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隔振的浮置板轨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3319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向隔振的浮置板轨道,属于轨道交通振动控制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城市轨道交通产生的环境振动和噪声污染等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轨道与浮置板通过混凝土整浇固定,浮置板为“凸”字型结构,浮置板与地基之间设置隔振隔声装置,隔振装置安装在浮置板两侧支撑部的上下两侧,实现双向隔振同时避免浮置板向上回弹;隔振隔声装置包括筒壁、隔离振动和噪声的能够阻断声桥的高分子隔声材料、弹簧和阻尼液,弹簧设置在阻尼液中,弹簧用于缓冲轨道交通过程中产生的振动,阻尼液能够耗散振动能量,使浮置板趋于稳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减小轨道交通引起的周边建筑和环境的振动和噪声污染,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向隔振的浮置板轨道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振动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双向隔振的浮置板轨道。
技术介绍
为了缓解城市地面交通压力、提高土地利用率,我国各大城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建造城市轨道交通,尤其是地铁轨道交通。这虽然有节约用地、交通便利和物业保值等优势,但城市轨道交通可能引起结构安全性和振动舒适性问题。城市轨道交通产生的环境振动会对附近居民的居住舒适度、对邻近古建筑的安全性以及对精密设备仪器的正常使用产生不良影响。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引起的环境振动问题,目前主要的解决方法是为轨道增设浮置板,采用隔振的方法降低振动响应。隔振技术是通过延长上部结构的自振周期,以此降低其振动响应。目前工程中大多数采用的都是被动隔振技术,即在隔振目标处加入隔振支座。其缺陷主要是,隔振支座无法满足地铁隔振宽频带的特点,造成浮置板隔振系统的隔振效果下降,且当隔振的频率过低时,会使浮置板的位移较大,可能引发轨道交通行驶的安全问题。轨道交通在行驶时,除了上述的环境振动问题,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噪声污染。轨道交通行驶带来的直接噪声,以及由于振动引起的二次噪声,都会对周边居民带来噪声污染。然而,目前在轨道交通减隔振中使用的浮置板无法解决噪声污染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双向隔振的浮置板轨道,用以解决现有城市轨道交通可能引起结构安全性和振动舒适性的问题。城市轨道交通产生的环境振动会影响附近居民的居住舒适度、对邻近古建筑的安全性以及对精密设备仪器的正常使用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减弱轨道的振动,同时阻断噪声传播。本技术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双向隔振的浮置板轨道,包括轨道交通单元和隔振隔声装置;轨道交通单元为“凸”字型结构,轨道交通单元的上下两侧均设置隔振隔声装置;隔振隔声装置设置在轨道交通单元和地基之间,用于支撑轨道交通单元同时隔绝轨道交通单元产生的振动和噪声;隔振隔声装置包括:筒壁、隔声材料、弹簧和阻尼液;隔声材料设置在筒壁的内侧,且位于弹簧的外围;弹簧设置在阻尼液中。具体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浮置板和地基固定连接。具体地,轨道交通单元包括:轨道、混凝土和浮置板;轨道与浮置板通过混凝土浇筑固定为一体。具体地,浮置板截面为“凸”字型,且浮置板为左右对称结构。具体地,浮置板包括:轨道衔接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轨道衔接部位于浮置板的中间位置,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位于浮置板的左右两侧。具体地,轨道衔接部高于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具体地,轨道衔接部与轨道通过混凝土浇筑固定。具体地,弹簧与浮置板通过焊接固定;或者,弹簧与浮置板卡接固定,浮置板底部设置卡槽,卡槽为环形凹槽,弹簧置于卡槽中。具体地,浮置板的下方与地基之间设置隔振隔声装置;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上方与地基的延伸部之间设置隔振隔声装置。具体地,地基的延伸部为混凝土浇筑结构或钢结构。本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之一:1)缓冲隔振。本技术的双向隔振的浮置板轨道,采用阻尼隔振隔声装置作为支撑部件,阻尼隔振隔声装置的筒壁内部设置弹簧、隔声材料和阻尼液。本技术采用弹簧支撑在浮置板和地基之间,弹簧置于阻尼液中,阻尼液和弹簧能够有效缓冲减弱轨道交通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降低振动响应,避免影响周边居民的居住舒适度,避免城市轨道交通产生的环境振动会对邻近古建筑的安全性以及对精密设备仪器的正常使用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2)减弱噪声传播。本技术采用能够阻断声桥的高分子材料作为隔声材料,既能够隔离轨道交通引起振动中的高频组分,又能阻断轨道交通产生的噪声的传播,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减弱轨道的振动,同时阻断噪声传播,保护附近居民的居住舒适度。3)“凸”字形浮置板,上下隔振,避免回弹。本技术的浮置板为“凸”字形,浮置板的中间轨道衔接部向上凸出,且轨道衔接部上设置有轨道安装槽,通过混凝土浇筑的形式将轨道固定在浮置板的轨道安装槽中,浮置板向两侧延伸出支撑部,支撑部的上下两侧均设置弹簧作为减振元件,浮置板下方的弹簧设置在阻尼液中,主要起支撑浮置板以及缓冲隔振的作用,浮置板支撑部上方的弹簧,能够阻止浮置板振动时的回弹,起到双向缓冲隔振的效果。本技术中,上述各技术方案之间还可以相互组合,以实现更多的优选组合方案。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优点可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内容中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双向隔振的浮置板轨道的安装结构图之一;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双向隔振的浮置板轨道的安装结构图之二;图3为浮置板结构图;图4为复合隔振隔声单元的结构图;图5为隔振隔声装置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地基;2-轨道;3-混凝土;4-浮置板;41-轨道衔接部;42-第一支撑部;43-第二支撑部;5-筒壁;6-隔声材料;7-弹簧;8-阻尼液;9-弹性缓冲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技术一部分,并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技术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双向隔振的浮置板轨道,包括轨道交通单元和复合隔振隔声单元,复合隔振隔声单元设置在轨道交通单元和地基之间,起到了支撑轨道交通单元和隔振隔声的作用。具体地,轨道交通单元包括:轨道2、混凝土3和浮置板4,浮置板4的上部设置有凹槽结构,轨道2置于浮置板4的上方,且轨道2和浮置板4之间通过混凝土3浇筑为一体。具体地,如图1所示,浮置板4与地基1之间设置复合隔振隔声单元。复合隔振隔声单元用于支撑浮置板4,能够降低在交通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响应,保证轨道交通单元的结构稳定性,同时阻止轨道交通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噪音传播,减少噪声污染。具体地,如图4所示,复合隔振隔声单元包括:隔振隔声装置和弹性缓冲层9。隔振隔声装置起到了支撑浮置板4,以及减缓轨道交通单元的振动和阻断噪声的作用,防止噪声污染。具体地,如图4、图5所示,隔振隔声装置包括:筒壁5、隔声材料6、弹簧7和阻尼液8。隔振隔声装置为多层筒状结构,由外至内依次为筒壁5、隔声材料6和阻尼液8,弹簧7设置在阻尼液8中。具体地,筒壁5为金属材质,作为隔振隔声装置外壳,起到固定内部结构的作用,为弹簧7、阻尼液8和隔声材料6提供安装空间。具体地,隔声材料6为能够阻断声桥的高分子材料,隔声材料6可以选择有机纤维、无机纤维、无机泡沫或泡沫塑料等不利于声波穿透的材料,隔声材料6能够阻断声音的传播,避免轨道交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向隔振的浮置板轨道,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交通单元和隔振隔声装置;/n所述轨道交通单元为“凸”字型结构,所述轨道交通单元的上下两侧均设置隔振隔声装置;所述隔振隔声装置设置在轨道交通单元和地基(1)之间,用于支撑轨道交通单元同时隔绝轨道交通单元产生的振动和噪声;/n所述隔振隔声装置包括:筒壁(5)、隔声材料(6)、弹簧(7)和阻尼液(8);所述隔声材料(6)设置在筒壁(5)的内侧,且位于弹簧(7)的外围;所述弹簧(7)设置在所述阻尼液(8)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隔振的浮置板轨道,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交通单元和隔振隔声装置;
所述轨道交通单元为“凸”字型结构,所述轨道交通单元的上下两侧均设置隔振隔声装置;所述隔振隔声装置设置在轨道交通单元和地基(1)之间,用于支撑轨道交通单元同时隔绝轨道交通单元产生的振动和噪声;
所述隔振隔声装置包括:筒壁(5)、隔声材料(6)、弹簧(7)和阻尼液(8);所述隔声材料(6)设置在筒壁(5)的内侧,且位于弹簧(7)的外围;所述弹簧(7)设置在所述阻尼液(8)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隔振的浮置板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7)的两端分别与浮置板(4)和地基(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隔振的浮置板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交通单元包括:轨道(2)、混凝土(3)和浮置板(4);所述轨道(2)与所述浮置板(4)通过混凝土(3)浇筑固定为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隔振的浮置板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置板(4)截面为“凸”字型,且所述浮置板(4)为左右对称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双向隔振的浮置板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置板(4)包括:轨道衔接部(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辉施卫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三奇科技有限公司同济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