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回用系统的新型地埋式设备罐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12935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雨水回用系统的新型地埋式设备罐,所述设备罐为圆柱形,设于地下的混凝土基板上,所述设备罐的底部设有第一钢爪,所述混凝土基板上与所述第一钢爪对应位置设有预留铁板,所述第一钢爪与所述预留铁板固定连接,可将设备罐固定,不会出现现有技术中罐体漂浮的情况;所述设备罐的内壁上设有支撑铁环,所述支撑铁环设于所述设备罐轴向的中部,所述支撑铁环正好可抵消掉来自外部对罐体内的作用力,支撑设备罐,起到对设备罐的抗变形作用,可解决现有技术中罐体内外压力不均衡造成向内挤压的问题;所述设备罐内的底部设有混凝土底板,用于固定加药桶、过滤器等设备,所述混凝土底板上设有集水坑,用于排尽所述罐体内部的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雨水回用系统的新型地埋式设备罐
本技术涉及雨水回用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雨水回用系统的新型地埋式设备罐。
技术介绍
雨水回用系统由分流井、弃流井、蓄水池、过滤设备、加药设备、清水池以及供水泵组组成。雨水回用系统整体是地埋式的,过滤设备及加药设备均需要放置在地下设备间当中,一般我们采用FRP材质的圆形桶作为地下设备间,抗腐蚀,且安装及土建要求低。而目前地埋式的FRP的设备罐在实施过程中常常遇到如下几个问题:地埋式的设备储罐一般2-3米深,在南方地区地下水位比较浅均在1.5米左右,设备储罐固定好之后,由于地下水位持续的在罐体的外围,而储罐内部作为设备间,里面放置过滤器,加药系统等,而不是水,由此会造成设备储罐内外压力不平衡,导致罐体向内挤压变形,且由于地下水位较高,罐体的浮力较大,容易脱离固定点浮起来,使得设备储罐失去平衡;储罐的直径在2000-3000mm不等,根据项目的大小来定,一般50m3/d回用水的项目,储罐在2000mm直径左右,大于50m3/d回用水系统的项目,储罐为3000mm直径,储罐的人孔一般在800×800mm,考虑覆土种草的要求,储罐顶板上面一般覆土200-300mm左右,人孔高出草坪200mm左右,在人孔与储罐顶板之间的连接处,容易塌陷,使人孔与覆土顶板连接处这里下沉,由于是下雨之后,下沉的地方由于重量加大,下沉的空间也会越越来越大,导致人孔倾斜,罐体变形;储罐内都是设备,所以设置有排污泵,当有大雨情况雨水由人孔进入到地下设备储罐后,由这台排水泵自动将水外排,但是由于设备底部是平的,有一层大概200mm厚的水排不出去,只能靠人工由桶排出。无形中增加了操作强度,增加了劳动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与不足,提供一种雨水回用系统的新型地埋式设备罐,所述设备罐为圆柱形,设于地下的混凝土基板上,所述设备罐的底部设有第一钢爪,所述第一钢爪的数量为4个,均匀分布于所述设备罐的底部,所述混凝土基板上与所述第一钢爪对应位置设有预留铁板,所述第一钢爪与所述预留铁板固定连接;所述设备罐的内壁上设有支撑铁环,所述支撑铁环设于所述设备罐轴向的中部,所述支撑铁环的外径等于所述设备罐的内径;所述设备罐内的底部设有混凝土底板,所述混凝土底板上设有集水坑。较佳地,所述支撑铁环为扁状铁环,所述支撑铁环的侧壁与所述设备罐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铁环外包设有FRP(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ReinforcedPolymer)。较佳地,所述设备罐轴向的中部的外侧壁上还设有第二钢爪,所述第二钢爪的数量为4个,均匀分布于所述设备罐的外侧壁上。较佳地,所述第一钢爪和所述第二钢爪均采用厚度为12mm的钢板。较佳地,所述设备罐顶部设有人孔,所述人孔高出所述设备罐的顶板,所述人孔包括有人孔盖和人孔侧壁,所述人孔侧壁与所述设备罐的顶板的连接处为受力危险部,所述受力危险部上设有加强筋。较佳地,所述人孔侧壁与所述设备罐的顶板内部的连接处为内部受力危险部,设有第一加强筋;所述人孔侧壁与所述设备罐的顶板的外部连接处为外部受力危险部,设有第二加强筋。较佳地,所述混凝土底板的厚度为200mm,所述集水坑的尺寸为300×300×200mm。本技术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1、本技术提供的雨水回用系统的新型地埋式设备罐,通过所述第一钢爪与所述预留铁板焊接,可将设备罐固定,不会出现现有技术中罐体漂浮的情况;由于设备罐是圆柱形,所述支撑铁环正好可抵消掉来自外部对罐体内的作用力,支撑设备罐,起到对设备罐的抗变形作用,可解决现有技术中罐体内外压力不均衡造成向内挤压的问题。2、本技术提供的雨水回用系统的新型地埋式设备罐,通过在所述设备罐中间也设置第二钢爪,可伸进所述设备罐周围的泥土中,与底部的焊接固定一同构成双重固定系统,进一步保障所述设备罐的稳定。3、本技术提供的雨水回用系统的新型地埋式设备罐,通过设置所述加强筋,防止所述人孔与所述设备罐的顶板的连接处的局部塌陷。4、本技术提供的雨水回用系统的新型地埋式设备罐,通过在所述设备罐内的底部设有混凝土底板,方便固定加药桶、过滤器等设备;且可方便在所述设备罐内的底部设集水坑,用于排尽所述罐体内部的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设备罐,2-人孔,3-第一加强筋,4-第二加强筋,5-预留铁板,6-第一钢爪7-第二钢爪,8-支撑铁环,9-混凝土底板,10-集水坑。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见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下文将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然而,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形式实现,并且不应解释为受在此提出之实施例的限制。相反,提出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达成充分及完整公开,并且使本
的技术人员完全了解本技术的范围。这些附图中,为清楚起见,可能放大了层及区域的尺寸及相对尺寸。如附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雨水回用系统的新型地埋式设备罐1,设备罐1为圆柱形,设于地下的混凝土基板上,设备罐1的底部设有4个第一钢爪6,均匀分布于设备罐1的底部,混凝土基板上与第一钢爪6对应位置设有预留铁板5,第一钢爪6与预留铁板5焊接,用于固定设备罐1,防止罐体漂浮的不稳定情况,在其他实施例中,亦可设置6个或更多个第一钢爪6,且第一钢爪6与预留铁板5焊接还可采用搭扣、螺栓或是其他固定连接方式;设备罐1的内壁上设有支撑铁环8,支撑铁环8设于设备罐1轴向的中部,支撑铁环8的外径等于设备罐1的内径,抵消掉来自外部对罐体内的作用力,支撑设备罐1;设备罐1内的底部设有厚度为200mm的混凝土底板9,方便固定加药桶、过滤器等设备,混凝土底板9上设有尺寸为300×300×200mm的集水坑10,用于排尽罐体内部的水,设备罐1内部可以保持干燥,有效的延长了罐体内部设备的使用寿命。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铁环8为扁状铁环,支撑铁环8的侧壁与设备罐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扁状可加大支撑铁环8与设备罐1的内壁的接触面积,提供更大的支撑力;支撑铁环8外包设有FRP(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ReinforcedPolymer)防止腐蚀。在本实施例中,设备罐1轴向的中部的外侧壁上还设有4个第二钢爪7,均匀分布于设备罐1的外侧壁上,可伸进设备罐1周围的泥土中,与底部的焊接固定一同构成双重固定系统,进一步保障设备罐1的稳定。第一钢爪6和第二钢爪7均采用厚度为12mm的钢板,在其他实施例中,钢板厚度可根据实际设备罐1的尺寸进行调整,并不局限于12mm。在本实施例中,设备罐1顶部设有人孔2,人孔2高出设备罐1的顶板,人孔2包括有人孔2盖和人孔2侧壁,人孔2侧壁与设备罐1的顶板内部的连接处为内部受力危险部,设有第一加强筋3;人孔2侧壁与设备罐1的顶板的外部连接处为外部受力危险部,设有第二加强筋4,使得受力危险部的强度加强,防止人孔2的塌陷。因本
的技术人员应理解,本技术可以以许多其他具体形式实现而不脱离其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雨水回用系统的新型地埋式设备罐,所述设备罐为圆柱形,设于地下的混凝土基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罐的底部设有第一钢爪,所述第一钢爪的数量为4个,均匀分布于所述设备罐的底部,所述混凝土基板上与所述第一钢爪对应位置设有预留铁板,所述第一钢爪与所述预留铁板固定连接;/n所述设备罐的内壁上设有支撑铁环,所述支撑铁环设于所述设备罐轴向的中部,所述支撑铁环的外径等于所述设备罐的内径;/n所述设备罐内的底部设有混凝土底板,所述混凝土底板上设有集水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水回用系统的新型地埋式设备罐,所述设备罐为圆柱形,设于地下的混凝土基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罐的底部设有第一钢爪,所述第一钢爪的数量为4个,均匀分布于所述设备罐的底部,所述混凝土基板上与所述第一钢爪对应位置设有预留铁板,所述第一钢爪与所述预留铁板固定连接;
所述设备罐的内壁上设有支撑铁环,所述支撑铁环设于所述设备罐轴向的中部,所述支撑铁环的外径等于所述设备罐的内径;
所述设备罐内的底部设有混凝土底板,所述混凝土底板上设有集水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回用系统的新型地埋式设备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铁环为扁状铁环,所述支撑铁环的侧壁与所述设备罐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铁环外包设有FRP。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回用系统的新型地埋式设备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罐轴向的中部的外侧壁上还设有第二钢爪,所述第二钢爪的数量为4个,均匀分布于所述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建祥吕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悦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