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文地质用地下水采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4397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文地质用地下水采样装置,包括采样装置本体,所述采样装置本体中部设有纵向分布的通道,通道的底端和顶端均为敞口;所述采样装置本体内部于所述通道外侧设有若干取样腔,取样腔的顶部内侧侧壁上设有取样口,取样口与所述通道连通;所述通道内部还设有用于密闭所述取样口的浮体,浮体的外侧侧壁与通道内壁滑动连接,浮体的中部设有用于连通其上侧和下侧的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在地下水取样过程中,该装置可以对取样口进行密闭,防止外部环境污染地下水样,保障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文地质用地下水采样装置
本技术涉及采样工具
,尤其涉及一种水文地质用地下水采样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对于地下水采样一般都是将采样装置置入深井内,取样后再向上取出,在这个过程中,采样装置的采样口一般敞口,容易流出采样的地下水,同时采样装置与深井内壁碰撞容易使扬尘、岩石颗粒等进入水样中,而且水样还与空气长时间接触,这样的话,不仅仅会影响检测结果,还需要对水样在检测前进行过滤净化,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文地质用地下水采样装置,保障地下水取样的稳定性,在取样过程中降低污染风险。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文地质用地下水采样装置,包括采样装置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装置本体中部设有纵向分布的通道,通道的底端和顶端均为敞口;所述采样装置本体内部于所述通道外侧设有若干取样腔,取样腔的顶部内侧侧壁上设有取样口,取样口与所述通道连通;所述通道内部还设有用于密闭所述取样口的浮体,浮体的外侧侧壁与通道内壁滑动连接,浮体的中部设有用于连通其上侧和下侧的通孔。所述取样腔为环形结构,且纵向设置至少两个,相邻的取样腔之间通过水平隔板隔开设置。所述取样口为水平分布的环形开口。所述采样装置本体外侧为柱状结构,采样装置本体的侧面两端分别为自其中部向端部尺寸逐渐减小的锥形结构。所述采样装置本体顶端还设有与其连接的挂环。还包括了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为位于所述通道内壁上并与之连接固定的凸起结构,限位件分别位于所述浮体的上部和下部。所述限位件的凸起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浮体的厚度设置。还包括了一配重件,所述配重件与所述采样装置外侧侧壁顶部或/和底部连接固定,配重件的外壁构成锥形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合理,在地下水取样过程中,该装置可以对取样口进行密闭,防止外部环境污染地下水样,保障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工作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00采样装置本体、101锥型面、102取样腔、103取样口、104限位件、105隔板、106挂环、107通道、200配重件、201沉孔、300浮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根据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水文地质用地下水采样装置,包括采样装置本体100,采样装置本体100在实际制作中,其主要作用结构在其内部,外部相对光滑,故可以采用分体式结构单独制作,并最终采用焊接、栓接等方式进行装配成型,同时,在采样装置本体100的顶端还设有与其连接的挂环106,采样装置本体100上部通过挂环106与拉绳连接,使用时整体置入深井内,通过其自身结构浸入水中并完成取样工作,采样装置本体100的具体实施结构如下所述。所述采样装置本体100外侧为圆柱状结构,采样装置本体100的侧面两端分别为自其中部向端部尺寸逐渐减小的锥形结构,锥形结构外侧分别构成锥型面101,使得采样装置本体100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可以降低与深井内壁接触出现卡住的几率,使得采样装置本体100的升降更加顺畅,降低升降过程中对采样装置本体100外壁造成的损伤;进一步地,所述采样装置本体100的底端外侧设有一缺口,缺口安装有与其连接的配重件200,所述配重件200整体为环形结构,其截面为三角形,配重件200中部套在采样装置本体100外侧,配重件200上设有径向分布的沉孔201,沉孔201内部通过螺丝与采样装置本体100连接固定,配重件200的外壁构成采样装置本体100底部的锥形结构,即配重件200的外壁构成所述锥型面101;当然,为了提高配重重量,该配重件200也可以同时安装在采样装置本体100的顶部;为了达到采样装置本体100的使用效果,采样装置本体100中部设有纵向分布的通道107,通道107的底端和顶端均为敞口,用于将深井内的水引进其内部采样使用;同时,所述采样装置本体100内部于所述通道107外侧设有两个取样腔102,取样腔102为环形结构且纵向设置两个,两个取样腔102之间通过水平隔板105隔开设置,取样腔102的顶部内侧侧壁上设有取样口103,取样口103为水平分布的环形开口,取样口103与所述通道107连通,当深井内的水自下至上进入通道107内时,水会通过取样口103先进入位于下部的取样腔102内,然后采样装置本体100下沉,再进入位于上部的取样腔102内,使取样腔102逐个装满,取样腔102和取样口103的环形结构,可以保障取样进水的均匀性,同时取样口103的开口较大,保障深井水的快速取样;此结构中需要注意的是,采样装置本体100整体浮力与配重的搭配,通过对取样腔102体积的控制,使得采样装置本体100可以通过自身重力下沉至深井水中,水自取样口103进入取样腔102。进一步地,所述通道107内部还设有用于密闭所述取样口103的浮体300,浮体300为环形结构,浮体300的外侧侧壁与通道107内壁滑动连接,浮体300的高度大于取样口103的高度,使其可以完全密闭取样口103的整个开口,浮体300的中部设有用于连通其上侧和下侧的通孔,用于保持通道107的通畅性,深井水会穿过浮体300的通孔在通道107中流通,在此过程中,浮体300也会因与深井水接触向上漂浮;更进一步地,为了保障浮体300在通道107中的初始位置或上浮位置,采样装置本体100还包括了限位件104,所述限位件104为位于所述通道107内壁上并与之连接固定的凸起结构,限位件104整体为环形,限位件104的凸起高度小于所述浮体300的厚度设置,使其不会影响通道107的水流流通面积及流通速度,保障取样过程中深井水顺畅经过通道107向上流动,限位件104分别位于所述浮体300的上部和下部,并用于限制浮体300的最高位和最低位;当通道107内没有水时,浮体300底部通过位于下部的限位件104支撑,此时浮体300的外侧侧壁正好密闭取样口103,此状态可以在采样装置本体100取样后上升时防止水样流出,同时也可以避免空气与水样接触;当通道107内进入水时,浮体300底部浮在水中,浮体300顶部通过位于上部的限位件104压住,使得浮体300不会离开通道107,同时也不会密闭取样口103,使得深井水通过取样口103进入取样腔102,从而获得水样;当采样装置本体100完全浸入深井水中时,此时深井水会穿过通道107在其顶部流出,从而进一步保障取样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先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文地质用地下水采样装置,包括采样装置本体,其特征在于:/n所述采样装置本体中部设有纵向分布的通道,通道的底端和顶端均为敞口;/n所述采样装置本体内部于所述通道外侧设有若干取样腔,取样腔的顶部内侧侧壁上设有取样口,取样口与所述通道连通;/n所述通道内部还设有用于密闭所述取样口的浮体,浮体的外侧侧壁与通道内壁滑动连接,浮体的中部设有用于连通其上侧和下侧的通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文地质用地下水采样装置,包括采样装置本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采样装置本体中部设有纵向分布的通道,通道的底端和顶端均为敞口;
所述采样装置本体内部于所述通道外侧设有若干取样腔,取样腔的顶部内侧侧壁上设有取样口,取样口与所述通道连通;
所述通道内部还设有用于密闭所述取样口的浮体,浮体的外侧侧壁与通道内壁滑动连接,浮体的中部设有用于连通其上侧和下侧的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文地质用地下水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样腔为环形结构,且纵向设置至少两个,相邻的取样腔之间通过水平隔板隔开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文地质用地下水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样口为水平分布的环形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文地质用地下水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翠翠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地勘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山东省鲁北地质工程勘察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