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塑单双色共挤流纹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2569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木塑单双色共挤流纹模具,包括注塑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注塑板一端型芯板和型腔板,所述注塑板、型芯板和型腔板中部开设有供板材滑移穿过的上色孔,所述注塑板靠近所述型芯板的一端开设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各在所述注塑板侧端连通外端形成第一双色进料孔和第二双色进料孔,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在所述注塑板的一侧端连通于外端形成第一单色进料孔和第二单色进料孔,所述第一单色进料孔靠近于所述第二单色进料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单双色共挤,且挤入部位不同更加方便,上色质量更好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木塑单双色共挤流纹模具
本技术涉及地板模具
,尤其是涉及一种木塑单双色共挤流纹模具。
技术介绍
目前,双色共挤是一种木塑产品的挤出加工方式,其通过将两种不同颜色的材料(材质可以不同)经过不同的流道输送给挤出模具,加工出一种具有两种不同颜色的产品。然而,现有的双色共挤模具所加工出的没有流纹或者流纹效果不太美观,随着PE木塑制品在各方面的广泛应用,国内外客户对PE木塑制品的表面处理要求越来越高。PE木塑取代木材的使用,就要做到和木材差不多的表面效果,然而制作和木材差不多纹路,达到怀旧逼真的效果的PE木塑制品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因而如何开发出一种PE木塑双色共挤流纹模具具有重要意义。现有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8827066U《一种PE木塑双色共挤流纹模具》公开了一种PE木塑双色共挤流纹模具,包括多块板内部贯通设置的型芯、成型腔体和包覆腔体,所述包覆腔体包括第一包覆腔体和第二包覆腔体,所述第一包覆腔体随形围绕在所述成型腔体上部的外围,所述第二包覆腔体随形围绕在所述成型腔体下部的外围,所述共挤进料板上设置有第一进料孔和第二进料孔,所述第一进料孔与所述第一包覆腔体之间设有用于连通两者的第一流道,所述第二进料孔与所述第二包覆腔体的之间设有用于连通两者的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凸起段。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该模具在使用时,其色料在流过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后,对板材的两端同时上色,当上色时,需要两个挤出头分别与两端的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相连,但该方案中不管是上单色还是上双色,都需要两个不同方向的挤出头才能进行上色,而不同方向的挤出头通常是由两台挤出设备提供,在操作时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色和双色上料都方便的木塑单双色共挤流纹模具。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木塑单双色共挤流纹模具,包括注塑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注塑板一端型芯板和型腔板,所述注塑板、型芯板和型芯板中部开设有供板材滑移穿过的上色孔,所述注塑板靠近所述型芯板的一端开设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各在所述注塑板侧端连通外端形成第一双色进料孔和第二双色进料孔,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在所述注塑板的一侧端连通于外端形成第一单色进料孔和第二单色进料孔,所述第一单色进料孔靠近于所述第二单色进料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板材进行上双色时,通过两端的第一双色流道和第二双色流道注入色料,在经过中部的上色孔对板材上色,当需要对板材进行单色上色时,通过注塑板一端的第一单色进料孔和第二单色进料孔进行注入,因为第一单色进料孔和第二单色进料孔相互靠近所以通过一台机器便可完成注入,该方案中实现单双色共挤,且单色挤入的方式与双色挤入的方式进行区分,更加方便实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型芯板靠近所述型腔板的一端开设有多条支流道,所述型芯板上开设有多个上色流道连通于所述支流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上色时是由上色孔的侧壁进行着色,色料能否均匀分布与上色孔侧壁是板材上色质量的关键,该方案中通过设置多个上色流道和支流道,扩大了色料的分散方式,从而提高了板材的上色质量,同时当色料含有杂质,并堵塞部分上色流道时,其与的还可以工作,避免延误生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型芯板在所述支流道两端各开设有两条分流道,所述型芯板在所述支流道和所述分流道内设置有凸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色料在支流道和分流道流动时,其沿着支流道和分流道方向上并无较大变化,但在上色时可能会进行木纹等不规则纹路的上色,此时可能会使得形成的纹路不够自然,该方案中通过在支流道和分流道上设置凸起,当色料在支流道和分流道流动时,经过凸起的分割,使得色母粒有点状变为条状,当经过多次凸起的分割后,形成的纹路将会更加自然和美观,从而提高该木塑单双色共挤流纹模具的上色质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起为菱形,沿着所述支流道和所述分流道延伸的方向倾斜。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凸起设置为菱形,当色料流经凸起时,其被分割的更加平滑,在不阻碍色料流动的情况下,使得上色效果更好,同时将凸起倾斜更能增加上色时的无序性,使得看起来更加自然。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型芯板在所述上色孔外侧设置有第一环凸,所述第一环凸的端面与所述型芯板下端面平齐,所述型腔板在所述上色孔外侧设置有第二环凸,所述型腔板上端面高于所述第二环凸,所述第一环凸和所述第二环凸之间形成挤出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色料被挤到环凸处,经过挤出槽来到上色孔侧壁,该挤出槽为环槽,其任意位置的宽度一致,在每一处挤出的色料的多少相同,避免板材上色时有薄有厚,从而提高了上色质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环凸和所述第二环凸各设置有两圈,两圈所述第一环凸之间以及两圈所述第二环凸之间形成第一流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色料由外侧的第一环凸和第二环凸挤进第一流槽内时,在第一流槽内进行填充,再由内侧的第一环凸和第二环凸之间挤出,进一步的提升了由挤出槽挤出色料的均匀度,进一步提升了上色质量,避免上色厚度不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型芯板在所述分流道远离所述支流道的一端开设有环状的第二流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色料经支流道和分流道后,先在第二流槽内进行第一次填充,然后再由第一流槽进行二次填充,使得上色质量更好,从而避免上色厚度不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型芯板和所述型腔在相互靠近的端面各设置有两块截停块,所述截停块截断所述第一流槽和所述第二流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进行双色上色时,两种颜色并不相同,虽然是对板材的上下两端上色,但还是有可能在板材的侧端进行混色,使得板材上色结束后的成品观赏效果低,该方案中,通过截停块将两种色料在模具内部进行分割,使其具有单独的工作区域,避免了混色,提高了上色质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流道、分流道、第一流槽、第二流槽以及所述菱形凸块与所述型芯板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圆弧状倒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支流道、分流道、第一流槽、第二流槽以及菱形凸块与所述型芯板的连接处设置有圆弧状倒角,使得色料流经时不会产生堆积,同时清洗时更加方便。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排列在一端的第一单色进料孔和第二单色进料孔,使得单色上色与双色上色时,挤入方式不同,通过一台机器便可进行单色上色;2.通过开设支流道、分流道以及设置凸起,还有第一环凸、第二环凸、第一流槽和第二流槽的设置,都有效的提高了上色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木塑单双色共挤流纹模具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为木塑单双色共挤流纹模具的爆炸图;图3为图2的A处放大图;图4为木塑单双色共挤流纹模具的爆炸图;图5为木塑单双色共挤流纹模具的俯视图;图6为图5的C-C处剖视图。图中:1、注塑板;2、型芯板;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木塑单双色共挤流纹模具,包括注塑板(1)、以及设置在所述注塑板(1)一端型芯板(2)和型腔板(3),所述注塑板(1)、型芯板(2)和型腔板(3)中部开设有供板材滑移穿过的上色孔(4),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板(1)靠近所述型芯板(2)的一端开设有第一流道(9)和第二流道(10),所述第一流道(9)和所述第二流道(10)各在所述注塑板(1)侧端连通外端形成第一双色进料孔(7)和第二双色进料孔(8),所述第一流道(9)和第二流道(10)在所述注塑板(1)的一侧端连通于外端形成第一单色进料孔(5)和第二单色进料孔(6),所述第一单色进料孔(5)靠近于所述第二单色进料孔(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木塑单双色共挤流纹模具,包括注塑板(1)、以及设置在所述注塑板(1)一端型芯板(2)和型腔板(3),所述注塑板(1)、型芯板(2)和型腔板(3)中部开设有供板材滑移穿过的上色孔(4),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板(1)靠近所述型芯板(2)的一端开设有第一流道(9)和第二流道(10),所述第一流道(9)和所述第二流道(10)各在所述注塑板(1)侧端连通外端形成第一双色进料孔(7)和第二双色进料孔(8),所述第一流道(9)和第二流道(10)在所述注塑板(1)的一侧端连通于外端形成第一单色进料孔(5)和第二单色进料孔(6),所述第一单色进料孔(5)靠近于所述第二单色进料孔(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塑单双色共挤流纹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芯板(2)靠近所述型腔板(3)的一端开设有多条支流道(12),所述型芯板(2)上开设有多个上色流道(13)连通于所述支流道(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木塑单双色共挤流纹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芯板(2)在所述支流道(12)两端各开设有两条分流道(14),所述型芯板(2)在所述支流道(12)和所述分流道(14)内设置有凸起(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木塑单双色共挤流纹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15)为菱形,沿着所述支流道(12)和所述分流道(14)延伸的方向倾斜。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志平周云张冰蒋德生周盼盼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禾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