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以及具备照明装置的移动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40198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照明装置以及具备照明装置的移动车辆,照明装置包括:光源部,包括第一光源以及与所述第一光源隔开设置的第二光源;反射部,与所述第一光源以及所述第二光源隔开设置,并反射从所述第一光源以及所述第二光源射出的光;以及支承部,与所述反射部相对,并支承所述光源部,所述反射部包括连续设置的多个反射板,所述多个反射板之中彼此相邻设置的反射板具有彼此不同形状的反射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照明装置以及具备照明装置的移动车辆
本技术涉及照明装置以及具备照明装置的移动车辆。
技术介绍
通常,车辆用前照灯设置在车辆的前端部而向前方照射光,从而有助于驾驶者确保视野。根据驾驶者的操作,前照灯可以射出近光灯(LowBeam)和远光灯(HighBeam)。此时,前照灯需要在操作近光灯以及远光灯时,能够在适当的范围内照射适当光量的光以符合各自的目的。由于需要在符合上述目的的范围内设计前照灯,因此前照灯的设计受限制。由此,需要能够在执行所需的照明功能的同时,设计自由度高的新型照明装置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尺寸小且设计自由度高的照明装置。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其包括:光源部,包括第一光源以及与所述第一光源隔开设置的第二光源;反射部,与所述第一光源以及所述第二光源隔开设置,并反射从所述第一光源以及所述第二光源射出的光;以及支承部,与所述反射部相对,并支承所述光源部,所述反射部包括连续设置的多个反射板,所述多个反射板之中彼此相邻设置的反射板具有彼此不同形状的反射面。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照明装置,所述多个反射板的所述反射面各自具有不同形状的非球面。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照明装置,所述多个反射板以具有朝第一方向延伸的行和朝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的列的矩阵形态连续布置。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照明装置,所述多个反射板包括位于从所述第一光源朝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延伸线上的至少一个中心反射板,所述中心反射板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幅度大于除去所述中心反射板的其他反射板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幅度。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照明装置,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布置在相同行上的所述反射板以布置在所述行上的所述中心反射板为中心具有对称形状。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照明装置,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布置在相同列上的所述反射板中至少一个反射板具有与布置在所述列上的其他反射板彼此不同的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幅度。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照明装置,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布置在相同列上的所述反射板中最远离所述第一光源的所述反射板相比布置在所述列上的其他反射板,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幅度窄。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照明装置,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布置在相同列上的所述反射板中最远离所述第一光源的所述反射板在至少一部分区域具有与所述支承部平行的反射面。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照明装置,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布置在相同列上的所述反射板具有彼此不同形状的反射面。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照明装置,所述多个反射板以端部的高度不同的阶梯式布置。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照明装置,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设置在所述支承部的相同平面上。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照明装置,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反射部之间的最短距离比所述第二光源和所述反射部之间的最短距离短。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照明装置,所述第一光源的中心和所述第二光源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为0.8mm至1.2mm。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照明装置,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被各自独立控制。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照明装置,所述光源部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光源和多个所述第二光源。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照明装置,所述光源部和所述反射部分别设置有多个。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照明装置,所述光源部还包括:基板,安装有所述第一光源以及所述第二光源;以及插座,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将所述第一光源以及所述第二光源与外部电源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照明装置,所述支承部还包括用于去除从所述第一光源以及所述第二光源产生的热的散热部件。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照明装置,所述照明装置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覆盖所述光源部、所述支承部以及所述反射部。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车辆,其包括:车体部;动力部,生成动力;驱动部,传递得到在所述动力部生成的所述动力而使所述车体部移动;控制部,控制所述动力部以及所述驱动部的工作;以及照明装置,设置在所述车体部,并射出光,所述照明装置包括:光源部,包括第一光源以及与所述第一光源隔开设置的第二光源;支承部,支承所述光源部;以及反射部,与所述第一光源以及所述第二光源隔开设置,并反射从所述第一光源以及所述第二光源射出的光,所述反射部包括连续设置的多个反射板,所述多个反射板之中彼此相邻设置的所述反射板具有彼此不同形状的反射面。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可以提供一种尺寸小且设计自由度高的照明装置。尤其,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可以利用一组光源和反射部实现远光灯和近光灯,因此可以大幅度减小装置的尺寸。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A1-A1′的截面图。图3a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反射部的立体图,图3b是根据图3a的反射部的俯视图。图4a至图4i是示出根据图3a的反射部中所具备的反射板和在反射板反射的光的照射形态的曲线图。图5a至图5d是示出根据图3a的反射部中所具备的反射板和在反射板反射的光的照射形态的曲线图。图6是示出在根据图3a的反射部反射的光的照射形态的曲线图。图7a以及图7b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反射部的俯视图。图8a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反射部的第一方向截面图,图8b是放大示出图8a的P1区域的截面图。图9a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俯视图,图9b是示出根据图9a的照明装置的照射形态的曲线图。图10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俯视图。图11a是放大示出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照明装置中所具备的光源部的局部的立体图,图11b是图11a的A2-A2′的截面图。图12a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工作形态的俯视图,图12b是示出根据图12a照明装置工作时光照射形态的曲线图。图13a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工作形态的俯视图,图13b是示出根据图13a照明装置工作时光照射形态的曲线图。图14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立体图。图15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反射部制造方法的立体图。图16是示出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具备照明装置的移动车辆的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10:照明装置,100:反射部,200:光源部,300:支承部,MV:移动车辆,210:第一光源,220:第二光源,230:基板,240:插座,105a:第一中心反射板,105b:第二中心反射板,105c:第三中心反射板,105d:第四中心反射板,100g:反射板间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光源部,包括第一光源以及与所述第一光源隔开设置的第二光源;/n反射部,与所述第一光源以及所述第二光源隔开设置,并反射从所述第一光源以及所述第二光源射出的光;以及/n支承部,与所述反射部相对,并支承所述光源部,/n所述反射部包括连续设置的多个反射板,/n所述多个反射板之中彼此相邻设置的反射板具有彼此不同形状的反射面。/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320 KR 10-2019-0031937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源部,包括第一光源以及与所述第一光源隔开设置的第二光源;
反射部,与所述第一光源以及所述第二光源隔开设置,并反射从所述第一光源以及所述第二光源射出的光;以及
支承部,与所述反射部相对,并支承所述光源部,
所述反射部包括连续设置的多个反射板,
所述多个反射板之中彼此相邻设置的反射板具有彼此不同形状的反射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反射板的所述反射面各自具有不同形状的非球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反射板以具有朝第一方向延伸的行和朝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的列的矩阵形态连续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反射板包括位于从所述第一光源朝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延伸线上的至少一个中心反射板,
所述中心反射板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幅度大于除去所述中心反射板的其他反射板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幅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布置在相同行上的所述反射板以布置在所述行上的所述中心反射板为中心具有对称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布置在相同列上的所述反射板中至少一个反射板具有与布置在所述列上的其他反射板彼此不同的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幅度。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布置在相同列上的所述反射板中最远离所述第一光源的所述反射板相比布置在所述列上的其他反射板,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幅度窄。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布置在相同列上的所述反射板中最远离所述第一光源的所述反射板在至少一部分区域具有与所述支承部平行的反射面。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布置在相同列上的所述反射板具有彼此不同形状的反射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章源
申请(专利权)人:首尔半导体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