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单元、光源组件及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4000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源单元、光源组件及灯,属于灯具技术领域。光源单元包括第一底板、若干第一灯珠组件、第二底板、若干第二灯珠组件和连接片,第一底板为条状结构;若干第一灯珠组件分别沿第一弧线方向均匀布设在第一底板上;第二底板为条状结构,且与第一底板并列设置;若干第二灯珠组件分别沿第二底板长度方向设有若干均匀布设在第二底板上;连接片分别与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固定连接。光源模块包括若干上述的光源单元。灯包括灯座、上述的光源单元或上述的光源模块和灯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能满足灯具布光均匀的要求,又有利于降低运输安装等过程中损坏的可能性,并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源单元、光源组件及灯
本技术属于灯具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光源单元、光源组件及灯。
技术介绍
吸顶灯是灯具上方较平,安装时能底部完全贴在屋顶上的一种灯具。目前市场上最流行的就是led吸顶灯,是家庭、办公室、文娱场所等各种场所经常选用的灯具。现有的一些单体的吸顶灯,开关和色温控制是都设计在驱动盒等控制模块上,而且控制模块设在灯罩内部,为了能够起到均匀的发光效果,通常都是将控制模块设在灯的中部,再环绕着控制模块设置若干圈灯带。但是由于有的吸顶灯尺寸较大,环状的灯带直径就比较大,在生产制造这样的灯带时浪费的材料比较多,因此生产成本比较高,而且在运输时也比较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源单元、光源组件及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吸顶灯的环状灯带生产时浪费的材料多、成本高及运输易损坏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光源单元,包括第一底板、若干第一灯珠组件、第二底板、若干第二灯珠组件和连接片,第一底板为条状结构;若干第一灯珠组件分别沿第一弧线方向均匀布设在第一底板上;第二底板为条状结构,且与第一底板并列设置;若干第二灯珠组件分别沿第二底板长度方向均匀布设在第二底板上;连接片分别与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在上述的光源单元中,连接片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同侧的端部连接。作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在上述的光源单元中,第一底板为弧形板结构,轴线与第一灯珠组件布设的第一弧线方向重合;第二底板为直条板结构;若干第二灯珠组件沿第二弧线方向均匀布设在第二底板上,第二弧线与第一弧线同心。作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在上述的光源单元中,第一底板、第二底板、连接片中的一个或多个上设有用于与灯座连接或用于辅助与灯座连接的第一安装结构。作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在上述的光源单元中,第一底板、第二底板和连接片均设有第一安装结构,第一安装结构包括若干安装孔、若干垫片、支撑楞和胶粘层,若干安装孔分别设在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上,用于与灯座连接的螺丝穿过;若干垫片设在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的背面,并位于安装孔的外周,用于将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垫起并与灯座之间形成空隙;支撑楞设在空隙中,且分别与第一底板、第二底板和若干垫片连接;胶粘层设于支撑楞远离安装孔的一侧,用于将支撑楞与灯座粘接。作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在上述的光源单元中,还包括若干导热条,若干导热条分别设在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上,且分别沿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的长度方向设置。作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在上述的光源单元中,还包括第三底板和若干第三灯珠组件,第三底板设在第一底板远离第二底板的一侧,并与连接片连接;若干第三灯珠组件沿分别沿第三弧线方向均匀布设在第三底板上。作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在上述的光源单元中,第一底板、第二底板和连接片上复合有导电线和焊接点,焊接点用于与电源组件电连接,焊接点分别与第一灯珠组件和第二灯珠组件通过导电线导电连接;第一灯珠组件和第二灯珠组件均分别包括至少两个具有不同色温的灯珠。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又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光源组件,包括若干上述的光源单元,若干光源单元呈环向阵列布设,第一灯珠组件拼合形成第一布光环,第二灯珠组件拼合形成第二布光环,且第一布光环和第二布光环的中心重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又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灯,包括灯座、上述的光源单元或上述的光源组件和灯罩,灯座用于与灯的工作面连接;灯罩与灯座连接,用于罩住光源单元或光源组件。本技术提供的光源单元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设置互相之间分离的并通过连接片连接的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将原有的两圈环状灯带,按扇形区分为若干块,能够有效缩小单一光源单元的面积,一方面更小的面积有利于降低运输安装等过程中损坏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生产制造时更小的面积有利于缩小对原料板材面积的要求并且能够更少地弃料,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另外,由于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之间分离,因此在裁切版型设计时也有利于进行交叉排版,进一步减少弃料降低生产成本。本技术提供的光源组件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若干光源单元的拼合,既能满足灯具布光均匀的要求,又有利于降低运输安装等过程中损坏的可能性,并降低生产成本。本技术提供的灯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设置上述的光源单元或上述的光源组件,能够降低组装生产的成本,提升成品效益。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拉绳吸顶灯的仰向立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拉绳吸顶灯的俯向立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拉绳吸顶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拉绳吸顶灯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所采用连接杆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所采用连接杆的侧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所采用光源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所采用光源单元的局部侧视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0、杆体;11、第一连接部;12、第二连接部;13、过绳通道;14、弹性支撑片;15、第一过绳孔;16、柔性垫层;17、螺母;20、固定帽;21、第三连接部;22、第四连接部;23、第三通孔;24、抵接部;25、弹性封片;26、第二过绳孔;30、光源组件;31、第一底板;32、第二底板;33、连接片;34、第一灯珠组件;35、第二灯珠组件;36、第一安装结构;361、垫片;362、支撑楞;363、胶粘层;37、导热条;40、反光组件;41、底反光层;42、侧反光层;50、控制模块;60、面环;70、灯罩;71、第一通孔;80、灯座;90、拉绳。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现对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拉绳吸顶灯及其中的部件进行说明。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拉绳吸顶灯,包括灯座80、光源模块、控制模块50、灯罩70、连接组件和拉绳90,灯座80用于与拉绳吸顶灯的工作面连接;光源模块设在灯座80上;控制模块50设在灯座80上,且与光源模块连接,并设有切换控制端,用于切换光源模块的发光模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源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底板,为条状结构;/n若干第一灯珠组件,分别沿第一弧线方向均匀布设在所述第一底板上;/n第二底板,为条状结构,且与所述第一底板并列设置;/n若干第二灯珠组件,分别沿所述第二底板长度方向均匀布设在所述第二底板上;以及/n连接片,分别与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源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底板,为条状结构;
若干第一灯珠组件,分别沿第一弧线方向均匀布设在所述第一底板上;
第二底板,为条状结构,且与所述第一底板并列设置;
若干第二灯珠组件,分别沿所述第二底板长度方向均匀布设在所述第二底板上;以及
连接片,分别与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同侧的端部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为弧形板结构,轴线与所述第一灯珠组件布设的第一弧线方向重合;所述第二底板为直条板结构;若干所述第二灯珠组件沿第二弧线方向均匀布设在所述第二底板上,所述第二弧线与所述第一弧线同心。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所述第二底板、所述连接片中的一个或多个上设有用于与灯座连接或用于辅助与灯座连接的第一安装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所述第二底板和所述连接片均设有用于与灯座连接或用于辅助与灯座连接的第一安装结构,所述第一安装结构包括:
若干安装孔,分别设在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上,用于与灯座连接的螺丝穿过;
若干垫片,设在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的背面,并位于所述安装孔的外周,用于将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垫起并与所述灯座之间形成空隙;
支撑楞,设在所述空隙中,且分别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安勇侯守强董永哲温晓良
申请(专利权)人:漳州立达信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