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窑炉余热循环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4193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余热循环利用装置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玻璃窑炉余热循环利用装置,包括底座和装置主体以及换热管道,所述底座的顶部安装有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左侧安装有进气斗,所述进气斗的左侧安装有第一连接法兰,所述装置主体的右侧安装有排气斗,所述排气斗的右侧安装有第二连接法兰,所述装置主体的顶部左侧安装有进液管,所述装置主体的基面右下角安装有排液管,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位于进液管与排液管之间安装有换热管道,整体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利用余热循环进行快速高效换热使用,节能环保,便于清理检修,防止使用过程中烟气泄露,保证换热效果,方便安全使用,且稳定性和实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玻璃窑炉余热循环利用装置
本技术涉及余热循环利用装置
,具体为一种玻璃窑炉余热循环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玻璃企业普遍存在大量余热资源,包括烟气余热、炉体散热、高温产品余热、冷却介质、废气和废料余热等,其中烟气余热几乎占燃料消耗量的1/3以上,占余热资源的一半以上,现有的玻璃窑炉余热循环利用装置,不便于高温烟气快速高效换热,不便于定期清理检修使用,因此需要一种玻璃窑炉余热循环利用装置对上述问题作出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玻璃窑炉余热循环利用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玻璃窑炉余热循环利用装置,包括底座和装置主体以及换热管道,所述底座的顶部安装有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左侧安装有进气斗,所述进气斗的左侧安装有第一连接法兰,所述装置主体的右侧安装有排气斗,所述排气斗的右侧安装有第二连接法兰,所述装置主体的顶部左侧安装有进液管,所述装置主体的基面右下角安装有排液管,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位于进液管与排液管之间安装有换热管道,所述换热管道的内部设有导温层,所述换热管道的外围设有高导热翅片,所述装置主体的背面通过门铰链安装有检修门,所述装置主体的背部贴近检修门的内壁设有密封条。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和进气斗以及排气斗均采用内外双层结构,且双层结构的内部均设有保温岩棉。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法兰与第二连接法兰上均环形开设有多组安装螺纹孔。优选的,所述换热管道采用s型回路结构。优选的,所述高导热翅片设有多组,且所述高导热翅片采用铝材质。优选的,所述检修门共设有两组,且两组所述检修门的基面一侧均安装有门锁把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第一连接法兰与第二连接法兰便于分别连接烟气排放口和烟气净化口,通过进气斗将高温烟气导流至装置主体的内部,通过进液管供入冷水进入换热管道内部,通过s型回路结构的换热管道与装置主体内部的高温烟气进行换热并由排液管排出使用,结构简单且便于利用余热循环进行换热使用,节能环保。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换热管道采用s型回路结构增加了管道换热流转长度,同时配合换热管道内壁的导温层和其外围的高导热翅片便于增加传热接触面积,结构简单且便于快速高效换热。3、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检修门便于打开后对换热管道表面进行清理检修,同时装置主体的背部贴近检修门的内壁设有密封条,起到密封保护的作用,防止使用过程中烟气泄露,保证换热效果使用,结构简单且方便安全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整体俯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装置主体、3-进气斗、4-第一连接法兰、5-排气斗、6-第二连接法兰、7-进液管、8-排液管、9-换热管道、10-导温层、11-高导热翅片、12-门铰链、13-检修门、14-密封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玻璃窑炉余热循环利用装置,包括底座1和装置主体2以及换热管道9,底座1的顶部安装有装置主体2,装置主体2的左侧安装有进气斗3,进气斗3的左侧安装有第一连接法兰4,装置主体2的右侧安装有排气斗5,排气斗5的右侧安装有第二连接法兰6,装置主体2和进气斗3以及排气斗5均采用内外双层结构,且双层结构的内部均设有保温岩棉,第一连接法兰4与第二连接法兰6上均环形开设有多组安装螺纹孔,装置主体2的顶部左侧安装有进液管7,装置主体2的基面右下角安装有排液管8,装置主体2的内部位于进液管7与排液管8之间安装有换热管道9,通过设置的第一连接法兰4与第二连接法兰6便于分别连接烟气排放口和烟气净化口,通过进气斗3将高温烟气导流至装置主体2的内部,通过进液管7供入冷水进入换热管道9内部,通过s型回路结构的换热管道9与装置主体2内部的高温烟气进行换热并由排液管8排出使用,结构简单且便于利用余热循环进行换热使用,节能环保,换热管道9采用s型回路结构,换热管道9的内部设有导温层10,换热管道9的外围设有高导热翅片11,高导热翅片11设有多组,且高导热翅片11采用铝材质,通过设置的换热管道9采用s型回路结构增加了管道换热流转长度,同时配合换热管道9内壁的导温层10和其外围的高导热翅片11便于增加传热接触面积,结构简单且便于快速高效换热,装置主体2的背面通过门铰链12安装有检修门13,检修门13共设有两组,且两组检修门13的基面一侧均安装有门锁把手,装置主体1的背部贴近检修门13的内壁设有密封条14,通过设置的检修门13便于打开后对换热管道表面进行清理检修,同时装置主体2的背部贴近检修门13的内壁设有密封条14,起到密封保护的作用,防止使用过程中烟气泄露,保证换热效果使用,结构简单且方便安全使用,整体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利用余热循环进行快速高效换热使用,节能环保,便于清理检修,防止使用过程中烟气泄露,保证换热效果,方便安全使用,且稳定性和实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本技术工作流程:使用时,通过第一连接法兰4与第二连接法兰6便于分别连接烟气排放口和烟气净化口,通过进气斗3将高温烟气导流至装置主体2的内部,通过进液管7供入冷水进入换热管道9内部,通过s型回路结构的换热管道9与装置主体2内部的高温烟气进行换热并由排液管8排出使用,通过换热管道9采用s型回路结构增加了管道换热流转长度,同时配合换热管道9内壁的导温层10和其外围的高导热翅片11便于增加传热接触面积,通过检修门13便于打开后对换热管道9表面进行清理检修,保证换热效果使用,同时装置主体2的背部贴近检修门13的内壁设有密封条14,起到密封保护的作用,防止使用过程中烟气泄露,整体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利用余热循环进行快速高效换热使用,节能环保,便于清理检修,防止使用过程中烟气泄露,保证换热效果,方便安全使用,且稳定性和实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玻璃窑炉余热循环利用装置,包括底座(1)和装置主体(2)以及换热管道(9),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安装有装置主体(2),所述装置主体(2)的左侧安装有进气斗(3),所述进气斗(3)的左侧安装有第一连接法兰(4),所述装置主体(2)的右侧安装有排气斗(5),所述排气斗(5)的右侧安装有第二连接法兰(6),所述装置主体(2)的顶部左侧安装有进液管(7),所述装置主体(2)的基面右下角安装有排液管(8),所述装置主体(2)的内部位于进液管(7)与排液管(8)之间安装有换热管道(9),所述换热管道(9)的内部设有导温层(10),所述换热管道(9)的外围设有高导热翅片(11),所述装置主体(2)的背面通过门铰链(12)安装有检修门(13),所述装置主体(2)的背部贴近检修门(13)的内壁设有密封条(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玻璃窑炉余热循环利用装置,包括底座(1)和装置主体(2)以及换热管道(9),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安装有装置主体(2),所述装置主体(2)的左侧安装有进气斗(3),所述进气斗(3)的左侧安装有第一连接法兰(4),所述装置主体(2)的右侧安装有排气斗(5),所述排气斗(5)的右侧安装有第二连接法兰(6),所述装置主体(2)的顶部左侧安装有进液管(7),所述装置主体(2)的基面右下角安装有排液管(8),所述装置主体(2)的内部位于进液管(7)与排液管(8)之间安装有换热管道(9),所述换热管道(9)的内部设有导温层(10),所述换热管道(9)的外围设有高导热翅片(11),所述装置主体(2)的背面通过门铰链(12)安装有检修门(13),所述装置主体(2)的背部贴近检修门(13)的内壁设有密封条(14)。


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伟才刘科勤罗学卿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应天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