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橱柜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3994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橱柜灯,包括壳体、安装于壳体内的照明组件和与照明组件电连接的驱动电源,所述壳体包括一前面板、一背板以及两端盖,其中所述前面板一体注塑成型,且具有透光的平面部、不透光的第一边框和不透光的第二边框;所述背板由不透光材料制成,其具有分别与第一边框、第二边框相配合的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前面板和背板相互固定,并形成以平面部作为出光面的光源腔体;两所述端盖将光源腔体密封;照明组件安装于光源腔体内,且从平面部出射;以解决现有橱柜灯的出光面上具有装配缝隙而导致不易清洁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橱柜灯
本技术涉及照明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橱柜灯。
技术介绍
LED橱柜灯是基于照明、装饰用途开发的照明产品,目前主流的橱柜灯通常采用直下式的发光结构,存在灯体整体厚度较厚的问题,安装在橱柜上后,灯体占用空间多,并且无法和橱柜形成整体一致的观感,显得较为突兀,美观性不好。随着消费者对整体美观的日益追求,希望能把灯具做到薄的厚度,安装后尽量做到见光不见灯的效果。对此,现有技术中存在采用侧出光的方案来减小灯体的厚度,例如中国专利CN206582657U公开了一种超薄橱柜灯的侧发光结构,该专利的方案采用侧面出光的方式实现了较薄的灯体厚度,但该专利的方案的出光面在扩散板和面环之间会存在一环形的装配缝隙,当该橱柜灯应用于厨房等油污或者灰尘大需要经常擦拭的环境中时,这些装配缝隙不容易清洁,会导致油污或者灰尘的堆积,从而影响灯体的使用效果以及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橱柜灯,以解决现有橱柜灯的出光面上具有装配缝隙而导致不易清洁的问题。具体方案如下:一种橱柜灯,包括壳体、安装于壳体内的照明组件和与照明组件电连接的驱动电源,所述壳体包括一前面板、一背板以及两端盖,其中:所述前面板一体注塑成型,且具有透光的平面部、不透光的第一边框和不透光的第二边框;所述背板由不透光材料制成,其具有分别与第一边框、第二边框相配合的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前面板和背板通过第一固定结构与第一边框配合固定、第二固定结构与第二边框配合固定而相互固定,并形成以平面部作为出光面的光源腔体;两所述端盖分别安装于光源腔体位于前面板长度方向两端的开口处,以将光源腔体密封;照明组件为包括导光板、光源板和多颗LED灯珠的侧发光式照明组件,该照明组件安装于光源腔体内,且从平面部出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边框上具有一位于平面部旁侧的固定槽,该固定槽沿平面部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具有朝向导光板侧壁的开口,所述光源板安装于该固定槽内。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槽内还具有一固定板,该固定板具有相互垂直设置的安装部以及支撑部,所述安装部正对固定槽的开口设置,所述支撑部与固定槽的一侧壁相贴合,所述光源板固定安装与安装部上。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边框包括连接平面部且往背离平面部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延长部,以及由该第一延长部往平面部内弯折而形成与第一延长部垂直的第一固定部;所述背板的第一固定结构为由该背板的一边缘弯折至第一固定部的下方且与该第一固定部的内壁相贴合设置的折弯结构,该第一固定部与第一固定结构配合而形成位于平面部后方的第一装配缝隙;所述背板的第二固定结构为沿出光面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一第一卡槽,该第一卡槽位于背板朝向平面部的内侧,且该第一卡槽的开口正对第一边框的延长部设置;第二边框上具有能够卡入至第一卡槽内且沿平面部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翼板,该翼板能够沿平面部的长度方向卡入至该第一卡槽内固定,并形成位于平面部后方的第二装配缝隙。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前面板上还具有与该前面板一体注塑成型而得的一第三边框;所述背板上具有与第三边框相配合的第三固定结构,该第三边框与第三固定结构相配合而形成一电源腔体,所述驱动电源安装于该电源腔体内。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装配缝隙位于电源腔体内。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边框与第三固定结构相配合而形成一第三缝隙,该第三缝隙位于第三边框的朝向背板的背面上。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边框包括连接平面部边缘且往出光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二延长部、以及由该第二延长部往远离平面部的宽度方向弯折而形成与第二延长部大致垂直的第二固定部,第二固定部位于电源腔体内的内壁上凸设有沿平面部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卡块;所述背板的边缘往第二固定部弯折而与该第三边框构成所述电源腔体,所述第三固定结构是背板位于电源腔体内的内壁上、沿平面部长度方向延伸且与卡块相匹配设置的第二卡槽,所述该第三固定部的卡块能够沿平面部长度方向卡入至第二卡槽内,并形成沿位于第二固定部后方的所述第三缝隙。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端盖上具有一连接端子,该连接端子延伸至电源腔体内。本技术提供的橱柜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提供的橱柜灯将传统橱柜灯中的导光板直接与前面板一同注塑成型,因此在该橱柜灯的出光面上不存在装配缝隙,因而便于该橱柜灯的清洁,不会导致油污或者灰尘的堆积。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橱柜灯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橱柜灯的爆炸图。图3示出了前面板的示意图。图4示出了壳体的截面示意图。图5示出了橱柜灯的截面示意图。图6示出了图5中A处的放大图。图7示出了照明组件的爆炸图。图8示出了图5中B处的放大图。图9示出了图5中C处的放大图。图10示出了端盖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图6所示的,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橱柜灯,该橱柜灯包括壳体10、安装于壳体10内的照明组件20和与照明组件20电连接的驱动电源30。具体的,壳体10包括一前面板11、一背板12以及两端盖13。其中,前面板11采用整体双色挤出工艺,将透光的扩散板与不透光的框架结构件一体注塑成型,从而形成如图4所示的前面板11,该前面板11具有作为透光的扩散板功能使用的平面部110、作为不透光的边框功能使用的第一边框111和作为不透光的边框功能使用的第二边框112,第一边框111和第二边框112与平面部110一体注塑成型,且分别位于该平面部110的宽度两端上。背板12由不透光材料制成,其具有分别与前面板11的第一边框111、第二边框112相配合的第一固定结构121和第二固定结构122,第一固定结构121与第一边框111配合固定、第二固定结构122与第二边框112配合固定而将前面板11和背板12相互固定,并形成以平面部110作为出光面的光源腔体14。两端盖13分别安装于光源腔体14位于前面板11长度方向两端的开口处,以将该光源腔体14密封。照明组件20包括光源板21、该光源板21上贴设有多颗LED灯珠22、导光板23。照明组件20整体安装在光源腔体14内,导光板23设置在平面部110上,光源板21位于导光板23的侧边且该光源板21上的LED灯珠22从该导光板23的侧壁入射,且从导光板23正对平面部110的出光侧出射,再从平面部110出射至壳体外进行照明。为增加导光板23往平面部110方向的出光率,还可以在该导光板23背离平面部的顶面上增加反射层,例如在导光板23的顶面上贴设一反光纸24。本实施例中的橱柜灯的前面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橱柜灯,包括壳体、安装于壳体内的照明组件和与照明组件电连接的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一前面板、一背板以及两端盖,其中:/n所述前面板一体注塑成型,且具有透光的平面部、不透光的第一边框和不透光的第二边框;/n所述背板由不透光材料制成,其具有分别与第一边框、第二边框相配合的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前面板和背板通过第一固定结构与第一边框配合固定、第二固定结构与第二边框配合固定而相互固定,并形成以平面部作为出光面的光源腔体;/n两所述端盖分别安装于光源腔体位于前面板长度方向两端的开口处,以将光源腔体密封;/n照明组件为包括导光板、光源板和多颗LED灯珠的侧发光式照明组件,该照明组件安装于光源腔体内,且从平面部出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橱柜灯,包括壳体、安装于壳体内的照明组件和与照明组件电连接的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一前面板、一背板以及两端盖,其中:
所述前面板一体注塑成型,且具有透光的平面部、不透光的第一边框和不透光的第二边框;
所述背板由不透光材料制成,其具有分别与第一边框、第二边框相配合的第一固定结构和第二固定结构;前面板和背板通过第一固定结构与第一边框配合固定、第二固定结构与第二边框配合固定而相互固定,并形成以平面部作为出光面的光源腔体;
两所述端盖分别安装于光源腔体位于前面板长度方向两端的开口处,以将光源腔体密封;
照明组件为包括导光板、光源板和多颗LED灯珠的侧发光式照明组件,该照明组件安装于光源腔体内,且从平面部出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橱柜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边框上具有一位于平面部旁侧的固定槽,该固定槽沿平面部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具有朝向导光板侧壁的开口,所述光源板安装于该固定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橱柜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内还具有一固定板,该固定板具有相互垂直设置的安装部以及支撑部,所述安装部正对固定槽的开口设置,所述支撑部与固定槽的一侧壁相贴合,所述光源板固定安装与安装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橱柜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框包括连接平面部且往背离平面部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延长部,以及由该第一延长部往平面部内弯折而形成与第一延长部垂直的第一固定部;所述背板的第一固定结构为由该背板的一边缘弯折至第一固定部的下方且与该第一固定部的内壁相贴合设置的折弯结构,该第一固定部与第一固定结构配合而形成位于平面部后方的第一装配缝隙;所述背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丘春添姚志军连宗山陈临滉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海莱照明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