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节能通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14097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节能通风系统,其包括连通室内外的通风管、驱动通风管内空气形成气流的风机、为风机提供电能的蓄电池及为蓄电池充电的太阳能板,所述风机设置于通风管内,所述通风管包括出风管,所述出风管呈竖直设置,且所述出风管的顶部设置有护罩,所述太阳能板设置于所述护罩顶面以吸收太阳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减少通风系统对家用电路电能消耗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节能通风系统
本技术涉及建筑通风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节能通风系统。
技术介绍
通风是实现室内外空气环境质量保障的一种建筑环境控制技术,通风系统按照动力可分为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随着现代建筑室内空间越来越大,自然通风系统的通风效果明显不如机械通风系统,并且自然通风对建筑结构设计的要求也较高,因此越来越多的现代建筑采用机械通风系统。机械通风系统一般包括通风管及风机,通过风机运转形成气流从而使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流通。机械通风系统的通风效果非常明显,但是由于通风是一项持续性工作,风机长时间连接于家用电路,其对家用电路电能的消耗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节能通风系统,旨在通过太阳能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为风机供电,以减少通风系统对家用电路电能的消耗。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建筑节能通风系统,包括连通室内外的通风管、驱动通风管内空气形成气流的风机、为风机提供电能的蓄电池及为蓄电池充电的太阳能板,所述风机设置于通风管内,所述通风管包括出风管,所述出风管呈竖直设置,且所述出风管的顶部设置有护罩,所述太阳能板设置于所述护罩顶面以吸收太阳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太阳能板在护罩上方受阳光照射,太阳能板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并为蓄电池充电,蓄电池为风机提供电能,即风机的扇叶转动,进而驱动通风管内的空气形成气流,从而将使得室内空气向室外流通以达到通风目的。护罩有效阻止杂物或雨水进入出风管,从而对风管起到保护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风管顶部设置有喇叭状的扩口管,所述扩口管竖直设置且底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出风管顶部,所述扩口管的管径由底部向上逐渐增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风管顶部竖直设置喇叭状的扩口管且扩口管的管径由底部向上逐渐增大,气流从扩口管离开通风管时,气流的截面面积增大而气流的流量不变,即使得气流的流速降低,减小气流对护罩及支撑板的冲击力,对护罩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护罩呈半球壳状,所述护罩呈半球壳状并笼罩于所述扩口管上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护罩呈半球壳状使得护罩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即护罩顶面面积更大,太阳能板可安装的面积更大,太阳能板能够转化的电能更多。护罩将扩口管笼罩使得扩口管上端端口不易有雨滴或杂物落入,即护罩对风管的进风口处具有更好的保护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扩口管环绕内壁等间距设置有多个用于连接护罩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可拆卸固定于所述护罩且另一端可拆卸固定于所述扩口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护罩通过连接杆固定于扩口管,护罩受连接杆支撑固定于出风口处,从而使得护罩位置稳定。护罩与连接杆之间以及扩口管与连接杆之间可拆卸,在连接杆损坏时,方便对连接杆的更换,在护罩损坏时也能够及时对护罩进行更换以保障护罩对通风管的保护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太阳能板上方设置将所述太阳能板完全遮蔽的玻璃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玻璃板对太阳能板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防止雨水直接落在太阳能板或落物对太阳能板撞击而在成损伤。且玻璃具有较好的透光性,对太阳能板的光能吸收影响较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护罩圆环状的底部设置有将太阳能板封闭于护罩与玻璃板之间的封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封板将太阳能板封闭于护罩与玻璃板之间,使得太阳能板的工作环境与外界环境隔离,防止外界因素对太阳能板造成影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护罩与所述玻璃板之间设置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呈环状,所述密封垫底面贴合于所述封板顶面,所述密封垫内侧贴合于所述护罩且外侧贴合于所述玻璃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条进一步将太阳能板进一步密封,在封板与护罩的连接处,气流更加难以进入护罩与玻璃板之间,提高密封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风管还包括进风管及连接管,所述进风管一端固定于所述连接管,所述进风管另一端位于室内且固定设置有滤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风管的进风口固定设置有滤网,在风机驱动室内空气向室外流通时,滤网能够将从室内进入风管的气体进行过滤,一方面能够防止有较大颗粒物进入风管与风机扇叶产生碰撞而影响风机的工作甚至造成风机损坏,另一方面对空气进行过滤后排出,减少排出气体对室外环境的污染。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太阳能板将太阳能转化为风机运转所需的电能,减少了来自家用电路的电能消耗以达到节能效果;2.护罩对通风管有较好的保护效果,有利于减少雨水或落物从扩口管落入通风管内,保障通风效果;3.玻璃板对太阳能板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且太阳能板被密封于护罩与玻璃板之间,使得太阳能板具有稳定的工作环境,进而保障太阳能板稳定输出电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风管透视的结构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仰视图。图3是本技术在图中A-A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在图3中的B处放大图。图中,1、通风管;11、进风管;12、连接管;13、出风管;14、扩口管;2、护罩;3、连接杆;31、长杆;32、短杆;4、太阳能板;5、玻璃板;6、封板;61、密封垫;7、滤网;8、风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建筑节能通风系统,包括通风管1、护罩2、太阳能板4及设置于通风管1内的风机8(结合图3)。通风管1包括进风管11、连接管12及出风管13,进风管11、连接管12及出风管13相互连通。进风管11设置于室内,进风管11的一端设置有滤网7,滤网7具有圆环状的框体,框体开设有螺纹孔,滤网7插设于进风管11,进风管11对应框体上开设螺纹孔的位置开设有通孔,框体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进风管11。进风管11的另一端与连接管12一端连接,连接管12另一端连接出风管13,出风管13设置于室外,出风管13竖直设置,出风管13下端与连接管12固定连接且顶部固定设置有扩口管14,扩口管14呈竖直设置的喇叭状,扩口管14的管径由底部向上逐渐增大。参照图3和图4,扩口管14的顶部设置有连接杆3,护罩2通过连接杆3固定于扩口管14的上方。连接杆3呈“L”形状,连接杆3包括长杆31和短杆32,长杆31和短杆32相互垂直,且长杆31的一端和短杆32的一端固定连接。长杆31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扩口管14侧壁,短杆32通过螺钉固定于护罩2的半球状底面,连接杆3环绕扩口管14内壁设置有多个。护罩2呈半球壳状,太阳能板4设置于半球壳状护罩2的顶面,本实施例中太阳能板4优选半柔性太阳能板4,半柔性太阳能板4与护罩2顶面贴合,在其他实施例中,太阳能板4也可以使用多个直板型太阳能板4铺设于护罩2顶面。太阳能板4上方设置有玻璃板5,玻璃板5也呈半球壳状,且半球状玻璃板5的直径大于半球状护罩2的直径。护罩2底部设置有封板6,封板6呈圆环状,圆环状封板6的内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节能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连通室内外的通风管(1)、驱动通风管(1)内空气形成气流的风机(8)、为风机(8)提供电能的蓄电池及为蓄电池充电的太阳能板(4),所述风机(8)设置于通风管(1)内,所述通风管(1)包括出风管(13),所述出风管(13)竖直设置且顶部设置有护罩(2),所述太阳能板(4)设置于所述护罩(2)顶面以吸收太阳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节能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连通室内外的通风管(1)、驱动通风管(1)内空气形成气流的风机(8)、为风机(8)提供电能的蓄电池及为蓄电池充电的太阳能板(4),所述风机(8)设置于通风管(1)内,所述通风管(1)包括出风管(13),所述出风管(13)竖直设置且顶部设置有护罩(2),所述太阳能板(4)设置于所述护罩(2)顶面以吸收太阳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节能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管(13)顶部设置有喇叭状的扩口管(14),所述扩口管(14)竖直设置且底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出风管(13)顶部,所述扩口管(14)的管径由底部向上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节能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罩(2)呈半球壳状并笼罩于所述扩口管(14)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节能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口管(14)环绕内壁等距设置有多个用于连接护罩(2)的连接杆(3),所述连接杆(3)一端可拆卸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克健谢色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九万里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