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管网水质软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3181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暖通技术领域,是一种供热管网水质软化装置,包括冷凝水水箱、一网水箱、二网水箱、碱桶、除铁罐、除氧罐、软水器、盐箱、加药泵和加压泵,冷凝水水箱的进口与加药泵的出口之间固定连通有第一加药管道,加药泵的进口与碱桶的出口之间固定连通有第二加药管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制作简单,通过设置加药泵,能够使锅炉烟气冷凝水的PH值呈中性,减弱锅炉烟气冷凝水对管道的腐蚀,通过设置除铁罐和除氧罐,能够避免杂质在管道内长期循环后结垢堵塞管道,能够降低供热管网的故障率,也能够提高供热管网在运行期间的热效率,通过设置供水管道和软水器,能够避免一网水箱和二网水箱水量不足的情况,降低运行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供热管网水质软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暖通
,是一种供热管网水质软化装置。
技术介绍
在国家开展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现有对锅炉排烟余热进行回收,将排烟温度降到烟气露点温度以下,不仅可以回收利用排烟显热,还可以利用天然气燃烧时产生的大量水蒸气凝结时放出的潜热。同时凝结液对烟气中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等有害气体有一定的吸纳作用,因此,可提高能源利用率,并减少排烟对环境的污染。但是在回收的锅炉烟气冷凝水中,由于有害气体在水中溶解后使锅炉烟气冷凝水带有酸性,使冷凝水对管道造成较强的腐蚀,长期的运行会使供热管网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回收的锅炉烟气冷凝水中含有大量的杂质,尤其含铁杂质较多,供热管网长期运行后,杂质在管道内壁结垢后降低锅炉的热效率,增加运行成本的维护成本。目前的供热管网水质软化装置对冷凝水的软化及再利用效率低,回收的冷凝水水量少,在正常运行过程中不能满足向管网水箱中补充足够的水量,大大降低了锅炉的热效率,增加了运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供热管网水质软化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供热管网水质软化装置存在的冷凝水供应不足,降低锅炉热效率、运行成本高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供热管网水质软化装置,包括冷凝水水箱、一网水箱、二网水箱、碱桶、除铁罐、除氧罐、软水器、盐箱、加药泵和加压泵,冷凝水水箱的进口与加药泵的出口之间固定连通有第一加药管道,加药泵的进口与碱桶的出口之间固定连通有第二加药管道,冷凝水水箱下部设有第一出口,第一出口与加压泵的进口之间固定连通有第一管道,加压泵的出口与除铁罐的进口之间固定连通有第二管道,除铁罐的出口与除氧罐的进口之间固定连通有第三管道,除氧罐的出口与一网水箱的进口之间固定连通有第四管道,第四管道与二网水箱的进口之间固定连通有第五管道,软水器顶部设有机头,机头的进口固定连通有供水管道,机头的出口与第三管道之间固定连通有第六管道,机头的吸盐口与盐箱的出盐口之间固定连通有吸盐管道,机头的排污口固定连通有排污管道。下面是对上述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上述第二管道上可固定连通有第一反排管道,第一反排管道上设有第一反排阀门,对应第一反排管道与加压泵的进口之间位置的第二管道上设有第一正洗阀门,对应第一反排管道与除铁罐的进口之间位置的第二管道上设有第一正洗压力表;供水管道与第六管道和除铁罐的出口之间位置的第三管道上固定连通有第一反洗管道,第一反洗管道上固定连通第一正排管道,第一正排管道上设有第一正排阀门,对应第一正排管道与供水管道之间位置的第一反洗管道上设有第一反洗阀门,对应第一正排管道与第三管道之间位置的第一反洗管道上设有第一反洗压力表,对应第一反洗管道与第六管道之间位置的第三管道上设有除铁出水阀门;对应第六管道与除氧罐的进口之间位置的第三管道上固定连通有第二反排管道,第二反排管道上设有第二反排阀门,对应第二反排管道与第六管道之间位置的第三管道上设有第二正洗阀门,对应第二反排管道与除氧罐的进口之间位置的第三管道上设有第二正洗压力表;对应第一反洗阀门与供水管道之间位置的第一反洗管道与第四管道之间固定连通有第二反洗管道,第二反洗管道上固定连通有第二正排管道,第二正排管道上设有第二正排阀门,对应第二正排管道与第一反洗管道之间位置的第二反洗管道上设有第二反洗阀门,对应第二正排管道与第四管道之间位置的第二反洗管道上设有第二反洗压力表,对应第二反洗管道与一网水箱的进口之间位置的第四管道上设有除氧出水阀门。上述还可包括沉淀水箱,冷凝水水箱下方设有沉淀水箱,第一出口与沉淀水箱顶部的进口之间固定连通有第七管道,沉淀水箱下部设有第二出口,第二出口与加压泵的进口通过第一管道固定连通在一起。上述冷凝水水箱外侧可设有自循环泵,第七管道与自循环泵的进口之间固定连通有第一循环管道,自循环泵的出口与第一加药管道之间固定连通有第二循环管道,对应第一循环管道与沉淀水箱顶部的进口之间的第七管道上设有第一循环阀门,对应第七管道与自循环泵的进口之间位置的第一循环管道上设有第二循环阀门,对应第二循环管道与加药泵的出口之间位置的第一加药管道上设有第三循环阀门。上述冷凝水水箱上部和沉淀水箱上部均可设有溢水口,每个溢水口均固定连通有溢水管道。本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制作简单,通过设置加药泵,能够使锅炉烟气冷凝水的PH值呈中性,减弱锅炉烟气冷凝水对管道的腐蚀,通过设置除铁罐和除氧罐,能够避免杂质在管道内长期循环后结垢堵塞管道,能够降低供热管网的故障率,也能够提高供热管网在运行期间的热效率,通过设置供水管道和软水器,能够避免一网水箱和二网水箱水量不足的情况,降低运行成本。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最佳实施例的工艺流程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电路结构框图。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冷凝水水箱,2为碱桶,3为除铁罐,4为除氧罐,5为第一加药管道,6为加药泵,7为加压泵,8为第二加药管道,9为第一管道,10为第二管道,11为第三管道,12为第四管道,13为吸盐管道,14为第一反洗管道,15为第一正排管道,16为第一反排管道,17为第五管道,18为排污管道,19为第二反洗管道,20为第二正排管道,21为第二反排管道,22为第六管道,23为第一控制器,24为第二控制器,25为沉淀水箱,26为第七管道,27为自循环泵,28为第一循环管道,29为第二循环管道,30为溢水管道,31为第一循环阀门,32为第二循环阀门,33为第三循环阀门,34为第一正洗阀门,35为第一正洗压力表,36为第一反洗阀门,37为第一反洗压力表,38为第一正排阀门,39为第一反排阀门,40为除铁出水阀门,41为第二正洗阀门,42为第二正洗压力表,43为第二反洗阀门,44为第二反洗压力表,45为第二正排阀门,46为第二反排阀门,47为除氧出水阀门,48为一网水箱,49为二网水箱,50为软水器,51为盐箱,52为机头,53为供水管道。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附图1、2所示,该供热管网水质软化装置包括冷凝水水箱1、一网水箱48、二网水箱49、碱桶2、除铁罐3、除氧罐4、软水器50、盐箱51、加药泵6和加压泵7,冷凝水水箱1的进口与加药泵6的出口之间固定连通有第一加药管道5,加药泵6的进口与碱桶2的出口之间固定连通有第二加药管道8,冷凝水水箱1下部设有第一出口,第一出口与加压泵7的进口之间固定连通有第一管道9,加压泵7的出口与除铁罐3的进口之间固定连通有第二管道10,除铁罐3的出口与除氧罐4的进口之间固定连通有第三管道11,除氧罐4的出口与一网水箱48的进口之间固定连通有第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供热管网水质软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凝水水箱、一网水箱、二网水箱、碱桶、除铁罐、除氧罐、软水器、盐箱、加药泵和加压泵,冷凝水水箱的进口与加药泵的出口之间固定连通有第一加药管道,加药泵的进口与碱桶的出口之间固定连通有第二加药管道,冷凝水水箱下部设有第一出口,第一出口与加压泵的进口之间固定连通有第一管道,加压泵的出口与除铁罐的进口之间固定连通有第二管道,除铁罐的出口与除氧罐的进口之间固定连通有第三管道,除氧罐的出口与一网水箱的进口之间固定连通有第四管道,第四管道与二网水箱的进口之间固定连通有第五管道,在软水器顶部设有机头,机头的进口固定连通有供水管道,机头的出口与第三管道之间固定连通有第六管道,机头的吸盐口与盐箱的出盐口之间固定连通有吸盐管道,机头的排污口固定连通有排污管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热管网水质软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凝水水箱、一网水箱、二网水箱、碱桶、除铁罐、除氧罐、软水器、盐箱、加药泵和加压泵,冷凝水水箱的进口与加药泵的出口之间固定连通有第一加药管道,加药泵的进口与碱桶的出口之间固定连通有第二加药管道,冷凝水水箱下部设有第一出口,第一出口与加压泵的进口之间固定连通有第一管道,加压泵的出口与除铁罐的进口之间固定连通有第二管道,除铁罐的出口与除氧罐的进口之间固定连通有第三管道,除氧罐的出口与一网水箱的进口之间固定连通有第四管道,第四管道与二网水箱的进口之间固定连通有第五管道,在软水器顶部设有机头,机头的进口固定连通有供水管道,机头的出口与第三管道之间固定连通有第六管道,机头的吸盐口与盐箱的出盐口之间固定连通有吸盐管道,机头的排污口固定连通有排污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管网水质软化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管道上固定连通有第一反排管道,第一反排管道上设有第一反排阀门,对应第一反排管道与加压泵的进口之间位置的第二管道上设有第一正洗阀门,对应第一反排管道与除铁罐的进口之间位置的第二管道上设有第一正洗压力表;供水管道与第六管道和除铁罐的出口之间位置的第三管道上固定连通有第一反洗管道,第一反洗管道上固定连通第一正排管道,第一正排管道上设有第一正排阀门,对应第一正排管道与供水管道之间位置的第一反洗管道上设有第一反洗阀门,对应第一正排管道与第三管道之间位置的第一反洗管道上设有第一反洗压力表,对应第一反洗管道与第六管道之间位置的第三管道上设有除铁出水阀门;
对应第六管道与除氧罐的进口之间位置的第三管道上固定连通有第二反排管道,第二反排管道上设有第二反排阀门,对应第二反排管道与第六管道之间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琦姚占伟陈进江刘峰林陈国军刘麟赵伟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机床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