后经喷雾干燥即得红茶粉。实施例3高发酵度的红茶采用喷洒方式向其中加入占其重量15%的水,然后采用薄膜封住静置3h,然后与鲜茶叶按3:1的重量比混合均匀,然后用薄膜封住在60℃下发酵8h,发酵后用85℃热水按料液比为1:50浸提2h,捞出茶渣进行压制,将压制后的茶渣烘干至水分含量为9%,压制流出的液体收集并浓缩至其重量的60%为再提液,浸提液浓缩至其重量的40%为初提液;将烘干后的茶渣投入蒸汽萃取装置中,进行为时2h的蒸汽萃取,并收集冷凝液为三提液;将初提液、再提液混合后进行过滤,以除去混合液中的浮渣,然后将三提液加入到经过滤所得的混合液中,然后向其中加入占其重量4%的糊精并搅拌均匀,后经喷雾干燥即得红茶粉。实施例4高发酵度的红茶采用喷洒方式向其中加入占其重量10%的水,然后采用薄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干茶混合发酵生产红茶粉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干茶、鲜茶混合后进行发酵,发酵所得用65~85℃热水浸提,收集浸提液浓缩至初始重量的30~40%,得初提液;/nS2热水浸提所得茶渣经压制后烘干至水分含量为15~20%,其中:/n压制所得液体浓缩至初始重量的50~60%,得再提液,/n烘干所得物用蒸汽萃取,萃取蒸汽冷凝成冷凝液,得三提液;/nS3所述初提液、所述再提液混合后经过滤处理,然后将所述三提液混入过滤所得筛下物中,然后调整水分含量至80~90%,后经喷雾干燥即得红茶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茶混合发酵生产红茶粉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干茶、鲜茶混合后进行发酵,发酵所得用65~85℃热水浸提,收集浸提液浓缩至初始重量的30~40%,得初提液;
S2热水浸提所得茶渣经压制后烘干至水分含量为15~20%,其中:
压制所得液体浓缩至初始重量的50~60%,得再提液,
烘干所得物用蒸汽萃取,萃取蒸汽冷凝成冷凝液,得三提液;
S3所述初提液、所述再提液混合后经过滤处理,然后将所述三提液混入过滤所得筛下物中,然后调整水分含量至80~90%,后经喷雾干燥即得红茶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茶混合发酵生产红茶粉的工艺,其特征在于,S1中的发酵条件为:温度50~60℃,时间6~8h;
所述干茶和所述鲜茶比例为9:1~3:1,其中,所述干茶先添加占其重量10~15%、且温度为35~40℃的水后静置1~2h。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干茶混合发酵生产红茶粉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缩包括精滤、超滤、膜浓缩和真空浓缩中的一种或多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干茶混合发酵生产红茶粉的工艺,其特征在于,S2中蒸汽萃取采用的蒸汽来自经浓缩所得的多余液体。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喆,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宇隆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