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侧翼支撑的头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2722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侧翼支撑的头枕,包括外壳以及两根头枕杆;两根头枕杆并排插入外壳中,外壳内设置有连接部,且连接部沿外壳的厚度方向伸出外壳,连接部的左侧通过轴孔过盈配合的方式连接有第一侧翼,连接部的右侧通过轴孔过盈配合的方式连接有第二侧翼,第一侧翼与第二侧翼远离外壳的一面以及连接部伸出外壳的部分覆盖有缓冲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带侧翼支撑的头枕,其侧翼可调节且结构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侧翼支撑的头枕
本技术涉及汽车头枕
,尤其涉及一种带侧翼支撑的头枕。
技术介绍
随着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汽车座椅的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车座椅中的头枕除了要具备保护人体头部的安全功能之外,还要兼顾舒适性。目前来说,汽车的二排或后排上的头枕一般都带有侧翼,其侧翼要么是固定的,要么是通过复杂的机电设备来进行调节的;固定的侧翼对于不同的使用者而言其舒适性也不同,难以做到一致性体验;而通过复杂的机电设备来进行调节的侧翼,其价格也非常昂贵,不适合在普通的轿车上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侧翼支撑的头枕,其侧翼可调节且结构简单。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带侧翼支撑的头枕,包括外壳以及两根头枕杆;两根所述头枕杆并排插入所述外壳中,所述外壳内设置有连接部,且所述连接部沿所述外壳的厚度方向伸出所述外壳,所述连接部的左侧通过轴孔过盈配合的方式连接有第一侧翼,所述连接部的右侧通过轴孔过盈配合的方式连接有第二侧翼,所述第一侧翼与第二侧翼远离所述外壳的一面以及所述连接部伸出所述外壳的部分覆盖有缓冲棉。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的左侧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侧翼上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适于插入所述第一通孔内与所述第一通孔过盈配合。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轴的插入端设置有第一限位头,所述第一限位头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转轴的插入端的直径;所述第一通孔末端的孔壁上开设有贯穿孔壁的缺口。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的右侧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侧翼上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适于插入所述第二通孔内与所述第二通孔过盈配合。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转轴的插入端设置有第二限位头,所述第二限位头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转轴的插入端的直径;所述第二通孔末端的孔壁上开设有贯穿孔壁的缺口。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翼以及第二侧翼均包括侧翼主体以及侧翼护盖;所述侧翼护盖与所述侧翼主体卡接,且所述侧翼护盖卡接在所述侧翼主体靠近所述外壳的一侧。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上还设置有外壳护盖;所述外壳护盖上开设有供所述连接部伸出所述外壳的开口;所述第一侧翼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挡块,当所述第一侧翼转动至与所述外壳护盖呈45°夹角时,所述第一限位挡块与所述连接部抵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侧翼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挡块,当所述第二侧翼转动至与所述外壳护盖呈45°夹角时,所述第二限位挡块与所述连接部抵接。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连接部的左侧通过轴孔过盈配合的方式连接第一侧翼,连接部的右侧通过轴孔过盈配合的方式连接第二侧翼,通过上述的连接方式可以实现第一侧翼以及第二侧翼的无级调节,这样一来便可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者对舒适性的需求。另外,本技术的带侧翼支撑的头枕采用轴孔过盈配合的方式来实现无级调节,无需增加其他机电设备,结构非常简单,适合推广应用到普通轿车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带侧翼支撑的头枕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带侧翼支撑的头枕的爆炸图;图3为带侧翼支撑的头枕去除缓冲棉、第一侧翼以及第二侧翼的示意图;图4为第一侧翼以及第二侧翼的爆炸图。图中:1、外壳;11、外壳护盖;111、开口;2、连接部;21、第一通孔;22、缺口;23、第二通孔;3、头枕杆;4、第一侧翼;41、第一限位挡块;42、第一转轴;43、第一限位头;5、第二侧翼;51、第二限位挡块;52、第二转轴;53、第二限位头;6、缓冲棉;71、侧翼主体;72、侧翼护盖。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4所示,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带侧翼支撑的头枕,其至少包括外壳1以及两根头枕杆3;两根头枕杆3并排插入外壳1中,外壳1内设置有连接部2,且连接部2沿外壳1的厚度方向伸出外壳1,连接部2的左侧通过轴孔过盈配合的方式连接有第一侧翼4,连接部2的右侧通过轴孔过盈配合的方式连接有第二侧翼5,第一侧翼4与第二侧翼5远离外壳1的一面以及连接部2伸出外壳1的部分覆盖有缓冲棉6。通过上述的连接方式可以实现第一侧翼4以及第二侧翼5的无级调节,这样一来便可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者对舒适性的需求。另外,本技术的带侧翼支撑的头枕采用轴孔过盈配合的方式来实现无级调节,无需增加其他机电设备,结构非常简单,适合推广应用到普通轿车上。作为优选地实施方式,连接部2的左侧开设有第一通孔21,第一侧翼4上设置有第一转轴42,第一转轴42适于插入第一通孔21内与第一通孔21过盈配合。优选地,第一转轴42的插入端设置有第一限位头43,第一限位头43的直径大于第一转轴42的插入端的直径;第一通孔21末端的孔壁上开设有贯穿孔壁的缺口22。通过设置第一限位头43可以避免第一转轴42从第一通孔21内脱出。需要说明的是,这是所说的第一通孔21末端指的是沿第一转轴42的插入方向的末端。优选地,连接部2的右侧开设有第二通孔23,第二侧翼5上设置有第二转轴52,第二转轴52适于插入第二通孔23内与第二通孔23过盈配合。第二转轴52的插入端设置有第二限位头53,第二限位头53的直径大于第二转轴52的插入端的直径;第二通孔23末端的孔壁上开设有贯穿孔壁的缺口22。同样,通过设置第二限位头53可以避免第二转轴52从第二通孔23内脱出。需要说明的是,这是所说的第二通孔23末端指的是沿第二转轴52的插入方向的末端。优选地,第一侧翼4以及第二侧翼5均包括侧翼主体71以及侧翼护盖72;侧翼护盖72与侧翼主体71卡接,且侧翼护盖72卡接在侧翼主体71靠近外壳1的一侧。优选地,外壳1上还设置有外壳护盖11;外壳护盖11上开设有供连接部2伸出外壳1的开口111;第一侧翼4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挡块41,当第一侧翼4转动至与外壳护盖11呈45°夹角时,第一限位挡块41与连接部2抵接。第二侧翼5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挡块51,当第二侧翼5转动至与外壳护盖11呈45°夹角时,第二限位挡块51与连接部2抵接。即本技术通过设置外壳护盖11、第一点位挡块以及第二限位挡块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侧翼支撑的头枕,包括外壳以及两根头枕杆;两根所述头枕杆并排插入所述外壳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设置有连接部,且所述连接部沿所述外壳的厚度方向伸出所述外壳,所述连接部的左侧通过轴孔过盈配合的方式连接有第一侧翼,所述连接部的右侧通过轴孔过盈配合的方式连接有第二侧翼,所述第一侧翼与第二侧翼远离所述外壳的一面以及所述连接部伸出所述外壳的部分覆盖有缓冲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侧翼支撑的头枕,包括外壳以及两根头枕杆;两根所述头枕杆并排插入所述外壳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设置有连接部,且所述连接部沿所述外壳的厚度方向伸出所述外壳,所述连接部的左侧通过轴孔过盈配合的方式连接有第一侧翼,所述连接部的右侧通过轴孔过盈配合的方式连接有第二侧翼,所述第一侧翼与第二侧翼远离所述外壳的一面以及所述连接部伸出所述外壳的部分覆盖有缓冲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侧翼支撑的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左侧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侧翼上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适于插入所述第一通孔内与所述第一通孔过盈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侧翼支撑的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的插入端设置有第一限位头,所述第一限位头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转轴的插入端的直径;所述第一通孔末端的孔壁上开设有贯穿孔壁的缺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侧翼支撑的头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右侧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侧翼上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适于插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鹏陈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广汽优利得汽车内饰系统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