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茶油压榨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2601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茶油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山茶油压榨过滤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碎壳机构、压榨机构和过滤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山茶油压榨过滤装置,通过两个对称倾斜设置的磨盘,能够快速的对未碎壳的山茶籽进行碎壳处理,能够根据需求对磨盘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保证含壳率符合要求,符合榨油的标准;通过设有汇流架和汇流杆,可以将压滤板上的山茶油进行汇流再导流进入到集油仓的内部,相比于传统的直接滴落,通过汇流和导流可以有效的降低冲击力,防止山茶油溅出,同时可以缩小山茶油出油的范围,便于对山茶油进行收集;过滤板与箱体内的卡环是活性连接能够方便把过滤板取出便于安装和拆卸,设置有托板进一步加强了过滤板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茶油压榨过滤装置
本技术涉及茶油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山茶油压榨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山茶油的脂肪酸的组成成分素有“油中之王、黄金液体”的美称。山茶油中含有人体必需的单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0%,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茶多酚、山茶苷等元素;是一种同时具备食用价值、医药价值和保健价值的木本植物油品。山茶油是山茶籽压榨制取食用油,山茶籽整籽含油率30-40%,山茶籽的含仁率为66-72%。传统的山茶油压榨机存在诸多问题,例如:1、如果不除去一部分山茶籽壳,在压榨制取食用油过程中,茶壳会含有一定比例的山茶油;这样降低了山茶籽出油率;2、传统的山茶油压滤机出油集油装置缺少对压滤板上山茶油的汇流和导流措施,使得压滤机出油范围大,收集不够方便;3、茶油中往往含有一些大颗粒物质或杂质,需要进行过滤,现有的过滤装置大多结构复杂,而且其内的滤袋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易发生下坠的现象,需要经常维护和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山茶油压榨过滤装置效率不高,存在压榨不充分、过滤效果不佳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山茶油压榨过滤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碎壳机构、压榨机构和过滤机构;所述碎壳机构包括碎壳箱和设置在碎壳箱内的两个对称设置的磨盘、中心距调节组件、两个固定杆和伺服电机,所述碎壳箱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底部设置有出料口,两个所述磨盘于碎壳箱内倾斜设置,两个所述磨盘之间的距离由上到下逐渐减小,两个所述磨盘转动方向相反,所述磨盘之间的最小间距为茶籽仁直径到未碎壳的山茶籽直径之间,所述进料口位于两磨盘之间的正上方,所述磨盘分为工作面与固定面,两个所述磨盘的工作面之间通过中心距调节组件连接,两所述磨盘的固定面分别与一固定杆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杆为长度可调节的固定杆,所述伺服电机通过固定杆控制磨盘转动;所述压榨机构包括压榨箱和设置在压榨箱内的横梁、汇流架和汇流杆,所述压榨箱的顶部连通碎壳箱的出料口,所述横梁上等距滑动连接有多个压滤板,所述横梁上位于压滤板的一侧设有压紧板总成,所述汇流架抵接于压滤板的底部边框上,所述汇流架内竖直设置有多个汇流杆,所述压榨箱的底面设置有漏斗状的出油口,所述出油口上设置有控制阀;所述过滤机构包括过滤箱以及设置于过滤箱内部的过滤板,所述过滤箱顶部连通压榨箱的出油口,所述过滤箱内右侧壁上从上到下依次固定安装有一个以上的卡环,所述过滤板通过卡环固定在过滤箱内,所述过滤箱左侧铰接有一道侧门,所述侧门内壁设有与卡环和过滤板相对应数量的托板,所述过滤箱底部设置有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底板,所述过滤箱底部一侧设置有排油口;其中,所述汇流架的顶部长度与压滤板的底部长度相等,且汇流架的宽度与压滤板的宽度相等,并且汇流架内部等距焊接有多个汇流杆。其中,所述碎壳箱、压榨箱和过滤箱外层均为不锈钢层。其中,所述过滤箱内的过滤板为三块。其中,三块所述过滤板的网隔密度从上到下依次递增。其中,所述过滤箱左侧与侧门开口处设置有封闭锁。其中,所述过滤箱内层设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为阻燃防水复合硅酸盐板。其中,所述保温层的厚度为60-90mm。其中,所述磨盘的工作面上设置有凸起的螺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山茶油压榨过滤装置,通过两个对称倾斜设置的磨盘,能够快速的对未碎壳的山茶籽进行碎壳处理,通过中心距调节组件配合长度可调节的固定杆,能够根据需求对磨盘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保证含壳率符合要求,符合榨油的标准;通过设有汇流架和汇流杆,可以将压滤板上的山茶油进行汇流再导流进入到集油仓的内部,相比于传统的直接滴落,通过汇流和导流可以有效的降低冲击力,防止山茶油溅出,同时可以缩小山茶油出油的范围,便于对山茶油进行收集;过滤板与箱体内的卡环是活性连接能够方便把过滤板取出便于安装和拆卸,设置有托板进一步加强了过滤板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山茶油压榨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山茶油压榨过滤装置的汇流杆的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山茶油压榨过滤装置的过滤箱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碎壳机构;11、碎壳箱;12、磨盘;13、中心距调节组件;14、固定杆;2、压榨机构;21、压榨箱;22、横梁;221、压滤板;222、压紧板总成;23、汇流架;24、汇流杆;3、过滤机构;31、过滤箱;32、过滤板;33、卡环;34、侧门;341、托板;35、排油口;36、底板。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请参照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山茶油压榨过滤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碎壳机构1、压榨机构2和过滤机构3;所述碎壳机构1包括碎壳箱11和设置在碎壳箱11内的两个对称设置的磨盘12、中心距调节组件13、两个固定杆14和伺服电机,所述碎壳箱11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底部设置有出料口,两个所述磨盘12于碎壳箱11内倾斜设置,两个所述磨盘12之间的距离由上到下逐渐减小,两个所述磨盘12转动方向相反,所述磨盘12之间的最小间距为茶籽仁直径到未碎壳的山茶籽直径之间,所述进料口位于两磨盘12之间的正上方,所述磨盘12分为工作面与固定面,两个所述磨盘12的工作面之间通过中心距调节组件13连接,两所述磨盘12的固定面分别与一固定杆14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杆14为长度可调节的固定杆14,所述伺服电机通过固定杆14控制磨盘12转动;所述压榨机构2包括压榨箱21和设置在压榨箱21内的横梁22、汇流架23和汇流杆24,所述压榨箱21的顶部连通碎壳箱11的出料口,所述横梁22上等距滑动连接有多个压滤板221,所述横梁22上位于压滤板221的一侧设有压紧板总成222,所述汇流架23抵接于压滤板221的底部边框上,所述汇流架23内竖直设置有多个汇流杆24,所述压榨箱21的底面设置有漏斗状的出油口,所述出油口上设置有控制阀;所述过滤机构3包括过滤箱31以及设置于过滤箱31内部的过滤板32,所述过滤箱31顶部连通压榨箱21的出油口,所述过滤箱31内右侧壁上从上到下依次固定安装有一个以上的卡环33,所述过滤板32通过卡环33固定在过滤箱31内,所述过滤箱31左侧铰接有一道侧门34,所述侧门34内壁设有与卡环33和过滤板32相对应数量的托板341,所述过滤箱31底部设置有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底板36,所述过滤箱31底部一侧设置有排油口35。上述山茶油压榨过滤装置的工作原理:工作时,未碎壳的山茶籽通过进料口进入到两个磨盘12之间,在重力作用下,山茶籽通过两个磨盘之间的缝隙向下,伺服电机带动两个磨盘12反向转动,使进入到磨盘12之间的山茶籽进行碎壳处理,茶籽仁连同碎壳一起通过出料口进入到压榨箱21内的多个压滤板221之间;压紧板总成222对压滤板221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山茶油压榨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碎壳机构、压榨机构和过滤机构;/n所述碎壳机构包括碎壳箱和设置在碎壳箱内的两个对称设置的磨盘、中心距调节组件、两个固定杆和伺服电机,所述碎壳箱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底部设置有出料口,两个所述磨盘于碎壳箱内倾斜设置,两个所述磨盘之间的距离由上到下逐渐减小,两个所述磨盘转动方向相反,所述磨盘之间的最小间距为茶籽仁直径到未碎壳的山茶籽直径之间,所述进料口位于两磨盘之间的正上方,所述磨盘分为工作面与固定面,两个所述磨盘的工作面之间通过中心距调节组件连接,两所述磨盘的固定面分别与一固定杆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杆为长度可调节的固定杆,所述伺服电机通过固定杆控制磨盘转动;/n所述压榨机构包括压榨箱和设置在压榨箱内的横梁、汇流架和汇流杆,所述压榨箱的顶部连通碎壳箱的出料口,所述横梁上等距滑动连接有多个压滤板,所述横梁上位于压滤板的一侧设有压紧板总成,所述汇流架抵接于压滤板的底部边框上,所述汇流架内竖直设置有多个汇流杆,所述压榨箱的底面设置有漏斗状的出油口,所述出油口上设置有控制阀;/n所述过滤机构包括过滤箱以及设置于过滤箱内部的过滤板,所述过滤箱顶部连通压榨箱的出油口,所述过滤箱内右侧壁上从上到下依次固定安装有一个以上的卡环,所述过滤板通过卡环固定在过滤箱内,所述过滤箱左侧铰接有一道侧门,所述侧门内壁设有与卡环和过滤板相对应数量的托板,所述过滤箱底部设置有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底板,所述过滤箱底部一侧设置有排油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茶油压榨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碎壳机构、压榨机构和过滤机构;
所述碎壳机构包括碎壳箱和设置在碎壳箱内的两个对称设置的磨盘、中心距调节组件、两个固定杆和伺服电机,所述碎壳箱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底部设置有出料口,两个所述磨盘于碎壳箱内倾斜设置,两个所述磨盘之间的距离由上到下逐渐减小,两个所述磨盘转动方向相反,所述磨盘之间的最小间距为茶籽仁直径到未碎壳的山茶籽直径之间,所述进料口位于两磨盘之间的正上方,所述磨盘分为工作面与固定面,两个所述磨盘的工作面之间通过中心距调节组件连接,两所述磨盘的固定面分别与一固定杆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杆为长度可调节的固定杆,所述伺服电机通过固定杆控制磨盘转动;
所述压榨机构包括压榨箱和设置在压榨箱内的横梁、汇流架和汇流杆,所述压榨箱的顶部连通碎壳箱的出料口,所述横梁上等距滑动连接有多个压滤板,所述横梁上位于压滤板的一侧设有压紧板总成,所述汇流架抵接于压滤板的底部边框上,所述汇流架内竖直设置有多个汇流杆,所述压榨箱的底面设置有漏斗状的出油口,所述出油口上设置有控制阀;
所述过滤机构包括过滤箱以及设置于过滤箱内部的过滤板,所述过滤箱顶部连通压榨箱的出油口,所述过滤箱内右侧壁上从上到下依次固定安装有一个以上的卡环,所述过滤板通过卡环固定在过滤箱内,所述过滤箱左侧铰接有一道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强
申请(专利权)人:泰宁黄氏农林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