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雾冷却的分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1969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09:46
一种水雾冷却的分流器,包括:水雾入水管、水雾均匀器和若干个水雾出水管;所述水雾入水管的输出端连通所述水雾均匀器的输入端;所述水雾均匀器的输出端分别连通若干个所述水雾出水管的输入端;所述水雾出水管的输出端设有喷头;所述水雾均匀器内设有连通其输入端和输出端的水雾容纳腔;所述水雾容纳腔的内径大于所述水雾入水管的内径。本水雾冷却的分流器利用水雾均匀器收集水雾入水管输出的水,将通过大内径的水雾容纳腔收集,再将水雾容纳腔内的水均匀地从水雾出水管排出,使得所有出口压力基本一致,达到控制各个喷头喷出的水雾也一致,解决水雾冷却使用的1进N处时的水雾均匀性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雾冷却的分流器
本技术涉及水雾分流器
,尤其涉及一种水雾冷却的分流器。
技术介绍
现有车轮模具为了能够提升合格率和生产效率,需要对很多热节地方进行快速冷却,并且要求冷却部件体积小,以便于布置。水冷冷却强度大,但是水冷对密封性要求高,体积大,很多热节因为模具结构复杂地方无法布置。而风冷可以灵活布置,但是冷却速度不满足要求,而且能耗高。故最佳的解决方案是使用水雾冷却,既有80%左右的水冷强度,又可以像风冷一样方便布置。但是对于使用水雾冷却,由于机台冷却管道数量限制以及下模板空间问题,机台引入的有限的水雾冷却管道,进入模具后需要1分N使用,而1分N使用时水雾很难做到均匀,不同的分支出口水雾量有时候相差几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水雾冷却的分流器,其水雾均匀器的内径大于所述水雾入水管的内径。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水雾冷却的分流器,包括:水雾入水管、水雾均匀器和若干个水雾出水管;所述水雾入水管的输出端连通所述水雾均匀器的输入端;所述水雾均匀器的输出端分别连通若干个所述水雾出水管的输入端;所述水雾出水管的输出端设有喷头;所述水雾均匀器内设有连通其输入端和输出端的水雾容纳腔;所述水雾容纳腔的内径大于所述水雾入水管的内径。更进一步说明,所述水雾容纳腔的形状为球状、圆柱体、圆锥体、三棱体和六面体中的一种。更进一步说明,所述水雾容纳腔的一侧设置有所述水雾均匀器的输入端,另外相对的一侧设有置所述水雾均匀器的输出端。更进一步说明,所述水雾均匀器的输入端位于所述水雾容纳腔中部的水平中心轴线所在平面,使所述水雾入水管的输出端的轴心对准所述水平中心轴线;所述水雾均匀器的输出端以所述水平中心轴线为中心环绕设置,使所述水雾出水管以所述水平中心轴线为中心环绕设置。更进一步说明,所述水雾出水管呈Z型或S型的管。更进一步说明,任意相邻的所述水雾出水管之间所成的角度为30°-90°。更进一步说明,还包括:固定圈;所述固定圈为将各个所述水雾出水管固定。更进一步说明,所述水雾入水管为的输出端位于其输入端的上方。更进一步说明,所述水雾容纳腔的内径至少为所述水雾入水管的内径的3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水雾冷却的分流器利用水雾均匀器收集水雾入水管输出的水,将通过大内径的水雾容纳腔收集,再将水雾容纳腔内的水均匀地从水雾出水管排出,使得所有出口压力基本一致,达到控制各个喷头喷出的水雾也一致,解决水雾冷却使用的1进N处时的水雾均匀性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分流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分流器的一个实施例剖视图;图3是分流器的一个实施例剖视图;图4是带固定圈的分流器的实施例示意图;图5是现有技术的水雾分流器的结构示意图。水雾入水管1、水雾均匀器2、水雾出水管3、喷头4、水平中心轴线5、固定圈6;水雾容纳腔2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水雾冷却的分流器,包括:水雾入水管1、水雾均匀器2和若干个水雾出水管3;所述水雾入水管1的输出端连通所述水雾均匀器2的输入端22;所述水雾均匀器2的输出端23分别连通若干个所述水雾出水管3的输入端;所述水雾出水管3的输出端设有喷头4;所述水雾均匀器2内设有连通其输入端22和输出端23的水雾容纳腔21;所述水雾容纳腔21的内径大于所述水雾入水管1的内径。更进一步说明,本水雾冷却的分流器利用水雾均匀器2收集水雾入水管1输出的水,将通过大内径的水雾容纳腔21收集,再将水雾容纳腔21内的水均匀地从水雾出水管3排出,使得所有出口压力基本一致,达到控制各个喷头4喷出的水雾也一致,解决水雾冷却使用的1进N处时的水雾均匀性问题。具体地,现有技术是在一个水雾分流环001的不同位置设置带喷头的出水管003,进水管002连通水雾分流环,但会由于各个喷头至进水管的距离长短不一,导致了不同位置处喷头喷出的水雾差异大。而本水雾冷却的分流器,水雾入水管1的输入端连接水雾源,水雾源接入水雾入水管1后,进入水雾均匀器2;由于水雾容纳腔21的内径比水雾入水管1的内径大,水雾入水管1内的水输出至水雾容纳腔21后,再均匀地输出至若干个水雾出水管3,由于各个水雾出水管3的输出端至水雾均匀器2的输出端之间的距离一致,误差较小,因此喷头4的出水雾的形态保持一致。更进一步说明,所述水雾容纳腔21的形状为球状、圆柱体、圆锥体、三棱体和六面体中的一种。水雾容纳腔21优选为规则的立体形状,如球状、圆柱体、圆锥体、三棱体和六面体中的一种;当水雾容纳腔21的形状为规则的形状时,其能将水储存,并均匀地将水送至水雾出水管3的输入端,规则的形状使连接的水雾出水管3的位置处于同一平面,确保了水雾出水管3的输出端至水雾均匀器2的输出端之间的距离误差最小。更进一步说明,所述水雾容纳腔21的一侧设置有所述水雾均匀器2的输入端22,另外相对的一侧设有置所述水雾均匀器2的输出端23。水雾容纳腔21的一侧设有水雾均匀器2的输入端22,与该侧的相对侧设有水雾均匀器2的输出端23,这种布局可以使水尽可能地充满整个水雾容纳腔21。更进一步说明,所述水雾均匀器2的输入端位于所述水雾容纳腔21中部的水平中心轴线5所在平面,使所述水雾入水管1的输出端的轴心对准所述水平中心轴线5;所述水雾均匀器2的输出端以所述水平中心轴线5为中心环绕设置,使所述水雾出水管3以所述水平中心轴线5为中心环绕设置。水平中心轴线5为水雾容纳腔21水平设置的中心轴,其位于水雾容纳腔21的中心位置。水雾入水管1位的输出端与水平中心轴线5处于同一竖直位置,水体从水雾入水管1位的输出端流出至水雾容纳腔21,水雾充满水雾容纳腔21内后,从雾出水管流出,各个雾出水管成环绕设置,各个喷头4位于以水平中心轴线5为圆心的圆周上,达到360°地喷出水雾。更进一步说明,所述水雾出水管3呈Z型或S型的管。水雾出水管3由第一出水管31、第二出水管32和第三出水管33相邻依次连接,形成Z型或S型的结构;第一出水管带有水雾出水管3的输入端,用于连通水雾均匀器2的输出端;第二出水管分别连接第一出水管和第三出水管;第三出水管带有水雾出水管3的输出端,用于连接喷头4。Z型结构或S型结构能通过第二出水管引伸至水雾均匀器以外的范围,使喷头4远离水平中心轴线5,提高了分流器的喷头4可喷射的范围,使喷出的水雾更均匀,范围更广。更进一步说明,任意相邻的所述水雾出水管3之间所成的角度a为30°-90°。水雾出水管3以水平中心轴线5为轴心环绕设置,各个水雾出水管3之间角度一定,为30°-90°;如图1,水雾冷却的分流器有5支水雾出水管3,水雾出水管3之间角度为72°。更进一步说明,还包括:固定圈6;所述固定圈6为将各个所述水雾出水管3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雾冷却的分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水雾入水管、水雾均匀器和若干个水雾出水管;/n所述水雾入水管的输出端连通所述水雾均匀器的输入端;所述水雾均匀器的输出端分别连通若干个所述水雾出水管的输入端;所述水雾出水管的输出端设有喷头;/n所述水雾均匀器内设有连通其输入端和输出端的水雾容纳腔;所述水雾容纳腔的内径大于所述水雾入水管的内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雾冷却的分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水雾入水管、水雾均匀器和若干个水雾出水管;
所述水雾入水管的输出端连通所述水雾均匀器的输入端;所述水雾均匀器的输出端分别连通若干个所述水雾出水管的输入端;所述水雾出水管的输出端设有喷头;
所述水雾均匀器内设有连通其输入端和输出端的水雾容纳腔;所述水雾容纳腔的内径大于所述水雾入水管的内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雾冷却的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雾容纳腔的形状为球状、圆柱体、圆锥体、三棱体和六面体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雾冷却的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雾容纳腔的一侧设置有所述水雾均匀器的输入端,另外相对的一侧设有置所述水雾均匀器的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雾冷却的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雾均匀器的输入端位于所述水雾容纳腔中部的水平中心轴线所在平面,使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才陈明理刘伟球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铝车轮制造佛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