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膜建筑的空气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4090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气膜建筑的空气调节装置,其包括风机和热交换风管,热交换风管的一端为进风口,另一端为出风口,热交换风管埋于地下恒温层,进风口位于气膜建筑外部,风机与进风口连接,出风口位于气膜建筑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风管埋于地下恒温层,使空气与土壤进行热交换,利用了地表浅层地热能源,节省了电能,降低了能耗;不仅能够调节气膜建筑的温度,同时为气膜建筑提供新鲜空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膜建筑的空气调节装置
本技术涉及空气调节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气膜建筑的空气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气膜建筑指的是用特殊的建筑膜材做外壳,配备一套智能化的机电设备在气膜建筑内部提供空气的正压,把建筑主体支撑起来的一种建筑结构系统。气膜建筑具有跨度面积大、灵活的特点,可量身定做用于大型建筑,如航空港、候机大厅,运动场馆、博览中心、工业厂房、仓库等。现有气膜建筑的温度调节一般是将外部空气通过空调升温或降温后输送到室内或者在室内采用空调升温或降温的方式,由于气膜建筑通常体量巨大,上述两种方式均需要耗费大量电能,能耗非常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低能耗的可以调节气膜建筑内温度、且能够不断向气膜建筑内输送新鲜空气的调节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气膜建筑的空气调节装置,包括风机和热交换风管,热交换风管的一端为进风口,另一端为出风口,热交换风管埋于地下,进风口位于气膜建筑外部,风机与进风口连接,出风口位于气膜建筑内部。优选地,风机与进风口之间还设置有空气净化装置。优选地,出风口位于气膜建筑的中心位置。优选地,热交换风管埋于地下恒温层。优选地,热交换风管为波浪型。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将风管埋于地下恒温层,使空气与地下恒温层进行热交换,由于恒温层的温度常年保持不变,大致相当于当地年平均温度,因此出气口输出的空气温度也与年平均温度相同,使得气膜建筑内不需要安装空调也能保持适宜的温度,节省了电能,降低了能耗;(2)本技术不仅能够调节气膜建筑的温度,通过增加空气净化装置,还可以为气膜建筑提供新鲜空气。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热交换风管;2、气膜建筑;3、进风口;4、出风口;5、风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气膜建筑的空气调节装置,包括风机5和热交换风管1,热交换风管的管体部分为波浪型,埋于地下恒温层;热交换风管对称设置于气膜建筑2两侧,热交换风管的一端为进风口3,另一端为出风口4,进风口位于气膜建筑外部,出风口位于气膜建筑的中心位置。风机5与进风口3连接,向进风口3内源源不断输送空气;空气进入风管后与地下恒温层进行热交换,然后通过出风口输送到气膜建筑内。为了提高空气质量,还可以在风机与进风口之间设置空气净化装置,用来对空气进行除尘净化,既调节了气膜建筑内的温度,同时还提供了新鲜的空气。出风口可以位于气膜建筑的中心位置,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设置。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膜建筑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机(5)和热交换风管(1),热交换风管(1)的一端为进风口(3),另一端为出风口(4),热交换风管(1)埋于地下,进风口(3)位于气膜建筑(2)外部,风机(5)与进风口(3)连接,出风口(4)位于气膜建筑(2)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膜建筑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机(5)和热交换风管(1),热交换风管(1)的一端为进风口(3),另一端为出风口(4),热交换风管(1)埋于地下,进风口(3)位于气膜建筑(2)外部,风机(5)与进风口(3)连接,出风口(4)位于气膜建筑(2)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膜建筑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风机(5)与进风口(3)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荣超魏京阳杜妍韩孝坤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