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新型涉及一种碟式分离机排渣盒结构,包括轴套座、上压盖、弹性密封环,其中轴套座上端面呈“凸”字形槽状结构,且轴套座上端面设至少一条密封槽和至少一个排污口,其中密封槽为与轴套座同轴分布的环状结构,排污口位于密封槽内,轴套座位于轴套座正上方,且上压盖下端面包覆在轴套座外侧,上压盖下端面与弹性密封环上端相抵,且轴套座上端面与上压盖下端面间间距为0—20毫米,上压盖上设透孔,透孔与轴套座同轴分布。本新型一方面可有效实现对传动轴等设备进行有效的定位承载;另一方面在运行中可有效的实现对泄露的流体物料进行收集并导流,从而有效提高传动机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传动机构维护及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碟式分离机排渣盒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排渣盒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碟式分离机排渣盒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碟式分离机运行时,会有大量物料因泄漏、溢出等因素从转鼓中泄漏到转鼓外,并沿转鼓外壁滑落至碟式分离机的传动机构处,并因物料长期积压,会导致泄漏物料渗流到传动机构中,一方面导致传动机构中的润滑液等造成污染变质,另一方面增加了机械部件之间运行的摩擦力,增加机械设备摩擦损耗,从而导致传动机构使用稳定性、可靠性低且维护成本高的缺陷,难以有效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全新的排渣机构,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碟式分离机排渣盒结构,该新型面结构简单、通用性好,一方面可有效实现对传动轴等设备进行有效的定位承载;另一方面在运行中可有效的实现对泄露的流体物料进行收集并导流,防止因泄露物料渗流到对碟式分离机传动机构内而造成的机油等液压、润滑设备污染和机械零部件间摩擦损耗,从而有效提高传动机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传动机构维护及使用成本。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碟式分离机排渣盒结构,包括轴套座、上压盖、弹性密封环,其中轴套座上端面呈“凸”字形槽状结构,且轴套座上端面设至少一条密封槽和至少一个排污口,其中密封槽为与轴套座同轴分布的环状结构,密封槽内径为轴套座上端面外径的70%—95%,排污口位于密封槽内,且排污口轴线与轴套密封槽间间距为5—20毫米,且不大于轴套座上端面半径的1/2,轴套座与上压盖同轴分布,位于轴套座正上方,且上压盖下端面包覆在轴套座外侧,上压盖下端面与弹性密封环上端相抵,且轴套座上端面与上压盖下端面间间距为0—20毫米,上压盖上设透孔,所述透孔与轴套座同轴分布,且透孔孔壁与排污口轴线间间距为10—20毫米。进一步的,所述的上压盖为轴向截面呈“H”字形槽状结构,且上压盖的上端面直径比下端面直径小5—30毫米,且上压盖上端面内径不小于下端面内径的2/3。进一步的,所述的轴套座、上压盖间通过至少三条螺栓连接,且各螺栓环绕轴承座轴线均布。进一步的,所述的排污口轴线与轴套座轴线呈0°—45°夹角。进一步的,所述的弹性密封环有效高度的1/4—1/3嵌于密封槽内。本新型面结构简单、通用性好,一方面可有效实现对传动轴等设备进行有效的定位承载;另一方面在运行中可有效的实现对泄露的流体物料进行收集并导流,防止因泄露物料渗流到对碟式分离机传动机构内而造成的机油等液压、润滑设备污染和机械零部件间摩擦损耗,从而有效提高传动机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传动机构维护及使用成本。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所述的一种碟式分离机排渣盒结构,包括轴套座1、上压盖2、弹性密封环3,其中轴套座1上端面呈“凸”字形槽状结构,且轴套座1上端面设至少一条密封槽4和至少一个排污口5,其中密封槽4为与轴套座1同轴分布的环状结构,密封槽4内径为轴套座1上端面外径的70%—95%,排污口5位于密封槽4内,且排污口5轴线与轴套密封槽4间间距为5—20毫米,且不大于轴套座1上端面半径的1/2,轴套座1与上压盖2同轴分布,位于轴套座1正上方,且上压盖2下端面包覆在轴套座1外侧,上压盖2下端面与弹性密封环3上端相抵,且轴套座1上端面与上压盖2下端面间间距为0—20毫米,上压盖2上设透孔6,透孔6与轴套座1同轴分布,且透孔6孔壁与排污口5轴线间间距为10—20毫米。其中,所述的上压盖2为轴向截面呈“H”字形槽状结构,且上压盖2的上端面直径比下端面直径小5—30毫米,且上压盖2上端面内径不小于下端面内径的2/3。同时,所述的轴套座1、上压盖2间通过至少三条螺栓7连接,且各螺栓7环绕轴承座1轴线均布。进一步优化的,所述的排污口5轴线与轴套座1轴线呈0°—45°夹角。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弹性密封环3有效高度的1/4—1/3嵌于密封槽4内。本新型在具体实施中,首先将轴套座于传动机构的轴套端面进行连接,并与轴套构成密闭腔体结构,然后将轴套座与上压盖连接,并使上压盖位于转鼓正下方,最后将排污口通过导流管与外部物料收集系统连通,即可完成本新型装配。当设备运行时从转鼓中泄漏的物料首先通过上压盖进行承载、汇流、导流,然后导流的流体物料则通过透孔汇流到轴套座上端面,然后流体物料通过轴套座上的排污口直接排放到外部物料收集系统中,从而达到对泄漏物料收集,防止泄漏物料对传动机构造成的污染和损坏。本新型面结构简单、通用性好,一方面可有效实现对传动轴等设备进行有效的定位承载;另一方面在运行中可有效的实现对泄露的流体物料进行收集并导流,防止因泄露物料渗流到对碟式分离机传动机构内而造成的机油等液压、润滑设备污染和机械零部件间摩擦损耗,从而有效提高传动机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传动机构维护及使用成本。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碟式分离机排渣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碟式分离机排渣盒结构包括轴套座、上压盖、弹性密封环,其中所述轴套座上端面呈“凸”字形槽状结构,且所述轴套座上端面设至少一条密封槽和至少一个排污口,其中所述密封槽为与轴套座同轴分布的环状结构,密封槽内径为轴套座上端面外径的70%—95%,所述排污口位于密封槽内,且排污口轴线与轴套密封槽间间距为5—20毫米,且不大于轴套座上端面半径的1/2,所述轴套座与上压盖同轴分布,位于轴套座正上方,且上压盖下端面包覆在轴套座外侧,上压盖下端面与弹性密封环上端相抵,且轴套座上端面与上压盖下端面间间距为0—20毫米,所述上压盖上设透孔,所述透孔与轴套座同轴分布,且透孔孔壁与排污口轴线间间距为10—20毫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碟式分离机排渣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碟式分离机排渣盒结构包括轴套座、上压盖、弹性密封环,其中所述轴套座上端面呈“凸”字形槽状结构,且所述轴套座上端面设至少一条密封槽和至少一个排污口,其中所述密封槽为与轴套座同轴分布的环状结构,密封槽内径为轴套座上端面外径的70%—95%,所述排污口位于密封槽内,且排污口轴线与轴套密封槽间间距为5—20毫米,且不大于轴套座上端面半径的1/2,所述轴套座与上压盖同轴分布,位于轴套座正上方,且上压盖下端面包覆在轴套座外侧,上压盖下端面与弹性密封环上端相抵,且轴套座上端面与上压盖下端面间间距为0—20毫米,所述上压盖上设透孔,所述透孔与轴套座同轴分布,且透孔孔壁与排污口轴线间间距为10—20毫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勇,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绿岛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