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静超专利>正文

一种便于使用的水利水电工程专用攀爬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3719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于使用的水利水电工程专用攀爬梯。所述便于使用的水利水电工程专用攀爬梯包括:底板;两个支撑柱,两个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底板的底部的两侧,两个所述支撑柱相对的一侧之间设置有踏板;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侧的顶部固定于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缠绕结构,所述缠绕结构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一侧固定于所述连接板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便于使用的水利水电工程专用攀爬梯缠绕结构的设置,主要是便于处于爬梯顶部工作员提取下方工具,不需要工作人员反复爬梯,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节省了工作人员反复爬梯的体力,便于工作人员更好的工作,并且降低了反复爬梯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使用的水利水电工程专用攀爬梯
本技术涉及水利水电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使用的水利水电工程专用攀爬梯。
技术介绍
水利水电工程培养具有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水利、水电等部门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现实生活当中,水利水电工程师再工作时,通常会借用到爬梯进行工作,以便于进行高处位置的工作,然而现有的攀爬梯不便于使用,当水利水电工程师再高处位置工作时,需要其他的工具时,这时就需要爬至到地面进行拿取,再进行攀爬,进行工作,如此反复的爬梯,容易加大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不利于工作人员更好的工作,而且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反复爬梯也加大了工作时的危险性。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便于使用的水利水电工程专用攀爬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使用的水利水电工程专用攀爬梯,解决了不便于使用,需要反复爬梯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便于使用的水利水电工程专用攀爬梯包括:底板;两个支撑柱,两个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底板的底部的两侧,两个所述支撑柱相对的一侧之间设置有踏板;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侧的顶部固定于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缠绕结构,所述缠绕结构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一侧固定于所述连接板的一侧,所述箱体的内壁的正面和背面之间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外表面固定有缠绕轮,所述缠绕轮的外表面缠绕有绳索,所述绳索的一端贯穿箱体并延伸至所述箱体的外部,所述绳索延伸至所述箱体的外部的一端设置有挂钩;所述转动轴的一端贯穿所述箱体并延伸至所述箱体的正面,所述转动轴延伸至所述箱体的正面的一端设置有圆板;锁紧结构,所述锁紧结构设置于所述箱体的正面的一侧;踏板的数量优选为六个,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数量;缠绕结构的设置,主要是便于处于爬梯顶部工作员提取下方工具,不需要工作人员反复爬梯,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节省了工作人员反复爬梯的体力,便于工作人员更好的工作,并且降低了反复爬梯的危险性;锁紧结构的设置,主要是用于对缠绕结构进行卡紧,进而保证货物提取后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踏板的正面的两侧均设置有U型把手。优选的,所述挂钩的内壁的内壁的一侧设置有防脱块,所述箱体的一侧设置有套筒。优选的,所述圆板的外表面均开设有顺向槽和逆向槽。优选的,所述圆板的正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操作把手。优选的,所述锁紧结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活动连接有两个阻挡板,两个所述阻挡板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挤压弹簧,两个所述挤压弹簧的另一端分贝固定于所述固定板的一侧的顶部和底部。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另一侧的顶部和底部均通过滑块滑动连接有U型限位块。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便于使用的水利水电工程专用攀爬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使用的水利水电工程专用攀爬梯,通过缠绕轮的旋转,可以带动绳索进行收卷和放卷,通过绳索的收卷和放卷就可以带动挂钩上下运动,而挂钩上下运动,可以带动工具向上运动,便于处于爬梯顶部工作员提取下方工具,不需要工作人员反复爬梯,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节省了工作人员反复爬梯的体力,便于工作人员更好的工作,并且降低了反复爬梯的危险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便于使用的水利水电工程专用攀爬梯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缠绕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锁紧结构的结构剖视图;图4为图1所示的缠绕结构的截面侧视图。图中标号:1、底板,2、支撑柱,3、踏板,4、连接板,5、缠绕结构,51、箱体,52、转动轴,53、缠绕轮,54、绳索,55、挂钩,56、圆板,57、防脱块,58、套筒,59、顺向槽,510、逆向槽,6、锁紧结构,61、固定板,62、阻挡板,63、挤压弹簧,64、U型限位块,7、U型把手,8、操作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便于使用的水利水电工程专用攀爬梯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缠绕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锁紧结构的结构剖视图;图4为图1所示的缠绕结构的截面侧视图。便于使用的水利水电工程专用攀爬梯包括:底板1;两个支撑柱2,两个所述支撑柱2的顶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底板1的底部的两侧,两个所述支撑柱2相对的一侧之间设置有踏板3;连接板4,所述连接板4的一侧的顶部固定于所述底板1的一侧,所述连接板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缠绕结构5,所述缠绕结构5包括箱体51,所述箱体51的一侧固定于所述连接板4的一侧,所述箱体51的内壁的正面和背面之间转动连接有转动轴52,所述转动轴52的外表面固定有缠绕轮53,所述缠绕轮53的外表面缠绕有绳索54,所述绳索54的一端贯穿箱体51并延伸至所述箱体51的外部,所述绳索54延伸至所述箱体51的外部的一端设置有挂钩55;所述转动轴52的一端贯穿所述箱体51并延伸至所述箱体51的正面,所述转动轴52延伸至所述箱体51的正面的一端设置有圆板56;锁紧结构6,所述锁紧结构6设置于所述箱体51的正面的一侧;踏板3的数量优选为六个,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数量;缠绕结构5的设置,主要是便于处于爬梯顶部工作员提取下方工具,不需要工作人员反复爬梯,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节省了工作人员反复爬梯的体力,便于工作人员更好的工作,并且降低了反复爬梯的危险性;锁紧结构6的设置,主要是用于对缠绕结构5进行卡紧,进而保证货物提取后的稳定性。所述踏板3的正面的两侧均设置有U型把手7;U型把手7的设置,便于工作人员爬梯是,手部的掌握,便于工作人员更好的爬梯,不需要两只手展开牵扶在两个支撑柱2上。所述挂钩55的内壁的内壁的一侧设置有防脱块57,所述箱体51的一侧设置有套筒58;防脱块57的设置,便于悬挂在挂钩55上的工具发生脱落现象,而且套筒58的设置,便于绳索54的晃动。所述圆板56的外表面均开设有顺向槽59和逆向槽510;顺向槽59和逆向槽510的设置,主要是便于两个阻挡板62的插入,分别对圆板56的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进行控制,而且顺向槽59和逆向槽510的数量均为十个,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数量。所述圆板56的正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操作把手8;操作把手8的设置,主要是便于工作人员通过圆周式旋转操作把手8来带动圆板进行56进行旋转,进而带动转动轴52和缠绕轮53进行旋转,使得绳索54进行收缩和展开。所述锁紧结构6包括固定板61,所述固定板61的一侧活动连接有两个阻挡板62,两个所述阻挡板62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挤压弹簧63,两个所述挤压弹簧63的另一端分贝固定于所述固定板61的一侧的顶部和底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使用的水利水电工程专用攀爬梯,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板;/n两个支撑柱,两个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底板的底部的两侧,两个所述支撑柱相对的一侧之间设置有踏板;/n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侧的顶部固定于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缠绕结构,所述缠绕结构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一侧固定于所述连接板的一侧,所述箱体的内壁的正面和背面之间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外表面固定有缠绕轮,所述缠绕轮的外表面缠绕有绳索,所述绳索的一端贯穿箱体并延伸至所述箱体的外部,所述绳索延伸至所述箱体的外部的一端设置有挂钩;/n所述转动轴的一端贯穿所述箱体并延伸至所述箱体的正面,所述转动轴延伸至所述箱体的正面的一端设置有圆板;/n锁紧结构,所述锁紧结构设置于所述箱体的正面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使用的水利水电工程专用攀爬梯,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
两个支撑柱,两个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底板的底部的两侧,两个所述支撑柱相对的一侧之间设置有踏板;
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侧的顶部固定于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缠绕结构,所述缠绕结构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一侧固定于所述连接板的一侧,所述箱体的内壁的正面和背面之间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外表面固定有缠绕轮,所述缠绕轮的外表面缠绕有绳索,所述绳索的一端贯穿箱体并延伸至所述箱体的外部,所述绳索延伸至所述箱体的外部的一端设置有挂钩;
所述转动轴的一端贯穿所述箱体并延伸至所述箱体的正面,所述转动轴延伸至所述箱体的正面的一端设置有圆板;
锁紧结构,所述锁紧结构设置于所述箱体的正面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使用的水利水电工程专用攀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的正面的两侧均设置有U型把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静超赵振龙杨丹
申请(专利权)人:杨静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