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可升降的无人机充电螺旋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2820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09
一种具有可升降的无人机充电螺旋桨,包括螺旋桨、支撑架、升降滑片和充电点触头,所述支撑架自上而下依次包括螺旋桨电机、升降电机和升降机构,螺旋桨电机的电机轴通过连接极与螺旋桨连接,所述升降电机安装在柱形电机腔内,所述柱形电机腔与螺旋桨电机可拆卸连接;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内旋、升降外旋和柱形外壳,升降电机带动升降内旋转动,升降外旋带动升降滑片上下运动;当无人机需要充电时,升降滑片收起,充电点触头与基站触点碰触,进行点对点充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可升降的无人机充电螺旋桨,添加升降滑片,使无人机整体结构造型更加简洁,同时,设计充电点触头,可与地面基站进行点对点精准充电,拥有较强的续航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可升降的无人机充电螺旋桨
本技术涉及无人机
,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可升降的无人机充电螺旋桨。
技术介绍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英文缩写为“UAV”,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或者由车载计算机完全地或间歇地自主地操作。现有的无人机在其下部通常设计支撑架,以便从空中降落至地面时进行缓冲作用;且无人机大多通过电池进行供电,其续航能力不长,无法适应长时间飞行。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无人机存在无法长时间飞行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可升降的无人机充电螺旋桨,在保证安全飞行的前提下,添加升降滑片,舍去原先较不美观的支撑架,使无人机整体结构造型更加简洁,同时,设计一充电点触头,可准确与地面基站进行吻合以便精准充电,拥有较强的续航能力。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可升降的无人机充电螺旋桨,包括螺旋桨、支撑架、升降滑片和充电点触头,所述支撑架自上而下依次包括螺旋桨电机、升降电机和升降机构,螺旋桨电机的电机轴通过连接极与螺旋桨连接,所述升降电机安装在柱形电机腔内,所述柱形电机腔与螺旋桨电机可拆卸连接;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内旋、升降外旋和柱形外壳,所述柱形外壳套装在升降外旋外并且与柱形电机腔可拆卸连接,所述升降内旋位于升降外旋内并与升降外旋螺纹连接,所述升降电机的电机轴与升降内旋连接,所述柱形外壳上设有竖向长条孔,所述升降滑片位于柱形外壳外并通过连接件穿过竖向长条孔与升降外旋连接;所述充电点触头安装在升降内旋的底部,且其与无人机主电板电连接;升降电机带动升降内旋转动,升降外旋与升降内旋形成螺旋副,升降外旋带动升降滑片上下运动,当升降滑片向下伸出到底时,其长度超过充电点触头,升降滑片与地面接触;当无人机需要充电时,升降滑片通过升降电机的反向旋转收起,充电点触头与基站触点碰触,进行点对点充电。进一步,所述升降滑片的底部设有防滑橡胶。再进一步,所述柱形电机腔通过第一连接件与螺旋桨电机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上下两端均设有外螺纹,用于分别与螺旋桨电机的下端、柱形电机腔的上端螺纹连接。再进一步,所述柱形外壳与柱形电机腔通过第二连接件可拆卸连接,第二连接件为卡扣件,分别与柱形电机腔的下端、柱形外壳的上端扣接。更进一步,所述升降电机的电机轴上设有齿轮,所述升降内旋的中心处设有齿轮孔,所述齿轮安装在齿轮孔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无人机能直接与地面基站接触进行充电,不仅能够有较强的续航能力,并且舍去不美观的支撑架,使整体结构造型更加简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是升降机构局部爆炸图。图4是本技术的基站充电示意图。图5是升降滑片与升降外旋的装配图。图6是柱形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升降内旋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照图1~图8,一种具有可升降的无人机充电螺旋桨,包括螺旋桨、支撑架、升降滑片10和充电点触头11,所述支撑架自上而下依次包括螺旋桨电机4、升降电机6和升降机构,螺旋桨电机4的电机轴通过连接极3与螺旋桨连接,所述升降电机6安装在柱形电机腔内,所述柱形电机腔与螺旋桨电机4可拆卸连接;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内旋13、升降外旋14和柱形外壳8,所述柱形外壳8套装在升降外旋14外并且与柱形电机腔可拆卸连接,所述升降内旋13位于升降外旋14内并与升降外旋14螺纹连接,所述升降电机6的电机轴61与升降内旋13连接,所述柱形外壳8上设有竖向长条孔9,所述升降滑片10位于柱形外壳8外并通过连接件15穿过竖向长条孔9与升降外旋14连接;所述充电点触头11安装在升降内旋13的底部,且其与无人机主电板电连接;升降电机6带动升降内旋13转动,升降外旋14与升降内旋13形成螺旋副,升降外旋14带动升降滑片10上下运动,当升降滑片10向下伸出到底时,其长度超过充电点触头11,升降滑片10与地面接触;当无人机需要充电时,升降滑片10通过升降电机6的反向旋转收起,充电点触头11与基站触点碰触,进行点对点充电。进一步,所述升降滑片10的底部设有防滑橡胶12。再进一步,所述柱形电机腔通过第一连接件5与螺旋桨电机4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5的上下两端均设有外螺纹,用于分别与螺旋桨电机4的下端、柱形电机腔的上端螺纹连接。再进一步,所述柱形外壳8与柱形电机腔通过第二连接件7可拆卸连接,第二连接件7为卡扣件,分别与柱形电机腔的下端、柱形外壳8的上端扣接。更进一步,所述升降电机6的电机轴61上设有齿轮62,所述升降内旋13的中心处设有齿轮孔,所述齿轮62安装在齿轮孔内。本实施例中,螺旋桨包括柱头1、螺旋桨摆叶2和连接极3。具体的,所述柱头1顶端呈圆弧状,可减少无人机在飞行时带来的大量空气阻力,同时增强整体美观度。所述螺旋桨摆叶2共设置两个,位于上述柱头1下方,呈180度对称。所述连接极3位于螺旋桨摆叶2下端,用于连接此无人机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位于所述螺旋桨的下方,通过升降电机以实现升降滑片10的上下运动。所述充电点触头11在所述支撑架的底端,通过基站进行点对点充电。所述柱形外壳8上的竖向长条孔9,以便升降滑片10通过连接件15穿过并与升降外旋14相连接。升降滑片10与连接件15、升降外旋14可一体成型,柱形外壳8包括两个半圆形壳体,两个半圆形壳体上设有螺丝孔81,通过螺丝连接成一体。所述防滑橡胶12紧紧贴合升降滑片10,位于其下端,不但能进行防滑并且可对抗磨损。如图4所示,在该无人机从空中降落至地面基站进行充电时,可在快达基站16时,缓慢收起升降滑片10,直至其充电点触头11刚好碰触到基站触点,形成闭合通路,向无人机的蓄电池进行点对点准确充电,无人机的蓄电池给无人机的主电板供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可升降的无人机充电螺旋桨,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旋桨、支撑架、升降滑片和充电点触头,所述支撑架自上而下依次包括螺旋桨电机、升降电机和升降机构,螺旋桨电机的电机轴通过连接极与螺旋桨连接,所述升降电机安装在柱形电机腔内,所述柱形电机腔与螺旋桨电机可拆卸连接;/n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内旋、升降外旋和柱形外壳,所述柱形外壳套装在升降外旋外并且与柱形电机腔可拆卸连接,所述升降内旋位于升降外旋内并与升降外旋螺纹连接,所述升降电机的电机轴与升降内旋连接,所述柱形外壳上设有竖向长条孔,所述升降滑片位于柱形外壳外并通过连接件穿过竖向长条孔与升降外旋连接;所述充电点触头安装在升降内旋的底部,且其与无人机的蓄电池电连接;/n升降电机带动升降内旋转动,升降外旋与升降内旋形成螺旋副,升降外旋带动升降滑片上下运动,当升降滑片向下伸出到底时,其长度超过充电点触头,升降滑片与地面接触;当无人机需要充电时,升降滑片通过升降电机的反向旋转收起,充电点触头与基站触点碰触,进行点对点充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可升降的无人机充电螺旋桨,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旋桨、支撑架、升降滑片和充电点触头,所述支撑架自上而下依次包括螺旋桨电机、升降电机和升降机构,螺旋桨电机的电机轴通过连接极与螺旋桨连接,所述升降电机安装在柱形电机腔内,所述柱形电机腔与螺旋桨电机可拆卸连接;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内旋、升降外旋和柱形外壳,所述柱形外壳套装在升降外旋外并且与柱形电机腔可拆卸连接,所述升降内旋位于升降外旋内并与升降外旋螺纹连接,所述升降电机的电机轴与升降内旋连接,所述柱形外壳上设有竖向长条孔,所述升降滑片位于柱形外壳外并通过连接件穿过竖向长条孔与升降外旋连接;所述充电点触头安装在升降内旋的底部,且其与无人机的蓄电池电连接;
升降电机带动升降内旋转动,升降外旋与升降内旋形成螺旋副,升降外旋带动升降滑片上下运动,当升降滑片向下伸出到底时,其长度超过充电点触头,升降滑片与地面接触;当无人机需要充电时,升降滑片通过升降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晓云沈其盛黎蔚黄巧巧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