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润滑耐磨损后制动钳活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3848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润滑耐磨损后制动钳活塞,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包括活塞本体,活塞本体具有一端开口的活塞腔,活塞本体的另一端设置有装配口,活塞腔呈台阶状,且包括第一腔体、第二腔体以及第三腔体,活塞本体外壁上开设有通向第一腔体内的气流孔,第一腔体第一腔体的外沿壁上有沿周向方向开设的环状储油槽,环状储油槽的端口上设置有密封盖,环状储油槽的小内径内壁上开设有通向第一腔体内壁的第一进油管路,环状储油槽的大内径内壁上开设有主流道,主流道上设置有分别通向第二腔体以及第三腔体内壁的第二进油管路和第三进油管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自润滑的效果,提高了其耐磨性,降低了其保养维护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润滑耐磨损后制动钳活塞
本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
,尤其涉及一种自润滑耐磨损后制动钳活塞。
技术介绍
汽车的刹车系统包括以及与卡钳相配合的前制动活塞和后制动钳活塞。公开号为CN202851754U的中国技术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后制动钳活塞,包括活塞本体和活塞本体上的活塞孔,所述活塞孔呈台阶式,包括宽部和窄部,所述窄部和活塞本体之间穿设有一排气孔,用于保证活塞孔内外压力的平衡,所述活塞孔的端面上设有齿形结构,用于保证活塞孔内外压力的平衡。然而该类后制动钳活塞的耐磨性能较弱,长时间使用后,会导致活塞内壁磨损,进而降低了使用寿命,因此需要经常性的对其进行保养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具有自润滑的后制动钳活塞,以提高其耐磨性,降低其保养维护周期。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润滑耐磨损后制动钳活塞,包括活塞本体,所述活塞本体具有一端开口的活塞腔,所述活塞本体的另一端设置有装配口,所述活塞腔呈台阶状,包括由内向外且内径依次增大的第一腔体、第二腔体以及第三腔体,所述活塞本体外壁上开设有通向所述第一腔体内的气流孔,其中,所述第一腔体具有外沿壁,所述第一腔体外沿壁与所述第二腔体内壁以及所述第二腔体内壁与所述第三腔体内壁均由斜台阶相连,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的外沿壁上有沿周向方向开设的环状储油槽,所述环状储油槽的端口上设置有密封盖,所述环状储油槽的小内径内壁上开设有通向所述第一腔体内壁的第一进油管路,所述环状储油槽的大内径内壁上开设有主流道,所述主流道上设置有分别通向所述第二腔体以及所述第三腔体内壁的第二进油管路和第三进油管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传统的活塞,其活塞腔的第一腔体空间较大,其与第二腔体由斜台阶相连,导致活塞本体难以在其内部设置储油槽,进而无法达到自润滑的效果;对此本技术缩小第一腔体的体积,进而能够在第一腔体的外沿壁上能够开设储油槽,并且在储油槽内开设有对第一腔体内壁进行润滑的第一进油管路、对第二腔体进行润滑的第二进油管路以及对第三腔体进行润滑的第三进油管路,进而使得活塞本体能够达到自润滑的效果,以减小保养维护周期;其中,减小第一腔体的体积,还能够间接的提高整个活塞本体的腔体,以及与卡钳之间的紧密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流道包括向外倾斜设置的第一流道以及沿所述活塞本体轴向方向设置的第二流道,所述第二进油管路与所述第三进油管路的进油端口均位于所述第二流道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主流道设置为第一流道以及第二流道,以便与车削加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环状储油槽的端口内壁上有径向向外开设的安装槽,所述密封盖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安装槽,以提高密封盖的密封性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腔体内壁上有径向向外开设的环形装配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环形装配槽,以用于安装传动组件。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塞本体具有装配口的端面有沿周向方向均匀分布的若干个齿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若干个齿槽,以避免活塞本体与刹车碟片发生吸合。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装配口呈扇形结构,所述装配口有四个,且周向均匀分布于所述活塞本体上,所述装配口的内壁与所述活塞本体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弧形部,所述弧形部由依次相连的第一圆弧面、斜面以及第二圆弧面组成,所述第一圆弧面和所述第二圆弧均与所述斜面相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四个装配口以提高活塞本体与刹车碟片之间的安装强度;在装配口上设置弧形部,且弧形部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圆弧面、斜面以及第二圆弧面,以用于增大包角,避免加工时活塞本体时产生毛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缩小第一腔体的体积,进而能够在第一腔体的外沿壁上能够开设储油槽,并且在储油槽内开设有对第一腔体内壁进行润滑的第一进油管路、对第二腔体进行润滑的第二进油管路以及对第三腔体进行润滑的第三进油管路,进而使得活塞本体能够达到自润滑的效果,以减小保养维护周期;2、将主流道设置为第一流道以及第二流道,以便与车削加工;3、在装配口上设置弧形部,且弧形部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圆弧面、斜面以及第二圆弧面,以用于增大包角,避免加工时活塞本体时产生毛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侧视图;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图中附图标记为:1、活塞本体;2、活塞腔;21、第一腔体;22、第二腔体;221、环形装配槽;23、第三腔体;3、装配口;31、弧形部;311、第一圆弧面;312、斜面;313、第二圆弧面;4、齿槽;5、气流孔;6、环状储油槽;61、第一进油管路;62、第二进油管路;63、第三进油管路;64、第一流道;65、第二流道;7、密封盖。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一种自润滑耐磨损后制动钳活塞,如图1和图2所述,包括活塞本体1,活塞本体1具有一端开口的活塞腔2,活塞本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装配口3以及沿周向方向均匀分布的若干个齿槽4,活塞腔2呈台阶状,包括由内向外且内径依次增大的第一腔体21、第二腔体22以及第三腔体23,活塞本体1外壁上开设有通向第一腔体21内的气流孔5;其中,第一腔体21具有外沿壁,第一腔体21外沿壁与第二腔体22内壁以及第二腔体22内壁与第三腔体23内壁均由斜台阶相连,第一腔体21第一腔体21的外沿壁上有沿周向方向开设的环状储油槽6,环状储油槽6的端口上设置有密封盖7,环状储油槽6的小内径内壁上开设有通向第一腔体21内壁的第一进油管路61,环状储油槽6的大内径内壁上开设有主流道,主流道上设置有分别通向第二腔体22以及第三腔体23内壁的第二进油管路62和第三进油管路63。由于传统的活塞,其活塞腔2的第一腔体21空间较大,其与第二腔体22由斜台阶相连,导致活塞本体1难以在其内部设置储油槽,进而无法达到自润滑的效果;对此本技术缩小第一腔体21的体积,进而能够在第一腔体21的外沿壁上能够开设储油槽,并且在储油槽内开设有对第一腔体21内壁进行润滑的第一进油管路61、对第二腔体22进行润滑的第二进油管路62以及对第三腔体23进行润滑的第三进油管路63,进而使得活塞本体1能够达到自润滑的效果,以减小保养维护周期;其中,减小第一腔体21的体积,还能够间接的提高整个活塞本体1的腔体,以及与卡钳之间的紧密性;其中,为提高润滑效率,对此将主流道、第一进油管61、第二进油管62以及第三进油管63均设置两个,且一一对称设置。优化的,主流道包括向外倾斜设置的第一流道64以及沿活塞本体1轴向方向设置的第二流道65,第二进油管路62与第三进油管路63的进油端口均位于第二流道65上。将主流道设置为第一流道64以及第二流道65,以便与车削加工。优化的,环状储油槽6的端口内壁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润滑耐磨损后制动钳活塞,包括活塞本体(1),所述活塞本体(1)具有一端开口的活塞腔(2),所述活塞本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装配口(3),所述活塞腔(2)呈台阶状,包括由内向外且内径依次增大的第一腔体(21)、第二腔体(22)以及第三腔体(23),所述活塞本体(1)外壁上开设有通向所述第一腔体(21)内的气流孔(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21)具有外沿壁,所述第一腔体(21)外沿壁与所述第二腔体(22)内壁以及所述第二腔体(22)内壁与所述第三腔体(23)内壁均由斜台阶相连,所述第一腔体(21)所述第一腔体(21)的外沿壁上有沿周向方向开设的环状储油槽(6),所述环状储油槽(6)的端口上设置有密封盖(7),所述环状储油槽(6)的小内径内壁上开设有通向所述第一腔体(21)内壁的第一进油管路(61),所述环状储油槽(6)的大内径内壁上开设有主流道,所述主流道上设置有分别通向所述第二腔体(22)以及所述第三腔体(23)内壁的第二进油管路(62)和第三进油管路(6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润滑耐磨损后制动钳活塞,包括活塞本体(1),所述活塞本体(1)具有一端开口的活塞腔(2),所述活塞本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装配口(3),所述活塞腔(2)呈台阶状,包括由内向外且内径依次增大的第一腔体(21)、第二腔体(22)以及第三腔体(23),所述活塞本体(1)外壁上开设有通向所述第一腔体(21)内的气流孔(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21)具有外沿壁,所述第一腔体(21)外沿壁与所述第二腔体(22)内壁以及所述第二腔体(22)内壁与所述第三腔体(23)内壁均由斜台阶相连,所述第一腔体(21)所述第一腔体(21)的外沿壁上有沿周向方向开设的环状储油槽(6),所述环状储油槽(6)的端口上设置有密封盖(7),所述环状储油槽(6)的小内径内壁上开设有通向所述第一腔体(21)内壁的第一进油管路(61),所述环状储油槽(6)的大内径内壁上开设有主流道,所述主流道上设置有分别通向所述第二腔体(22)以及所述第三腔体(23)内壁的第二进油管路(62)和第三进油管路(6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润滑耐磨损后制动钳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道包括向外倾斜设置的第一流道(64)以及沿所述活塞本体(1)轴向方向设置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松辉潘菁
申请(专利权)人:大昌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