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建筑模板的支撑杆结构。由支撑部、第一连接结构、支撑管、第二连接结构以及支撑座组成,在第一连接结构中,两个所述夹持部在水平方向可以夹紧支撑部,连接杆在竖直方向上穿过横担与支撑部紧固连接,实现在水平、竖直方向上的紧固配合。同时在第二连接结构中,通过将所述套环套设于导套的外部,所述套环一端与导套的外边沿接触,所述套环另一端与螺母紧固连接,实现套环、导套和螺母锁紧成一体,所述导套上还设有用于嵌入支撑管内部的延伸部,以弥补导套与支撑管之间的配合间隙,进一步提升结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建筑模板的支撑杆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建筑模板的支撑杆结构。
技术介绍
在建筑物的混凝土楼板施工中,在浇筑时支撑杆对建筑模板提供支撑力,以防止楼板脊梁弯曲变形,进而确保建筑物的使用寿命。目前采用的支撑杆存在配合间隙大,支撑杆晃动太大,导致支撑杆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建筑模板且结构稳定的支撑杆结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建筑模板的支撑杆结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支撑部、第一连接结构、支撑管、第二连接结构以及支撑座;所述支撑部被预制于建筑模板的下表面上;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用于支撑部与支撑管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横担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固定设置在支撑管的上端,所述横担的水平两端分别设置一夹持部,两个所述夹持部分别夹持于支撑部的水平两侧,所述连接杆穿过横担与支撑部紧固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用于支撑管的下端与支撑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套环、导套和螺母,所述套环套设于导套的外部,所述套环一端与导套的外边沿接触,所述套环另一端与螺母紧固连接,所述导套上设有能够容纳支撑管嵌入的环形凹槽和用于嵌入支撑管内部的延伸部,所述螺母与支撑座可调连接以调节螺母与支撑座之间的竖直间距。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建筑模板的支撑杆结构,由支撑部、第一连接结构、支撑管、第二连接结构以及支撑座组成,其中支撑部被事先预制于建筑模板的下表面上,先将第一连接结构、支撑管、第二连接结构以及支撑座连接成一整体,再通过穿过横担的连接杆与支撑部紧固连接,实现对建筑模板的支撑。并且在第一连接结构中,两个所述夹持部在水平方向可以夹紧支撑部,连接杆在竖直方向上穿过横担与支撑部紧固连接,实现在水平、竖直方向上的紧固配合。同时在第二连接结构中,通过将所述套环套设于导套的外部,所述套环一端与导套的外边沿接触,所述套环另一端与螺母紧固连接,实现套环、导套和螺母锁紧成一体,支撑管与导套通过位于导套上的环形凹槽进行插接配合实现便于拆装,所述导套上还设有用于嵌入支撑管内部的延伸部,以弥补导套与支撑管之间的配合间隙,进一步提升结构稳定性,再则支撑座与螺母可调连接实现高度可调,因而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建筑模板的支撑杆结构具有结构稳定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用于建筑模板的支撑杆结构支撑上层平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用于建筑模板的支撑杆结构支撑上层平模板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用于建筑模板的支撑杆结构支撑上层平模板的局部正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用于建筑模板的支撑杆结构支撑梁底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一种用于建筑模板的支撑杆结构支撑梁底模板的侧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一种用于建筑模板的支撑杆结构支撑梁底模板的局部正视图;图7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8为本技术的一种用于建筑模板的支撑杆结构的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的俯视图;图10为图8的仰视图;图11为本技术的一种用于建筑模板的支撑杆结构的第一连接结构的横杆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的一种用于建筑模板的支撑杆结构的第一连接结构的挂具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的一种用于建筑模板的支撑杆结构的第二连接结构的套环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的一种用于建筑模板的支撑杆结构的第二连接结构的导套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的一种用于建筑模板的支撑杆结构的第二连接结构的螺母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技术的一种用于建筑模板的支撑杆结构的第二连接结构的螺母与螺纹杆护套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技术的一种用于建筑模板的支撑杆结构的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支撑部;11、第一通孔;111、螺旋面;1111、倾斜部;1112、让位槽;2、第一连接结构;21、横担;211、夹持部;2111、螺盘;2112、螺钉;212、第二通孔;213、加强筋;22、连接杆;221、挂具;2211、突出部;2212、外螺纹;2213、钢管套接口;23、锁紧螺母;3、支撑管;4、第二连接结构;41、套环;411、边沿;412、内螺纹;42、导套;421、圆环体;422、延伸部;4221、导角;4222、镂空结构;423、外边沿;424、环形凹槽;43、螺母;431、外螺纹;432、内螺纹;433、耳部;434、螺纹杆护套;5、支撑座;51、底盘座;511、法兰盘;512、加强筋;52、螺纹杆;53、钢管;6、上层平模板;7、梁底模板;8、方管。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请参照图1至图1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建筑模板的支撑杆结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支撑部、第一连接结构、支撑管、第二连接结构以及支撑座;所述支撑部被预制于建筑模板的下表面上;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用于支撑部与支撑管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横担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固定设置在支撑管的上端,所述横担的水平两端分别设置一夹持部,两个所述夹持部分别夹持于支撑部的水平两侧,所述连接杆穿过横担与支撑部紧固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用于支撑管的下端与支撑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套环、导套和螺母,所述套环套设于导套的外部,所述套环一端与导套的外边沿接触,所述套环另一端与螺母紧固连接,所述导套上设有能够容纳支撑管嵌入的环形凹槽和用于嵌入支撑管内部的延伸部,所述螺母与支撑座可调连接以调节螺母与支撑座之间的竖直间距。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建筑模板的支撑杆结构,由支撑部、第一连接结构、支撑管、第二连接结构以及支撑座组成,其中支撑部被事先预制于建筑模板的下表面上,先将第一连接结构、支撑管、第二连接结构以及支撑座连接成一整体,再通过穿过横担的连接杆与支撑部紧固连接,实现对建筑模板的支撑。并且在第一连接结构中,两个所述夹持部在水平方向可以夹紧支撑部,连接杆在竖直方向上穿过横担与支撑部紧固连接,实现在水平、竖直方向上的紧固配合。同时在第二连接结构中,通过将所述套环套设于导套的外部,所述套环一端与导套的外边沿接触,所述套环另一端与螺母紧固连接,实现套环、导套和螺母锁紧成一体,支撑管与导套通过位于导套上的环形凹槽进行插接配合实现便于拆装,所述导套上还设有用于嵌入支撑管内部的延伸部,以弥补导套与支撑管之间的配合间隙,进一步提升结构稳定性,再则支撑座与螺母可调连接实现高度可调,因而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建筑模板的支撑杆结构具有结构稳定的优点。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上与所述连接杆的连接处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所在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建筑模板的支撑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支撑部、第一连接结构、支撑管、第二连接结构以及支撑座;/n所述支撑部被预制于建筑模板的下表面上;/n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用于支撑部与支撑管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横担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固定设置在支撑管的上端,所述横担的水平两端分别设置一夹持部,两个所述夹持部分别夹持于支撑部的水平两侧,所述连接杆穿过横担与支撑部紧固连接;/n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用于支撑管的下端与支撑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套环、导套和螺母,所述套环套设于导套的外部,所述套环一端与导套的外边沿接触,所述套环另一端与螺母紧固连接,所述导套上设有能够容纳支撑管嵌入的环形凹槽和用于嵌入支撑管内部的延伸部,所述螺母与支撑座可调连接以调节螺母与支撑座之间的竖直间距。/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建筑模板的支撑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支撑部、第一连接结构、支撑管、第二连接结构以及支撑座;
所述支撑部被预制于建筑模板的下表面上;
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用于支撑部与支撑管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横担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固定设置在支撑管的上端,所述横担的水平两端分别设置一夹持部,两个所述夹持部分别夹持于支撑部的水平两侧,所述连接杆穿过横担与支撑部紧固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用于支撑管的下端与支撑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套环、导套和螺母,所述套环套设于导套的外部,所述套环一端与导套的外边沿接触,所述套环另一端与螺母紧固连接,所述导套上设有能够容纳支撑管嵌入的环形凹槽和用于嵌入支撑管内部的延伸部,所述螺母与支撑座可调连接以调节螺母与支撑座之间的竖直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模板的支撑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上与所述连接杆的连接处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所在边沿上设有螺旋面,所述螺旋面包括两个以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轴为中心对称轴对称分布的倾斜部,所述连接杆上与支撑部的连接处设有挂具,所述挂具顶部的侧壁上设有两个以连接杆轴向呈对称分布的突出部,两个所述突出部分别与对应的倾斜部接触,所述第一通孔内侧壁上对应两个倾斜部的端部分别设有供所述突出部穿过的让位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模板的支撑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为呈长方体状且无顶面的中空壳体,所述第一通孔位于中空壳体的底面中央位置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模板的支撑杆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紧螺母,所述挂具中部侧壁外表面上具有外螺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章标,陈孟琪,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鸿翔建筑模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