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校车用逃生车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2695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窗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校车用逃生车窗,其包括窗框和窗扇,窗框包括上窗框和下窗框,所述下窗框设置有成对的转动臂,所述转动臂之间转动设置有齿轮;所述窗扇设置有环形的齿条,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啮合;所述下窗框上靠近所述齿轮处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包括固定部和限位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下窗框连接,所述限位部为环形且设置在所述齿条远离所述齿轮的一侧,所述窗扇能够转动并抵在所述限位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校车用逃生车窗,方便开启和关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校车用逃生车窗
本技术涉及车窗
,尤其是涉及一种校车用逃生车窗。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近年来汽车的事故率逐年上升,人们对于校车安全的重视程度也逐渐提高。现有的校车多在车窗处配有传统安全逃生锤,当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或故障时使用安全逃生锤将车窗的玻璃击碎,使得学生从窗口逃生。但是在使用安全逃生锤击碎玻璃的过程中容易对学生造成二次伤害,且击碎车窗玻璃易造成学生的恐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校车用逃生车窗,方便开启和关闭。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校车用逃生车窗,包括窗框和窗扇,窗框包括上窗框和下窗框,所述下窗框设置有成对的转动臂,所述转动臂之间转动设置有齿轮;所述窗扇设置有环形的齿条,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啮合;所述下窗框上靠近所述齿轮处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包括固定部和限位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下窗框连接,所述限位部为环形且设置在所述齿条远离所述齿轮的一侧,所述窗扇能够转动并抵在所述限位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的齿条与齿轮相互啮合,实现齿条在齿轮上的转动,进而实现窗扇在下窗框上的转动开启和关闭;限位部呈环形,设置在齿条的环周,当窗扇开启并向下转动直至抵在限位件的限位部上,实现窗扇的定位,防止窗扇转动角度过大产生震动或脱落,起到保护窗扇的作用。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窗扇上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设置有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组件包括销体、套接部和手持部,所述套接部与所述销体同轴连接;所述手持部与所述销体连接,且所述手持部的轴线与所述销体的轴线相垂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推动手持部使销体在滑动槽内滑动,实现关闭和开启。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套接部上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远离所述套接部的一端抵在所述滑动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复位弹簧推动销体向上滑动并伸出窗扇。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上窗框开设有销孔,所述销体滑动伸出所述窗扇并插入所述销孔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复位弹簧推动销体向上滑动并伸出窗扇,销体插入销孔内,实现窗扇的锁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窗扇上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与所述滑动槽相连通;所述固定槽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滑动槽的长度方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销体插入销孔内,手持部位于固定槽与滑动槽的连接处,旋转手持部并扣合在固定槽内,实现窗扇的锁紧;将手持部从固定槽内旋转伸出窗扇,拉动手持部向下带动销体退出销孔,实现窗扇的开启。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上窗框和所述下窗框设置有挡板,所述窗扇上与所述挡板的抵接处设置有密封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窗框和下窗框设置有挡板,相应的窗扇上安装有密封垫,当窗扇关闭时,窗扇抵接在上窗框和下窗框上,密封垫用于密封窗扇与上窗框和下窗框间的缝隙,防止雨水渗入进入室内,同时起到减震的功能,避免窗扇与上窗框和下窗框之间的剧烈碰撞。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下窗框设置有第一密封条,所述第一密封条抵在所述窗扇的底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下窗框上设有第一密封条,第一密封条将窗扇与下窗框之间的缝隙罩住,起到密封的作用。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窗扇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密封条,用于所述窗扇与所述上窗框的密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上窗框设有第二密封条,第二密封条将窗扇与上窗框之间的缝隙罩住,起到密封的作用。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环形的齿条与齿轮相互啮合,实现齿条在齿轮上的转动,进而实现窗扇在下窗框上的转动开启和关闭;限位部呈环形,设置在齿条的环周,当窗扇开启并向下转动直至抵在限位件的限位部上,实现窗扇的定位,防止窗扇转动角度过大产生震动或脱落,起到保护窗扇的作用。2.销体插入销孔内,手持部位于固定槽与滑动槽的连接处,旋转手持部并扣合在固定槽内,实现窗扇的锁紧;将手持部从固定槽内旋转伸出窗扇,拉动手持部向下带动销体退出销孔,实现窗扇的开启。3.上窗框和下窗框设置有挡板,相应的窗扇上安装有密封垫,当窗扇关闭时,窗扇抵接在上窗框和下窗框上,密封垫用于密封窗扇与上窗框和下窗框间的缝隙,防止雨水渗入进入室内,同时起到减震的功能,避免窗扇与上窗框和下窗框之间的剧烈碰撞。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校车用逃生车窗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2的P向视图;图4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0、上窗框;11、销孔;12、挡板;20、下窗框;21、插槽;22、限位件;221、定位部;222、限位部;23、第一密封条;24、转动臂;25、齿轮;30、窗扇;31、第二密封条;32、密封垫;33、插销;331、销体;332、套接部;333、手持部;34、复位弹簧;35、滑动槽;36、固定槽;37、齿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4,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校车用逃生车窗,包括窗框和转动设置在窗框上的窗扇30,窗框包括位于顶部的上窗框10和位于底部的下窗框20,下窗框20上成型有一对转动臂24,转动臂24之间转动连接有齿轮25,齿轮25的芯轴转动安装在转动臂24上,保证齿轮25的旋转。相应地在窗扇30的底部成型有环形的齿条37,环形的齿条37与齿轮25相互啮合,实现齿条37在齿轮25上的转动,进而实现窗扇30在下窗框20上的转动开启和关闭。下窗框20上靠近齿轮25的位置开设有插槽21,插槽21内插设有限位件22,限位件22包括一端的定位部221和另一端的限位部222,定位部221与插槽21相适配并插入实现限位件22的固定,限位部222呈环形,设置在齿条37的环周,当窗扇30开启并向下转动直至抵在限位件22的限位部222上,实现窗扇30的定位,防止窗扇30转动角度过大产生震动或脱落,起到保护窗扇30的作用。在下窗框20上设有第一密封条23,第一密封条23将窗扇30与下窗框20之间的缝隙罩住,起到密封的作用。下窗框20上与窗扇30的抵接处成型有挡板12,相应的窗扇30上安装有密封垫32,当窗扇30关闭时,窗扇30抵接在下窗框20上,密封垫32用于密封窗扇30与下窗框20间的缝隙,防止雨水渗入进入室内,同时起到减震的功能,避免窗扇30与下窗框20之间的剧烈碰撞。参照图2和图3,锁紧组件包括滑动设置在窗扇30上的插销33,插销33包括销体331、套接部332以及手持部333,套接部332与销体331同轴且一体成型,手持部333与销体331一体成型,且手持部333的轴线与销体331的轴线相垂直。在窗扇30的顶端开设有滑动槽35,滑动槽35为盲孔,销体331和套接部332滑动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校车用逃生车窗,包括窗框和窗扇(30),窗框包括上窗框(10)和下窗框(20),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窗框(20)设置有成对的转动臂(24),所述转动臂(24)之间转动设置有齿轮(25);所述窗扇(30)设置有环形的齿条(37),所述齿条(37)与所述齿轮(25)啮合;/n所述下窗框(20)上靠近所述齿轮(25)处设置有限位件(22);所述限位件(22)包括固定部和限位部(222),所述固定部与所述下窗框(20)连接,所述限位部(222)为环形且设置在所述齿条(37)远离所述齿轮(25)的一侧,所述窗扇(30)能够转动并抵在所述限位部(2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校车用逃生车窗,包括窗框和窗扇(30),窗框包括上窗框(10)和下窗框(20),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窗框(20)设置有成对的转动臂(24),所述转动臂(24)之间转动设置有齿轮(25);所述窗扇(30)设置有环形的齿条(37),所述齿条(37)与所述齿轮(25)啮合;
所述下窗框(20)上靠近所述齿轮(25)处设置有限位件(22);所述限位件(22)包括固定部和限位部(222),所述固定部与所述下窗框(20)连接,所述限位部(222)为环形且设置在所述齿条(37)远离所述齿轮(25)的一侧,所述窗扇(30)能够转动并抵在所述限位部(2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校车用逃生车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扇(30)上开设有滑动槽(35),所述滑动槽(35)内设置有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组件包括销体(331)、套接部(332)和手持部(333),所述套接部(332)与所述销体(331)同轴连接;
所述手持部(333)与所述销体(331)连接,且所述手持部(333)的轴线与所述销体(331)的轴线相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校车用逃生车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接部(332)上设置有复位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怀亮魏绍玉魏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益安达校车运营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