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绞盘底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2807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船舶绞盘底座,包括设置于甲板上的底座本体,所述底座本体包括面板、固定于甲板上的复板、支撑于面板与复板间的环状腹板及沿环状腹板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肘板I;所述肘板I支撑于面板与复板间并肘板I的靠内端固定于环状腹板的外周;通过底座本体的支撑结构及多腔体结构设置,利于保证对绞盘如电动系缆绞盘的稳固支撑的同时,利于通过多腔体结构形成对来自底座本体上的系缆铰盘产生振动的吸能减振及降低噪音,及利于减少通过底座传到船体上的振动量,降低对船舶上作业和船用精密仪器产生的影响,避免使船舶上工作环境变差及影响船员身心健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船舶绞盘底座
本技术涉及铰盘支撑
,具体涉及一种船舶绞盘底座。
技术介绍
船舶在停靠港口时离不开船锚。锚是锚泊设备的主要部件,当船舶航行遇到大风难以靠岸停泊时,船舶的安全完全依靠于锚,因此锚往往很大很重。目前船舶上用于收放船锚的起锚机是在船舶的甲板上设置铰盘,在绞盘一侧设置发动机,并使得发动机经减速箱与绞盘的主轴相连接,以供船舶起锚、抛锚、系缆时用。而现有的系缆铰盘多存在体积较大,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噪音大、振动强的问题,且产生的震动会通过用于支撑铰盘的底座直接传到船体上,影响船上作业和船用精密仪器,使船上工作环境变差,影响船员身心健康。基于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船舶绞盘底座。该船舶绞盘底座,利于减少来自铰盘工作时产生的振动和噪音,减少通过底座传到船体上的振动量,利于降低对船上作业和船用精密仪器产生的影响,利于避免使船上工作环境变差及影响船员身心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船舶绞盘底座,利于减少来自铰盘工作时产生的振动和噪音,减少通过底座传到船体上的振动量,利于降低对船舶上作业和船用精密仪器产生的影响,利于避免使船舶上工作环境变差及影响船员身心健康。本技术的船舶绞盘底座,包括设置于甲板(上甲板)上的底座本体,所述底座本体包括面板、固定于甲板上的复板、支撑于面板与复板间的环状腹板及沿环状腹板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肘板I;所述肘板I支撑于面板与复板间并肘板I的靠内端固定于环状腹板的外周;此处的环状是指多个腹板段首尾相接围成环形,也可以指多个腹板段首尾并不相接而多个腹板段大致围成的形状为环形,优选形成为环形腹板;所述底座本体结构的设置,利于形成对铰盘如电动系缆铰盘的稳固支撑,所述面板和复板间及环状腹板的内周和外周均形成有腔体结构,利于保证对绞盘如电动系缆绞盘的稳固支撑的同时,利于通过多腔体结构形成对来自底座本体上的系缆铰盘产生振动的吸能减振及降低噪音,利于减少通过底座本体传到船体上的振动量,降低对船舶上作业和船用精密仪器产生的影响,同时,利于避免使船舶上工作环境变差及影响船员身心健康;所述环状腹板与面板、复板、肘板I间的连接及肘板I与面板和复板间的连接及复板与上甲板间的连接属于现有技术,如焊接,在此不再赘述。进一步,所述环状腹板沿长度方向的中部附近设置有支撑于面板与复板间的连接腹板并使得环状腹板形成双环状腹板结构;所述环状腹板可为多个用于构建环状腹板的腹板段两两垂直焊接形成,并垂直连接处可沿两垂直的腹板段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两个在远端(远离连接点的一端)间隔的肘板I;所述连接腹板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环状腹板沿面板或复板长度方向对应的两侧腹板的内侧;利于提高底座本体的结构腔体和结构稳固性,从而进一步利于形成对铰盘的稳固支撑。进一步,所述面板对应双环状腹板的双环内周侧均设置有减重孔;即面板对应双环状腹板的其中一环如大环处设置有减重孔I,对应另一环如小环处也设置有减重孔II,利于在保证支撑强度的同时利于底座本体的减重;优选于复板上对应设置有与减重孔I相对的减重孔III及与减重孔II相对的减重孔IV,进一步利于底座本体的减重。进一步,所述面板为类凸字形结构,所述面板上沿周向对应设置有多个安装孔;利于在底座本体上可拆卸的安装铰盘,如通过螺栓连接等,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所述双环状腹板沿长度方向对应类凸字形结构的面板形成一环大、一环小的双环状结构;如在双环状腹板设置时,可首先设置如方形的大环结构,再在大环结构的一侧(整体沿面板或复板的长度方向)再设置如长方形的小环结构,使得小环结构共用大环结构的一个侧边,且小环结构对应共用段的长度小于该侧边长度,利于结构布局;利于对系缆铰盘如电动系缆铰盘的不同部位的进行稳固支撑的同时,利于尽可能的减小底座本体的尺寸,以提高船舶空间利用率及利于减重。进一步,所述肘板I与面板的连接长度小于肘板I与复板的连接长度;即肘板I为上短下长的结构,进一步利于保证底座本体的结构稳固性和保证整体支撑强度;所述复板的长、宽尺寸对应大于面板的长、宽尺寸;即从俯视视角观察到的复板的面积大于面板的面积,利于底座本体稳固的固定于上甲板上,利于提高底座本体的稳固性。进一步,还包括设置于甲板底部且对应位于底座本体下的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包括沿长度方向固定于甲板底部的倒T字形梁和至少设置于倒T字形梁沿长度方向一侧的肘板II;所述肘板II的上端固定于甲板底部;优选所述肘板II为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倒T字形梁(横截面为倒T字形)包括沿面板或复板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纵梁和垂直设置于纵梁底部的横梁,所述横梁实际上整体也为沿面板或复板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优选肘板II同时垂直倒T字形梁和上甲板底部设置,进一步优选倒T字形梁的纵梁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对应相垂直的肘板II,其两侧的多个间隔设置的肘板II的靠近纵梁端对应固定于纵梁的侧部,并肘板II的下端固定于横梁的上侧,肘板II的上端面固定于上甲板的底部,利于形成稳固的加强结构及形成加强结构的多腔体结构,利于保证结构强度及形成对底座本体加强的同时,利于提高对铰盘如电动系缆铰盘的稳固支撑及减震;优选所述倒T字形梁的纵梁对应设置于底座本体沿长度方向的中线下方附近。进一步,所述甲板底部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倒T字形梁;所述两个倒T字形梁沿长度方向的一侧均至少间隔设置有多个肘板II,进一步利于形成稳固的加强结构及形成加强结构的多腔体结构,利于保证结构强度及形成对底座本体加强的同时,利于提高对铰盘如电动系缆铰盘的稳固支撑及减震。进一步,所述加强结构的长度大于底座本体的长度;进一步利于对底座本体加强及利于提高对铰盘的稳固支撑。进一步,所述倒T字形梁的顶端通过角钢形成与甲板底部间的固定连接;优选所述角钢的横截面呈L形,并L形上端形成与上甲板底部的连接,L形的背侧形成与倒T字形梁的纵梁的固定连接,所述对应连接处设置有用于方便焊接操作的过孔,该设置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进一步,所述倒T字形梁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均通过肘板III形成与甲板底部间的固定连接;所述两个肘板III的远离倒T字形梁端通过角钢形成与甲板底部的固定连接;进一步利于对上甲板底部的加强结构的结构加强,利于形成稳固的具有多腔体的加强结构,利于保证加强结构的结构强度以形成对底座本体加强的同时,利于提高对铰盘的稳固支撑及减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船舶绞盘底座,通过底座本体的支撑结构及多腔体结构设置,利于保证对绞盘如电动系缆绞盘的稳固支撑的同时,利于通过多腔体结构形成对来自底座本体上的系缆铰盘产生振动的吸能减振及降低噪音,及利于减少通过底座传到船体上的振动量,降低对船舶上作业和船用精密仪器产生的影响,避免使船舶上工作环境变差及影响船员身心健康。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B-B向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A-A向结构示意图(底座本体);图4为图1的E-E向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船舶绞盘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甲板上的底座本体,所述底座本体包括面板、固定于甲板上的复板、支撑于面板与复板间的环状腹板及沿环状腹板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肘板I;所述肘板I支撑于面板与复板间并肘板I的靠内端固定于环状腹板的外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舶绞盘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甲板上的底座本体,所述底座本体包括面板、固定于甲板上的复板、支撑于面板与复板间的环状腹板及沿环状腹板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肘板I;所述肘板I支撑于面板与复板间并肘板I的靠内端固定于环状腹板的外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绞盘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腹板沿长度方向的中部附近设置有支撑于面板与复板间的连接腹板并使得环状腹板形成双环状腹板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舶绞盘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对应双环状腹板的双环内周侧均设置有减重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舶绞盘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为类凸字形结构,所述面板上沿周向对应设置有多个安装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绞盘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肘板I与面板的连接长度小于肘板I与复板的连接长度;所述复板的长、宽尺寸对应大于面板的长、宽尺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文虎罗应红任健炜赵勇郑杰黄小川杨雨薇郑涪蓉高旭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川东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