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冲压模具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2138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09: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冲压模具组件,它解决了冲压脱模不便、冲压时错位等问题。其包括模具主体,模具主体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上模具和下模具一侧两端的边缘通过限位柱连接,下模具中部设有冲压组,冲压组内设有与上模具的上模具安装槽互相配合的下模具安装槽,下模具安装槽边缘处旋转连接有脱模框,脱模框一端分别通过限位机构和吸附机构与下模具和上模具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脱模容易、生产效率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冲压模具组件
本技术属于模具加工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冲压模具组件。
技术介绍
冲压是靠压力机和模具对板材、带材、管材和型材等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的成形加工方法。冲压和锻造同属塑性加工,合称锻压。冲压的坯料主要是热轧和冷轧的钢板和钢带。全世界的钢材中,有60~70%是板材,其中大部分经过冲压制成成品。汽车的车身、底盘、油箱、散热器片,锅炉的汽包,容器的壳体,电机、电器的铁芯硅钢片等都是冲压加工的。仪器仪表、家用电器、自行车、办公机械、生活器皿等产品中,也有大量冲压件。但在实际的工作中,模具冲压完成后往往需要人力脱模,降低了生产效率;除此之外,冲压时模具容易出现错位,使冲压件质量下降。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自动化冲压模具[201721894356.X],其包括下模具、上模具和第二导向柱,下模具顶部左侧前后两端和顶部右侧前后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导向孔和第二导向孔,下模具顶部中间设有模具槽,下模具顶部安装有上模具,上模具内部左侧上下两端和内部右侧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模具错位的问题,但是该方案依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例如小型件加工时脱模时需人力,生产效率低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脱模容易的自动冲压模具组件。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自动冲压模具组件,包括模具主体,模具主体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上模具和下模具一侧两端的边缘通过限位柱连接,下模具中部设有冲压组,冲压组内设有与上模具的上模具安装槽互相配合的下模具安装槽,下模具安装槽边缘处旋转连接有脱模框,脱模框一端分别通过限位机构和吸附机构与下模具和上模具连接。通过吸附机构,即可将脱模框一侧抬起,从而方便板材的脱模,提高了工作效率。下模具的冲压组包括设置在下模具上端的模具安装台,下模具安装槽设置在模具安装台上端,下模具安装槽边缘内侧开有用于安装脱模框的脱模框安装槽,脱模框安装槽远离限位机构的一侧向外开口。脱模框转动安装在脱模框安装槽中,一侧开口有利于脱模框的自由转动。在上述的自动冲压模具组件中,脱模框通过拼接机构与限位机构接触,脱模框靠近限位机构的一侧延伸有连接头,吸附机构包括设置在连接头两侧的铁块。利用铁块吸附脱模框随上模具升起而抬起。在上述的自动冲压模具组件中,脱模框的连接头端头上端开有与限位机构互相配合的感应机构,感应机构包括设在连接头上端的第一感应头,脱模框的连接头下端连接有配重块。配重块有利于脱模框归位,重新进行冲压。在上述的自动冲压模具组件中,限位机构包括安装在下模具上端的限位件,限位件包括与下模具连接的限位底座,限位底座通过若干限位弹簧与限位板连接。限位弹簧可自由伸缩,从而限制脱模框抬起高度。在上述的自动冲压模具组件中,限位板下端与连接头上端的第一感应头贴合处设有第二感应头。第一感应头和第二感应头互相贴和后,脱模框即可自动脱落。在上述的自动冲压模具组件中,吸附机构包括设置在上模具下端的与连接头互相配合的吸附头,吸附头内侧设有与连接头两端的铁块吸附的电磁铁。电磁铁与铁块互相吸附,从而提供脱模框的连接头向上的拉力。在上述的自动冲压模具组件中,吸附头的电磁铁通过导线与限位板下端的第二感应头互相连接,限位板的第二感应头与安装在上模具上端的控制主体连接。在上述的自动冲压模具组件中,上模具的上模具安装槽上端设有用于固定冲压模具的固定机构。通过固定机构,即可稳定固定冲压模具,防止冲压模具脱落。在上述的自动冲压模具组件中,固定机构包括设置在上模具安装槽上端两侧边缘的固定台,固定台上开有若干固定孔,固定孔内穿有固定插轴且固定插轴的端头处由锁定结构固定在同一转动角度上,锁定结构包括固定插轴端头处的锁定孔和插入锁定孔内的锁定条。锁定孔与锁定条互相配合,充分限制冲压模具的自由度。上模具与下模具竖直方向上大小形状相同,下模具的冲压组远离限位柱的侧面与下模具远离限位柱的侧面齐平。当上模具与下模具相对活动时,可保持在同一竖直空间内运动。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脱模框可相对下模具安装槽转动,方便冲压后脱模;限位柱保持上模具和下模具相对竖直方向上运动,避免了冲压错位;电磁铁开关控制脱模框归位,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脱模框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模具主体1、限位柱11、上模具2、上模具安装槽21、控制主体22、下模具3、下模具安装槽31、冲压组4、脱模框41、模具安装台42、脱模框安装槽43、连接头44、配重块45、限位机构5、限位件51、限位底座52、限位弹簧53、限位板54、吸附机构6、铁块61、吸附头62、电磁铁63、导线64、拼接机构7、感应机构8、第一感应头81、第二感应头82、固定机构9、固定台91、固定孔92、固定插轴93、锁定结构94、锁定孔95、锁定条9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5所示,本自动冲压模具组件,包括模具主体1,模具主体1包括上模具2和下模具3,上模具2和下模具3一侧两端的边缘通过限位柱11连接,下模具3中部设有冲压组4,冲压组4内设有与上模具2的上模具安装槽21互相配合的下模具安装槽31,下模具安装槽31边缘处旋转连接有脱模框41,脱模框41一端分别通过限位机构5和吸附机构6与下模具3和上模具2连接。下模具3的冲压组4包括设置在下模具3上端的模具安装台42,下模具安装槽31设置在模具安装台42上端,下模具安装槽31边缘内侧开有用于安装脱模框41的脱模框安装槽43,脱模框安装槽43远离限位机构5的一侧向外开口。上模具2和下模具3在限位柱11的约束下相对上下移动,通过固定在上模具安装槽21和下模具安装槽31内的模具来冲压板材。冲压后,脱模框41随上模具2升起而抬起,从而方便取下冲压后的板材,脱模框41转动安装在脱模框安装槽43中,可相对模具安装台42转动。除此之外,脱模框41通过拼接机构7与限位机构5接触,脱模框41靠近限位机构5的一侧延伸有连接头44,吸附机构6包括设置在连接头44两侧的磁铁块61。脱模框41上的连接头44设置有铁块61,通过磁力与上模具2吸附来带动脱模框41的抬起。进一步地,脱模框41的连接头44端头上端开有与限位机构5互相配合的感应机构8,感应机构8包括设在连接头44上端的第一感应头81,脱模框41的连接头44下端连接有配重块45。感应机构8中的第一感应头81和第二感应头82互相贴合时,电磁铁63断电失去磁力,从而使脱模框41落回原位。很明显,限位机构5包括安装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冲压模具组件,包括模具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具主体(1)包括上模具(2)和下模具(3),所述的上模具(2)和下模具(3)一侧两端的边缘通过限位柱(11)连接,所述的下模具(3)中部设有冲压组(4),所述的冲压组(4)内设有与上模具(2)的上模具安装槽(21)互相配合的下模具安装槽(31),所述的下模具安装槽(31)边缘处旋转连接有脱模框(41),所述的脱模框(41)一端分别通过限位机构(5)和吸附机构(6)与下模具(3)和上模具(2)连接,所述的下模具(3)的冲压组(4)包括设置在下模具(3)上端的模具安装台(42),所述的下模具安装槽(31)设置在模具安装台(42)上端,所述的下模具安装槽(31)边缘内侧开有用于安装脱模框(41)的脱模框安装槽(43),所述的脱模框安装槽(43)远离限位机构(5)的一侧向外开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冲压模具组件,包括模具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具主体(1)包括上模具(2)和下模具(3),所述的上模具(2)和下模具(3)一侧两端的边缘通过限位柱(11)连接,所述的下模具(3)中部设有冲压组(4),所述的冲压组(4)内设有与上模具(2)的上模具安装槽(21)互相配合的下模具安装槽(31),所述的下模具安装槽(31)边缘处旋转连接有脱模框(41),所述的脱模框(41)一端分别通过限位机构(5)和吸附机构(6)与下模具(3)和上模具(2)连接,所述的下模具(3)的冲压组(4)包括设置在下模具(3)上端的模具安装台(42),所述的下模具安装槽(31)设置在模具安装台(42)上端,所述的下模具安装槽(31)边缘内侧开有用于安装脱模框(41)的脱模框安装槽(43),所述的脱模框安装槽(43)远离限位机构(5)的一侧向外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冲压模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脱模框(41)通过拼接机构(7)与限位机构(5)接触,所述的脱模框(41)靠近限位机构(5)的一侧延伸有连接头(44),所述的吸附机构(6)包括设置在连接头(44)两侧的铁块(6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冲压模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脱模框(41)的连接头(44)端头上端开有与限位机构(5)互相配合的感应机构(8),所述的感应机构(8)包括设在连接头(44)上端的第一感应头(81),所述的脱模框(41)的连接头(44)下端连接有配重块(45)。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自动冲压模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机构(5)包括安装在下模具(3)上端的限位件(51),所述的限位件(51)包括与下模具(3)连接的限位底座(52),所述的限位底座(52)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楼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品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