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多冲头硬质合金模具
本技术涉及硬质合金生产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多冲头硬质合金模具。
技术介绍
多台阶的硬质合金柱状制品的结构如图1所示,该类型产品在烧结前的压坯前期压制环节通常使用台阶形上冲进行压制,其模具的装配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上冲1、下冲2、阴模3。如图3所示,该前期压制的模具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一、上冲1凹槽处A与压坯4表面摩擦力较大,导致压坯4与上冲1之间不易脱模,使压坯4废品率高,上冲1损坏率高;二、压坯4的应力集中处B易产生裂纹。因此,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便成为本技术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多冲头硬质合金模具。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多冲头硬质合金模具,包括上冲、阴模和下冲;所述阴模呈两端开口的筒状,内部形成一圆柱状内腔;所述下冲密封装配于所述阴模的内腔底部;其中,所述上冲包括一第一上冲以及至少一个第二上冲;所述第一上冲呈芯杆状,其中心线位于所述阴模内腔的轴线上,并与所述下冲保持一距离;所述第二上冲呈套筒状,套设于所述第一上冲外部;第二上冲的内侧壁紧密贴合第一上冲的外周壁,且第二上冲的外周壁与所述阴模的内侧壁紧密贴合;所述第二上冲的数量与产品压坯的台阶数相同,当第二上冲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二时,各所述第二上冲由内到外依次套设,且位于最内侧的第二上冲套设于所述第一上冲外部,位于最外侧的第二上冲与所述阴模的内侧壁紧密贴合;r>在装配状态下,所述第一上冲的底面、各所述第二上冲的底面及内侧面、所述阴模的内侧壁和所述下冲的上端面共同界定形成一模腔。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1.上述方案中,各所述第二上冲均沿轴向分割为多个弧形块,且各所述弧形块在水平方向拼接组合。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如下:本技术一种新型多冲头硬质合金模具,包括上冲、阴模和下冲;阴模内部形成圆柱状内腔;下冲密封装配于阴模内腔底部;上冲包括第一上冲及至少一个第二上冲;第一上冲呈芯杆状,位于阴模内腔的轴线上;第二上冲呈套筒状,其数量与产品压坯的台阶数相同,当数量大于或等于二时,各第二上冲由内到外依次套设,位于最内侧的第二上冲套设于第一上冲外部,位于最外侧的第二上冲与阴模的内侧壁紧密贴合;在装配状态下,第一上冲的底面、各第二上冲的底面及内侧面、阴模的内侧壁和下冲的上端面共同界定形成一模腔。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通过将原一体式的上冲改进为多上冲组装结构,在装粉后压制时分两步进行:先将各第二上冲压制到所需高度,再将第一上冲压制到所需高度。借此设计,可减少以往单上冲造成的应力集中的影响,减少产品压坯上裂纹的产生。附图说明附图1为产品压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现有的模具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现有的模具中上冲和压坯接触状态示意图;附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第二上冲的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第二上冲的俯视图。以上附图中:1.上冲;2.下冲;3.阴模;4.压坯;A.凹槽处;B.应力集中处;5.阴模;6.下冲;7.第一上冲;8.第二上冲;9.弧形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以下将以图式及详细叙述对本案进行清楚说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了解本案的实施例后,当可由本案所教示的技术,加以改变及修饰,其并不脱离本案的精神与范围。本文的用语只为描述特定实施例,而无意为本案的限制。单数形式如“一”、“这”、“此”、“本”以及“该”,如本文所用,同样也包含复数形式。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等,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案,其仅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连接”或“定位”,均可指二或多个组件或装置相互直接作实体接触,或是相互间接作实体接触,亦可指二或多个组件或装置相互操作或动作。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包含”、“包括”、“具有”等,均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词(terms),除有特别注明外,通常具有每个用词使用在此领域中、在本案内容中与特殊内容中的平常意义。某些用以描述本案的用词将于下或在此说明书的别处讨论,以提供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有关本案之描述上额外的引导。参见附图4~6所示,一种新型多冲头硬质合金模具,包括上冲(即上模冲头)、阴模5和下冲6(即下模冲头);所述阴模5呈两端开口的筒状,内部形成一圆柱状内腔;所述下冲6密封装配于所述阴模5的内腔底部。其中,所述上冲包括一第一上冲7以及至少一个第二上冲8。所述第一上冲7呈芯杆状,其中心线位于所述阴模5内腔的轴线上,并与所述下冲6保持一距离,该距离与待成型的产品压坯4的高度对应。所述第二上冲8呈套筒状,套设于所述第一上冲7外部;第二上冲8的内侧壁紧密贴合第一上冲7的外周壁,且第二上冲8的外周壁与所述阴模5的内侧壁紧密贴合。所述第二上冲8的数量与产品压坯4的台阶数相同,当第二上冲8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二时,各所述第二上冲8由内到外依次套设,且位于最内侧的第二上冲套8设于所述第一上冲7外部,位于最外侧的第二上冲8与所述阴模5的内侧壁紧密贴合;本实施例中的压坯4为一个台阶,因此第二上冲8的数量也是一个。在装配状态下,所述第一上冲7的底面、各所述第二上冲8的底面及内侧面、所述阴模5的内侧壁和所述下冲6的上端面共同界定形成一模腔,用于成型产品压坯4。优选的,各所述第二上冲8均沿轴向分割为多个弧形块9,且各所述弧形块9在水平方向拼接组合。分割后的第二上冲8在脱出阴模5后可直接与压坯4分离,避免了因摩擦力造成不好脱模的情况。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通过将原一体式的上冲改进为多上冲组装结构,在装粉后压制时分两步进行:先将各第二上冲压制到所需高度,再将第一上冲压制到所需高度。借此设计,可减少以往单上冲造成的应力集中的影响,减少产品压坯上裂纹的产生。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多冲头硬质合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冲、阴模和下冲;所述阴模呈两端开口的筒状,内部形成一圆柱状内腔;所述下冲密封装配于所述阴模的内腔底部;/n其中,所述上冲包括一第一上冲以及至少一个第二上冲;/n所述第一上冲呈芯杆状,其中心线位于所述阴模内腔的轴线上,并与所述下冲保持一距离;/n所述第二上冲呈套筒状,套设于所述第一上冲外部;第二上冲的内侧壁紧密贴合第一上冲的外周壁,且第二上冲的外周壁与所述阴模的内侧壁紧密贴合;/n所述第二上冲的数量与产品压坯的台阶数相同,当第二上冲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二时,各所述第二上冲由内到外依次套设,且位于最内侧的第二上冲套设于所述第一上冲外部,位于最外侧的第二上冲与所述阴模的内侧壁紧密贴合;/n在装配状态下,所述第一上冲的底面、各所述第二上冲的底面及内侧面、所述阴模的内侧壁和所述下冲的上端面共同界定形成一模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多冲头硬质合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冲、阴模和下冲;所述阴模呈两端开口的筒状,内部形成一圆柱状内腔;所述下冲密封装配于所述阴模的内腔底部;
其中,所述上冲包括一第一上冲以及至少一个第二上冲;
所述第一上冲呈芯杆状,其中心线位于所述阴模内腔的轴线上,并与所述下冲保持一距离;
所述第二上冲呈套筒状,套设于所述第一上冲外部;第二上冲的内侧壁紧密贴合第一上冲的外周壁,且第二上冲的外周壁与所述阴模的内侧壁紧密贴合;
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璇,
申请(专利权)人:潜江新锐硬质合金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