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式移动污泥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3208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20
一种分离式移动污泥处理装置,包括可移动机构以及设于可移动机构上的药剂箱、多个絮凝箱、第一离心泵、第二离心泵、污泥脱水机和控制器,药剂箱通过投药管道分别于与各絮凝箱相连通,各投药管道上分别设置投药电磁阀;第一离心泵的入料口与吸泥软管相连通;各絮凝箱的入料口分别通过输入管道与第一离心泵的出料口相连通,输入管道上还分别设置入料电磁阀,各絮凝箱的出料口通过输出管道与第二离心泵的入料口相连通,输出管道上还分别设置出料电磁阀;第二离心泵的出料口与污泥脱水机的入料口通过管道相连通;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投药电磁阀、入料电磁阀以及出料电磁阀电性相连。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节约了能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离式移动污泥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泥处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分离式移动污泥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为了美化环境,城市内的河道建设也逐渐增多,但是该河道一般为死水,经过一段时间后就需要对沉积的淤泥进行清理,否则会影响河道的生态环境,现有的做法一般是将淤泥用离心泵抽吸至罐装车,然后由罐装车运往城市郊区的污泥处理厂进行处理,由于淤泥量较大,且其本身含水量也较大,需要多次运输才能完成,不但效率低,频繁运输也造成了能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种分离式移动污泥处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效率低,浪费能源的问题。而其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分离式移动污泥处理装置,包括可移动机构以及设于可移动机构上的药剂箱、多个絮凝箱、第一离心泵、第二离心泵、污泥脱水机和控制器,药剂箱通过投药管道分别于与各絮凝箱相连通,各投药管道上分别设置投药电磁阀;第一离心泵的入料口与吸泥软管相连通;各絮凝箱的入料口分别通过输入管道与第一离心泵的出料口相连通,输入管道上还分别设置入料电磁阀,各絮凝箱的出料口通过输出管道与第二离心泵的入料口相连通,输出管道上还分别设置出料电磁阀;第二离心泵的出料口与污泥脱水机的入料口通过管道相连通;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投药电磁阀、入料电磁阀以及出料电磁阀电性相连。其中,各絮凝箱底部还设置搅拌机构。其中,各絮凝箱的侧壁上还盘设加热电阻丝。其中,污泥脱水机为叠螺式污泥脱水机。其中,污泥脱水机的出料口下方还铰接地设置有一排料斜板。其中,可移动机构上还设置有用于将吸泥软管卷起的收卷盘。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多个絮凝箱,其以交替式絮凝及输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设置污泥脱水机,使污泥含水率降低,相应的运输频次大大降低,从而节约了能源。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药剂箱11投药管道12投药电磁阀13投药喷洒器2絮凝箱21絮凝箱的入料口22输入管道23絮凝箱的出料口24输出管道25入料电磁阀26出料电磁阀3第一离心泵31吸泥软管4第二离心泵5污泥脱水机51污泥脱水机的入料口52污泥脱水机的出料口53集水池54排水管道6搅拌机构7加热电阻丝8排料斜板9收卷盘100可移动机构200拖挂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请参阅图1所示,一种分离式移动污泥处理装置,包括可移动机构100以及设于可移动机构100上的药剂箱1、多个絮凝箱2、第一离心泵3、第二离心泵4、污泥脱水机5和控制器(图中未表示)。药剂箱1通过投药管道11分别于与各絮凝箱2相连通,具体的,药剂箱1内设置投药喷洒器13,投药喷洒器13与相应投药管道11相连通,各投药管道11上还分别设置投药电磁阀12,以控制其启闭;第一离心泵3的入料口与吸泥软管31相连通,为便于吸泥软管31的收纳,可移动机构100上还可设置用于将吸泥软管31卷起的收卷盘9,在不作业时,可将吸泥软管31卷于收卷盘9中,一方面可以节约空间,另一方面在作业时也可以方便快速的将吸泥软管31导出;各絮凝箱的入料口21分别通过输入管道22与第一离心泵3的出料口相连通,输入管道22上还分别设置入料电磁阀25,各絮凝箱的出料口23通过输出管道24与第二离心泵4的入料口相连通,输出管道24上还分别设置出料电磁阀26;第二离心泵4的出料口与污泥脱水机的入料口51通过管道相连通;各絮凝箱2底部还设置搅拌机构6,以便于对污泥及絮凝剂的充分混合。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离心泵3、第二离心泵4、污泥脱水机5的驱动机构、投药电磁阀12、入料电磁阀25以及出料电磁阀26电性相连。在本实施例中,污泥脱水机5选用市售的叠螺式污泥脱水机即可,叠螺式污泥脱水机的脱水效率较高,其本体下方设置用于收集被挤出清水的集水池53,集水池53设置溢水口,溢水口与排水管道54连接,排水管道54可将所收集的清水再次排出于河道内。本实施例中的操作步骤为:S-1,将吸泥软管31从收卷盘9中导出,将吸泥软管31插设于待处理河道的淤泥中;S-2,将药剂箱1中加入配比好的絮凝剂溶液,根据需要,絮凝剂溶液可为氢氧化钠、硫酸铝、硫酸亚铁、聚合氯化铝、聚合氯化铁或高分子PAM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S-3,启动控制器,使控制器输出控制信号,由控制器启动第一离心泵3;S-4,由控制器开启所有入料电磁阀25,使污泥被抽吸进入所有的絮凝箱2内,经T0时间后关闭第一离心泵3及所有入料电磁阀25;S-5,由控制器开启所有的投药电磁阀12,使絮凝剂由投药喷洒器13喷洒于絮凝箱内,形成絮状的污泥与水的混合物(简称水泥混合物);S-6,由控制器开启所有的搅拌机构6,搅拌机构6运行预定时间T1后停止;S-7,经过絮凝等待时间T2后,由控制器依次开启出料电磁阀26,同时启动第二离心泵4及污泥脱水机5,使絮凝箱2内的水泥混合物依次输出至污泥脱水机5,污水脱泥机5对水泥混合物进行挤压式脱水,最终从污泥脱水机的出料口52输出含水率较低的泥饼;S-8,在步骤S-7中,当其中一个絮凝箱2内的水泥混合物输出完毕后,则由控制器再次开启及该絮凝箱2对应的入料电磁阀25;S-9,经T0时间后关闭第一离心泵及步骤S-8中的絮凝箱2所对应的入料电磁阀25;S-10,由控制器开启步骤S-8中絮凝箱2所对应的投药电磁阀12,使絮凝剂由投药喷洒器13喷洒于絮凝箱2内,形成水泥混合物;S-11,由控制器开启步骤S-8中絮凝箱2所对应的搅拌机构6,搅拌机构6运行预定时间T1后停止;S-12,经过絮凝等待时间T2后,由控制器开启步骤S-8中絮凝箱2所对应的出料电磁阀26;S-13,重复步骤S-8至S-12,使所有的絮凝箱2在输出完毕后及时补给污泥并进行絮凝,絮凝过程连续循环进行,直至作业结束,在步骤S-13过程中,始终保持第二离心泵4及污泥脱水机5的启动,而出料电磁阀则以时间间隔T3交替式开启,如此一来,多个絮凝箱2交替式的输出至污泥脱水机5,多个絮凝箱2因为每个体积都较小,因此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充分絮凝,相较于在一个大的絮凝箱内一次性絮凝并等待输出,其总体的絮凝时间缩短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上述操作步骤仅为一个示例,实际的使用方法不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分离式移动污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移动机构以及设于可移动机构上的药剂箱、多个絮凝箱、第一离心泵、第二离心泵、污泥脱水机和控制器,/n药剂箱通过投药管道分别于与各絮凝箱相连通,各投药管道上分别设置投药电磁阀;/n第一离心泵的入料口与吸泥软管相连通;/n各絮凝箱的入料口分别通过输入管道与第一离心泵的出料口相连通,输入管道上还分别设置入料电磁阀,各絮凝箱的出料口通过输出管道与第二离心泵的入料口相连通,输出管道上还分别设置出料电磁阀;/n第二离心泵的出料口与污泥脱水机的入料口通过管道相连通;/n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投药电磁阀、入料电磁阀以及出料电磁阀电性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分离式移动污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移动机构以及设于可移动机构上的药剂箱、多个絮凝箱、第一离心泵、第二离心泵、污泥脱水机和控制器,
药剂箱通过投药管道分别于与各絮凝箱相连通,各投药管道上分别设置投药电磁阀;
第一离心泵的入料口与吸泥软管相连通;
各絮凝箱的入料口分别通过输入管道与第一离心泵的出料口相连通,输入管道上还分别设置入料电磁阀,各絮凝箱的出料口通过输出管道与第二离心泵的入料口相连通,输出管道上还分别设置出料电磁阀;
第二离心泵的出料口与污泥脱水机的入料口通过管道相连通;
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投药电磁阀、入料电磁阀以及出料电磁阀电性相连。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小平孙健生张君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嘉盛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