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厨卫间的落水管防水套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3466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30
一种用于厨卫间的落水管防水套管结构,包括套管、止水环板、落水管和防水胶泥;套管由下套管段、过渡段和上套管段构成;下套管段内径大于落水管外径,下套管段高度与楼板厚度相适应;过渡段内径由下而上逐渐增大,过渡段底面内径与下套管段内径相适应;上套管段内径与过渡段顶面内径相适应;止水环板套在下套管段的外侧,止水环板与下套管段一体成型;止水环板的顶面和底面分别为凹凸不平的波纹面;下套管段设置在楼板中,止水环板预埋在楼板中;落水管插设在套管中;防水胶泥填在套管与落水管的间隙中,防水胶泥的顶面不低于上套管段的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的落水管吊洞施工工艺复杂、落水管根部易漏水以及预留洞口易偏位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厨卫间的落水管防水套管结构
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厨卫间的落水管防水套管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多高层建筑落水管部位,在浇筑混凝土前通常会预埋套管,后期用于落水管定位及安装,套管材质有同落水管相同材质或为金属材质,但采用此常规做法存在如下问题:1)套管安装时定位不准确,对施工人员操作水平依赖性强,并且套管安装容易偏位,后期落水管安装时需重新开孔,增加了后期吊洞等额外用工量;2)套管无止水环板,套管外壁与混凝土无法形成可靠粘接,后期存在漏水隐患,或止水环板与金属套管采取焊接形式,对焊接质量要求高,若焊接不合格同样存在漏水风险;3)落水管安装后通常采用细石混凝土进行吊洞处理,对施工人员操作水平及管理人员责任心要求均较高,吊洞处理后落水管根部漏水时有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厨卫间的落水管防水套管结构,要解决传统的落水管吊洞施工工艺复杂、落水管根部易漏水以及预留洞口易偏位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厨卫间的落水管防水套管结构,安装在楼板中;包括有套管、止水环板、落水管和防水胶泥;所述套管由从下而上依次设置的下套管段、过渡段和上套管段构成;所述下套管段的内径大于落水管的外径,下套管段的高度与楼板的厚度相适应;所述过渡段的内径由下而上逐渐增大,过渡段的底面内径与下套管段的内径相适应;所述上套管段的内径与过渡段的顶面内径相适应;所述止水环板套在下套管段的外侧,并且止水环板与下套管段一体成型;所述止水环板的顶面和底面分别为凹凸不平的波纹面;所述下套管段设置在楼板中,并且止水环板预埋在楼板中;所述落水管插设在套管中;所述防水胶泥填充在套管与落水管之间的间隙中,并且防水胶泥的顶面不低于上套管段的顶部。优选的,所述下套管段的内径比落水管的外径大0.5cm~1.5cm。优选的,所述上套管段的高度为不小于5cm,上套管段的内径比下套管段的内径大1cm~2cm。优选的,所述止水环板与下套管段底端之间的间距大于5cm。优选的,所述止水环板的环宽为5cm~6cm;止水环板的厚度为3mm~4mm。优选的,所述防水胶泥的顶面为由内而外逐渐向下倾斜的斜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1、本技术中的落水管防水套管结构,只需在主体结构施工时将套管预埋于落水管处,由于本技术中的套管外侧设有止水环板,且该止水环板的上下面设有波纹,可与混凝土楼板可靠粘接,保证后期无漏水风险。2、本技术在安装套管时将止水环板边缘与已经施工完成的结构梁的侧面垂直便可,与常规套管比较,无需采用卷尺等工具测量定位,在降低施工人员工作量的同时也保证了套管预埋的上下垂直,有利于管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巡检纠正。3、本技术中的套管安装时可保证套管预埋的准确性,该套管中上套管段的内径大于下套管段的内径;在落水管安装完成后,将落水管与套管之间的缝隙采用防水胶泥封堵密实,此方法与常规套管吊洞比较,避免了吊洞部位采用细石难以振捣密实的风险,同时吊洞部位也无需支设模板,在减少大量施工步骤的同时也降低了工作量。4、采用本技术进行施工具有高效、成本低廉、防水性好的优点。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落水管防水套管结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套管与止水环板的竖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套管安装在楼板中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落水管防水套管结构的竖向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楼板、2-套管、2.1-下套管段、2.2-过渡段、2.3-上套管段、3-止水环板、4-落水管、5-防水胶泥、6-结构梁。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这种用于厨卫间的落水管防水套管结构,安装在楼板1中、靠近结构梁6的位置处;包括有套管2、止水环板3、落水管4和防水胶泥5;所述套管2由从下而上依次设置的下套管段2.1、过渡段2.2和上套管段2.3构成;所述下套管段2.1的内径大于落水管4的外径,下套管段2.1的高度与楼板1的厚度相适应;所述过渡段2.2的内径由下而上逐渐增大,过渡段2.2的底面内径与下套管段2.1的内径相适应;所述上套管段2.3的内径与过渡段2.2的顶面内径相适应;所述止水环板3套在下套管段2.1的外侧,并且止水环板3与下套管段2.1一体成型;所述止水环板3的顶面和底面分别为凹凸不平的波纹面;所述下套管段2.1设置在楼板1中,并且止水环板3预埋在楼板1中;所述落水管4插设在套管2中;所述防水胶泥5填充在套管2与落水管4之间的间隙中,并且防水胶泥5的顶面不低于上套管段2.3的顶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套管段2.1的内径比落水管4的外径大0.5cm~1.5cm。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套管段2.3的高度为不小于5cm,上套管段2.3的内径比下套管段2.1的内径大1cm~2cm;本实施例中,所述止水环板3与下套管段2.1底端之间的间距大于5cm。本实施例中,所述止水环板3的环宽为5cm~6cm;止水环板3的厚度为3mm~4mm。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水胶泥5的顶面为由内而外逐渐向下倾斜的斜面。上述实施例并非具体实施方式的穷举,还可有其它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目的在于说明本技术,而非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所有由本技术简单变化而来的应用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厨卫间的落水管防水套管结构,安装在楼板(1)中;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套管(2)、止水环板(3)、落水管(4)和防水胶泥(5);所述套管(2)由从下而上依次设置的下套管段(2.1)、过渡段(2.2)和上套管段(2.3)构成;所述下套管段(2.1)的内径大于落水管(4)的外径,下套管段(2.1)的高度与楼板(1)的厚度相适应;所述过渡段(2.2)的内径由下而上逐渐增大,过渡段(2.2)的底面内径与下套管段(2.1)的内径相适应;所述上套管段(2.3)的内径与过渡段(2.2)的顶面内径相适应;所述止水环板(3)套在下套管段(2.1)的外侧,并且止水环板(3)与下套管段(2.1)一体成型;所述止水环板(3)的顶面和底面分别为凹凸不平的波纹面;所述下套管段(2.1)设置在楼板(1)中,并且止水环板(3)预埋在楼板(1)中;所述落水管(4)插设在套管(2)中;所述防水胶泥(5)填充在套管(2)与落水管(4)之间的间隙中,并且防水胶泥(5)的顶面不低于上套管段(2.3)的顶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厨卫间的落水管防水套管结构,安装在楼板(1)中;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套管(2)、止水环板(3)、落水管(4)和防水胶泥(5);所述套管(2)由从下而上依次设置的下套管段(2.1)、过渡段(2.2)和上套管段(2.3)构成;所述下套管段(2.1)的内径大于落水管(4)的外径,下套管段(2.1)的高度与楼板(1)的厚度相适应;所述过渡段(2.2)的内径由下而上逐渐增大,过渡段(2.2)的底面内径与下套管段(2.1)的内径相适应;所述上套管段(2.3)的内径与过渡段(2.2)的顶面内径相适应;所述止水环板(3)套在下套管段(2.1)的外侧,并且止水环板(3)与下套管段(2.1)一体成型;所述止水环板(3)的顶面和底面分别为凹凸不平的波纹面;所述下套管段(2.1)设置在楼板(1)中,并且止水环板(3)预埋在楼板(1)中;所述落水管(4)插设在套管(2)中;所述防水胶泥(5)填充在套管(2)与落水管(4)之间的间隙中,并且防水胶泥(5)的顶面不低于上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正宇瞿火祥孙福州陈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