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世福专利>正文

光反射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40218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光反射模组,包括有至少一光源体,一载体,一光罩、一反射锥,及一导杆,其中,该光源体系部署在载体上,该载体固定在光罩的一端口,该反射锥系连接在导杆的一端上,导杆的它端系可活动地在载体中穿越并随时可以定位,透过该导杆带动反射锥在光罩内的轴向位置改变,使光源体所产生的光束反射至光罩的角度可调,进而改变从光罩中投射出来的光束使之产生多样的变化,能够更适应于所使用的场所或环境而得到最佳效果的发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反射模组
本技术涉及一种发光模组,用以提供照明,特别是一种在光罩内多重反射、混合光源,并可以改变光束投射角度之新型创作。
技术介绍
光的三原色是红(R)、蓝(B)、绿(G),为得到照明用的白光,通常是将红、蓝、绿光束透过混光的技术来完成;惟,要使复数光源均匀混合并不容易,因此所呈现的白光也就显得不够自然、纯净。专利技术人在台湾的专利申请(前申请第105216053号)「发光模组」新型专利内容涉及到复数光源的混光技术,透过光罩内设置的反射锥将光源反射至光罩的反射层再投射出来,使该复数光源所产生的光束在光罩内经过多重反射后达到均匀混合的效果。虽然这样的设计已得到肯定,但是,由于光束投射的角度无法改变,使该创作适用的场所受到一些限制,如果要改变光投射角度,势必要不断变更内部零组件的规格,例如反射锥相对于光罩摆设的位置等,如此一来,恐怕会产生制造上的成本压力,也将因为零组件的增加使库存、管理造成一定程度的负担,而仍具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较先前技术更为新颖的「光反射模组」,包括至少一光源体,一载体,一光罩、一反射锥,及一导杆,其中,该光源体系部署在载体上,该载体固定在光罩的一端口,该反射锥系连接在导杆的一端上,导杆的它端系可活动地在载体中穿越并随时可以定位,透过该导杆带动反射锥在光罩内的轴向位置改变,使光源体所产生的光束反射至光罩的角度可调,进而改变从光罩中投射出来的光束使之产生多样的变化,能够更适应于所使用的场所或环境而得到最佳效果的发挥,为本技术之主要目的。较佳者,所述光源体为复数,其部署在载体上的范围不超过反射锥覆盖的表面,使该复数光源体所产生的光束不会直接投射到光罩外而需经过反射,以避免人体的肉眼直视光源而造成伤害,为本技术之另一目的。本技术之其它细部构造,及所产生的优异效果,请参考后述的实施方式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光源投射分布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操作图。图4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操作图。其中图中标记如下所示:1光源体、2载体、20通孔、21第一螺纹部、3光罩、30罩体、31腔室、32光源入置口、33光源投射口、34载台、35反射层、4反射锥、40头端、41穿孔、42第二螺纹部、5导杆、50第一外螺纹、51操作部、52第二外螺纹、6定位机构。具体实施方式图1及图2所公开的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该光反射模组包括有至少一光源体(1),一载体(2),一光罩(3)、一反射锥(4),及一导杆(5),其中,该光源体(2)系部署在载体(2)上,该载体(2)固定在光罩(3)的一端,该反射锥(4)系连接在导杆(5)的一端上,导杆(5)的它端系可随机活动地穿越载体(2)及无段定位在该载体(2)上,利用该导杆(5)带动反射锥(4)在光罩(3)内的轴向位置改变,使光源体(1)所产生的光束反射至光罩的角度可调,进而改变从光罩中投射出来的光束产生多样的变化以适应不同场所或环境所需。更具体而言:所述光罩(3),系由一外观为曲面或锥面的罩体(30)包围一腔室(31)所构成,其形成有二相对应的端口,一为光源入置口(32),另一为光源投射口(33),较佳者,在该光源入置口(32)处的罩体(30)朝腔室(31)方向形成有一中空的载台(34),以及,在该罩体(30)的内面具有一反射层(35),该反射层(35)系反光材料以镀层、或贴设于该罩体(30)上。本技术所述之光源体(1)可以是发光二极体(LED),也可以是镭射二极体(LD),以一个或复数个密集地部署在载体(2)上,较佳者,该载体(2)系由一种热传导率高的材料制成,在光源体(1)工作时可以提供散热;光源体(1)在安装于载体(2)后,该载体(2)通过光源入置口(32)进入到光罩(3)的腔室(31)内并固定在所述载台(34)上。此外,该载体(2)中具有一通孔(20),该通孔(20)可以提供导杆(5)穿过,作为优选的,在通孔(20)的载体(2)壁上设有一第一螺纹部(21),导杆(5)的表面则有与该第一螺纹部(21)对接的第一外螺纹(50),使该导杆(5)可以与载体(2)连结,并可以透过旋转方式随机、无段式地相对于载体(2)进行轴向运动。在所述导杆(5)的一端部连接于反射锥(4)的头端(40)进入到光罩(3)的腔室(31)中,该反射锥(4)为一可反射光源的锥体,在接触到光源后利用其锥形的表面将该光源反射到光罩(3)的反射层(35)上再投射出来;如前所述,由于导杆(5)可以在腔室(31)中活动,同时也带动了该反射锥(4)改变其相对的高、低位置。另外,导杆(5)相对远离该反射锥(4)的另一端部上具有一操作部(51),藉施力于该操作部(51)使导杆(5)旋转。操作时,请同时参考图3所示,当光源体(1)发光工作后,光束直射到反射锥(4)利用其锥形的表面将光束反射到光罩(3)的反射层(35),再反射于腔室(31)中使光束经由多重反射而充分、均匀地混合,最后从光源投射口(33)将光束投射出来;在所揭露的第一实施例中,透过旋转导杆(5)使反射锥(4)被带动产生无段式、不同高度的调整,藉此,可以配合光罩(3)的曲面,使投射出的光束能够产生「窄角」或「广角」的变化,举例来说:所谓「窄角」的光束代表光线越集中,强度较大而可以投射更远,反之,所谓「广角」的光束代表光线较为分散、柔和,适合近距离的照明。此外,藉由反射锥(4)部署在光罩(3)中的架构、并介于光源体(1)与光源投射口(33)之间的设计,利用其锥体宽阔的表面可以阻挡光源体(1)直射的光束,避免人体的肉眼直视时造成刺眼、或过度刺激形成伤害。因此,在实际应用和产品的设计上,该复数光源体(1)在部署于载体(2)时,其分布的面积也以不超过该反射锥(4)表面所覆盖的范围为主,如图2之光束的分布图所示。接续,请参考图4及图5,系揭露是有关本技术之第二实际例。在这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图式的各构成要件之名称与符号皆引用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其中,该光反射模组包括有至少一光源体(1),一载体(2),一光罩(3)、一反射锥(4),及一导杆(5),该光源体(1)系部署在载体(2)上,该载体(2)固定在光罩(3)的一端,该反射锥(4)系连接在导杆(5)的一端上,导杆(5)的它端则系固定在载体(2)上不动,其中,在所述导杆(5)与反射锥(4)之间存在有一可调的定位机构(6),使该反射锥(4)可以沿着导杆(5)无段式、随机地活动以及停止;作为优选的方式之一者,该定位机构(6)系包括一在该反射锥(4)头端(40)所设之穿孔(41),并在该穿孔(41)的反射锥(4)内壁部署一第二螺纹部(42),以及,在所述导杆(5)的表面则部署与该第二螺纹部(42)对接的第二外螺纹(52),使该导杆(5)穿过穿孔(41)后以该第二螺纹部(42)与第二外螺纹(52)对接使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反射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n至少一光源体,系提供光源;/n一载体,系提供该光源体的部署与载置;/n一光罩,由一罩体包围一腔室所构成,其具有一光源投射口;/n一反射锥,系部署在载体与光源投射口之间;及,/n一导杆,其一端连接反射锥,它端穿越载体可轴向运动;/n藉上述,当光源体发出的光束投射到反射锥反射到光罩再反射到光源投射口,利用导杆带动反射锥的位置可调,使输出到光源投射口的光束产生变化。/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322 TW 1082035441.一种光反射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光源体,系提供光源;
一载体,系提供该光源体的部署与载置;
一光罩,由一罩体包围一腔室所构成,其具有一光源投射口;
一反射锥,系部署在载体与光源投射口之间;及,
一导杆,其一端连接反射锥,它端穿越载体可轴向运动;
藉上述,当光源体发出的光束投射到反射锥反射到光罩再反射到光源投射口,利用导杆带动反射锥的位置可调,使输出到光源投射口的光束产生变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反射模组,其特征在于,该载体中具有一通孔提供导杆穿越,该通孔处的载体内壁上设有一螺纹部,导杆的表面则有与该螺纹部对接的外螺纹。


3.一种光反射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光源体,系提供光源;
一载体,系提供该光源体的部署与载置;
一光罩,由一罩体包围一腔室所构成,其具有一光源投射口;
一反射锥,系部署在载体与光源投射口之间;
一导杆,其一端固定在载体上,它端与反射锥之间存在有一可调的定位机构,令该反射锥可以沿着导杆活动及停止;
藉上述,当光源体发出的光束投射到反射锥反射到光罩再反射到光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世福
申请(专利权)人:黄世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