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型井下用整芯阻燃输送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2969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轻型井下用整芯阻燃输送带,包括基带和对称设置在基带两侧的两块侧板,每块所述侧板内均开设有滑槽,每个所述滑槽内均滑动安装有套筒和固定板,且每个套筒的顶部均与对应固定板相焊接,每块所述固定板的侧壁上均固定设置有钢柱,且每根钢柱的顶端均转动连接有刮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当输送带上的物料重量超出输送带的正常承重范围时,刮板可将此段输送带上的物料刮送至后方输送带上,以缓解单段输送带上的压力,延长了整芯阻燃式输送带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轻型井下用整芯阻燃输送带
本技术涉及输送带
,尤其涉及一种轻型井下用整芯阻燃输送带。
技术介绍
整芯阻燃输送带是由整体带芯经聚氯乙烯浸渍糊浸渍塑化或硫化后做成,具有强度大、运量大等特点,同时该产品具备良好的阻燃、抗静电、抗冲击等性能,常用于煤矿井下输送工作。现有的整芯阻燃输送带虽然通过结构的调整提高了其抗撕裂性能,但当煤块或其他物料的重量超出了其抗拉强度时,输送带仍容易发生损伤,为能使整芯阻燃输送带能自动平衡其运输的物料的重量分布,我们提出了一种轻型井下用整芯阻燃输送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整芯阻燃输送带无法自动平衡物料重量分布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轻型井下用整芯阻燃输送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轻型井下用整芯阻燃输送带,包括基带和对称设置在基带两侧的两块侧板,每块所述侧板内均开设有滑槽,每个所述滑槽内均滑动安装有套筒和固定板,且每个套筒的顶部均与对应固定板相焊接,每块所述固定板的侧壁上均固定设置有钢柱,且每根钢柱的顶端均转动连接有刮板。优选地,所述基带包括上骨架层、下骨架层、上覆盖胶层和下覆盖胶层,且上覆盖胶层与下覆盖胶层分别粘结在上骨架层、下骨架层的外侧壁上,所述上骨架层与下骨架层的内侧壁分别连接有上加强板与下加强板,且上加强板与下加强板之间通过多个刚性弹簧相连。优选地,每个所述套筒均通过软管密封连接有通气阀,且通气阀位于上加强板与下加强板之间。优选地,每个所述套筒均包括内筒和外筒,每个所述套筒的内筒均通过复位弹簧与对应外筒的内底壁相连。优选地,所述基带的两侧对称安装有挡边,且任一刮板所在的平面均位于对应挡边所在平面的上方,每个所述刮板均为Z字形。优选地,每个所述侧板的外侧壁上均焊接有挡条,每根所述钢柱上均安装有伺服电机,且每个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均与对应刮板相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上骨架层与下骨架层,可提高输送带的抗压能力,当有重物,如体积较大的煤块落至输送带上时,上加强板、下加强板以及刚性弹簧可缓解冲击力,避免输送带受到损伤。2、通过设置刮板、通气阀、套筒、安装板等装置,防输送带上的物料重量超出输送带所能承受的重量范围,在重力作用下,上加强板与下加强板之间的距离缩小,将两者之间的气体挤出至套筒内,从而推动刮板向输送带运动的反方向运动。3、通过设置伺服电机,可控制刮板扬起或下落,当刮板下落至水平时,其可将物料向输送带传输方向的反方向推动,缓解此段输送带的压力,避免输送带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发生损坏。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合理,当输送带上的物料重量超出输送带的正常承重范围时,刮板可将此段输送带上的物料刮送至后方输送带上,以缓解单段输送带上的压力,延长了整芯阻燃式输送带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轻型井下用整芯阻燃输送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轻型井下用整芯阻燃输送带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轻型井下用整芯阻燃输送带沿输送方向的侧视图;图4为图3中A处放大图。图中:1基带、2钢柱、3滑槽、4挡条、5伺服电机、6挡边、7刮板、8套筒、9固定板、10上覆盖胶层、11下覆盖胶层、12下骨架层、13上骨架层、14上加强板、15下加强板、16侧板、17通气阀、18滑动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4,一种轻型井下用整芯阻燃输送带,包括基带1和对称设置在基带1两侧的两块侧板16,每块侧板16内均开设有滑槽3,每个滑槽3内均滑动安装有套筒8和固定板9,且每个套筒8的顶部均与对应固定板9相焊接,每块固定板9的侧壁上均固定设置有钢柱2,且每根钢柱2的顶端均转动连接有刮板7;每块固定板9的上下两端均通过滑动座18与滑槽3的内侧壁滑动相连,滑动座18与滑槽3内侧壁的接触面积较小,可减少摩擦力,使套筒8轻松推动固定板9运动,固定板9内还安装有运动传感器,且运动传感器与伺服电机5电性连接,伺服电机5的外侧设有保护罩,用于防止灰尘等杂物进入伺服电机5内部。本技术中,基带1包括上骨架层13、下骨架层12、上覆盖胶层10和下覆盖胶层11,且上覆盖胶层10与下覆盖胶层11分别粘结在上骨架层13、下骨架层12的外侧壁上,上骨架层13与下骨架层12的内侧壁分别连接有上加强板14与下加强板15,且上加强板14与下加强板15之间通过多个刚性弹簧相连,在重物,如体积较大煤块,坠落到基带1上时,上加强板14与下加强板15可避免基带1损坏。每个套筒8均通过软管密封连接有通气阀17,且通气阀17位于上加强板14与下加强板15之间,上加强板14与下加强板15之间的气体可通过通气阀17流入套筒8内。每个套筒8均包括内筒和外筒,每个套筒8的内筒均通过复位弹簧与对应外筒的内底壁相连,自然状态下,内套筒完全位于外套筒内。基带1的两侧对称安装有挡边6,且任一刮板7所在的平面均位于对应挡边6所在平面的上方,每个刮板7均为Z字形,刮板7、钢柱2、固定板9均为轻质材料制成,重量较轻,挡边6可防止物料从输送带上滚落,基带1上还对称设置有防滑纹以及波浪形防撕裂条,避免物料偏向或输送带损坏。每个侧板16的外侧壁上均焊接有挡条4,每根钢柱2上均安装有伺服电机5,且每个伺服电机5的输出轴均与对应刮板7相连接。本技术使用时,当物料正常运输时,上加强板14与下加强板15在刚性弹簧的作用下保持一定量的距离,两块加强板之间充满空气;当物料的重量超过输送带的承受范围时,在重力作用下,上骨架层13与上加强板14发生形变,上骨架层13挤压刚性弹簧并靠近下加强板15,上加强板14与下加强板15之间的距离减小,空气被挤出;挤出的空气通过通气阀17进入到套筒8内,推动内筒克服复位弹簧的作用力向外筒外部运动,与内筒相连的固定板9随之沿滑槽3运动,由此带动钢柱2移动,以输送带运动方向为正方向,以输送带运动的反方向为负方向,此时钢柱2向负方向运动,伺服电机5开始工作;值得说明的是,刮板7初始状态为倾斜状,即刮板7的高度大于输送带上物料的高度,不会与物料接触;伺服电机5的输出轴转动时,刮板7随之向输送带的方向转动,与物料接触并随着钢柱2的移动,将物料向负方向运动,使其移动到后侧输送带上,减轻前段输送带所承受的压力;当此段输送带上物料的重量回复正常时,上加强板14恢复常态,其与下加强板15之间的距离再次增大,使套筒8内的气体重新流入基带1内,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内套筒回到外套筒内,固定板9、钢柱2也回到原位,当固定板9的位移方向为负时,伺服电机5控制刮板7复位并随之进入低耗状态。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轻型井下用整芯阻燃输送带,包括基带(1)和对称设置在基带(1)两侧的两块侧板(16),其特征在于,每块所述侧板(16)内均开设有滑槽(3),每个所述滑槽(3)内均滑动安装有套筒(8)和固定板(9),且每个套筒(8)的顶部均与对应固定板(9)相焊接,每块所述固定板(9)的侧壁上均固定设置有钢柱(2),且每根钢柱(2)的顶端均转动连接有刮板(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型井下用整芯阻燃输送带,包括基带(1)和对称设置在基带(1)两侧的两块侧板(16),其特征在于,每块所述侧板(16)内均开设有滑槽(3),每个所述滑槽(3)内均滑动安装有套筒(8)和固定板(9),且每个套筒(8)的顶部均与对应固定板(9)相焊接,每块所述固定板(9)的侧壁上均固定设置有钢柱(2),且每根钢柱(2)的顶端均转动连接有刮板(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型井下用整芯阻燃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带(1)包括上骨架层(13)、下骨架层(12)、上覆盖胶层(10)和下覆盖胶层(11),且上覆盖胶层(10)与下覆盖胶层(11)分别粘结在上骨架层(13)、下骨架层(12)的外侧壁上,所述上骨架层(13)与下骨架层(12)的内侧壁分别连接有上加强板(14)与下加强板(15),且上加强板(14)与下加强板(15)之间通过多个刚性弹簧相连。


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勇车兴奎
申请(专利权)人:荣成市天鹅湖胶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