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绝缘油介质损耗测量及温控装置,包括测量仪器和三电极结构的油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油部件和温控部件;所述油杯、换油部件和温控部件与测量仪器电气连接,所述换油部件装配在油杯的上部和底部,完成从油杯上部注油和从油杯底部排油;所述温控部件装配在油杯的外部,完成对油杯的加热控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中频感应加热技术,加热均匀,升温速度快,实验完毕可以直接排出油样,无须拆装油杯,使用方便,可应用于电气绝缘油介质损耗的测定。(*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气绝缘油介质损耗测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绝缘油介质损耗测量及温 控装置。
技术介绍
电气绝缘材料的外部所施加电压与它里面流过电流之间相角的余角的正切值称为介质损 耗因数。绝缘油的介质损耗因数的大小对绝缘油的劣化与污染程度很敏感,新油中极性杂质 很少,介质损耗值很微小。但当劣化和受到污染时,所生成的极性杂质和充电胶体逐渐增加, 介质损耗随之增长。当绝缘油老化产物甚微,化学方法检测不出时,高温介质损耗因数 tanS (9(TC)却能明显分辨出来。所以测定电气设备用绝缘油的介质损耗因数对判定设备用油 的污染情况及其质量水平,预防设备故障有重要意义。传统的绝缘油介质损耗测量及温控装置包括油杯、测量仪器和恒温浴。油杯为三电极结 构,分别为外电极,内电极和屏蔽极,它们分别与测量仪器的高压端,测量端和屏蔽端相连。 带有内电极接头的内电极与屏蔽极连接在一起并彼此绝缘,屏蔽极通过绝缘衬垫固定在外电 极中,并利用屏蔽极、外电极之间的配和来保证内电极在外电极中的位置准确和保证测量间 隙的准确。油杯的温度控制是通过外电极外边的恒温浴来实现的。装在恒温浴中的温度传感 器随时测量恒温浴的温度。当测量仪器控制恒温浴温度达到预期测量温度并稳定一段时间后, 可以认为油杯内部也达到预期测量温度,测量仪器即可开始测量。测量结束需拆开油杯更换 油样。上述装置在使用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测量的温度是油杯外恒温浴的温度所以只能 近似的推知油杯内的温度,而且恒温浴的升温速度慢,稳定所需的时间长。二是每次更换油 样都要拆装油杯,不仅操作烦琐,而且容易对油杯造成污染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提高加热速度和温度测量准确性,更换油样无需拆装油杯。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绝缘油介质损耗测量及温控装置,包括测量仪器和三电 极结构的油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油部件和温控部件;所述油杯、换油部件和温控部件与 测量仪器电气连接,所述换油部件装配在油杯的上部和底部,完成从油杯上部注油和从油杯 底部排油;所述温控部件装配在油杯的外部,完成对油杯的加热控制。进一步地,所述的换油部件包括注油器20、排气管l、电磁阀12和排油口13。 所述的温控部件包括中频加热线圈8、测量接头21和温度传感器7。本技术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如下优点1、 本技术采用中频感应加热技术,加热均匀,升温速度快,时间短。2、 本技术在测量接头内装有温度传感器,直接测量油杯内的温度,测温结果真实可信。3、 本技术在油杯的底部装有排油用的电磁阀,实验完毕可以直接排出油样,再继续 做下一次测试,无须再次拆装油杯,使用方便。4、 本技术具有圆柱型、三电极结构,拆洗零部件少,拆装容易,装配精度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原理示意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2中l-排气管,2-固定螺钉,3-固定盖,4-0型密封圈,5-压盖,6-大绝缘环,7-温度传感器,8-中频加热线圈,9-内电极,10-外电极,11-电磁阀座,12-电磁阀,13-排油 口, 14-测量间隙,15-屏蔽极,16-下绝缘垫,17-上绝缘垫,18-压螺母,19-绝缘套,20-注油器,21-测量接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中,本技术的绝缘油介质损耗测量及温控装置包括测量仪器和三电极结构的油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油部件和温控部件;所述油杯、换油部件和温控部件与测量仪器电气连接,所述换油部件装配在油杯的上部和底部,完成从油杯上部注油和从油杯底部排油;所述温控部件装配在油杯的外部,完成对油杯的加热控制。图2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图中,油杯的三电极结构分别为内电极9,外电极 10和屏蔽极15。三电极之间相互绝缘,屏蔽极15用上绝缘垫17、下绝缘垫16、压螺母18 与内电极9连接在一起,并且彼此绝缘;然后将大绝缘环6用固定盖3、固定螺钉2、 0型密 封圈4固定在屏蔽极15上;以上零件装配成一个整体后装入到外电极10中并用压盖5固定。 内电极9通过大绝缘环6的外圆,下端面与外电极10形成的配合定位,在内电极9与外电极 IO之间形成准确的测量间隙14。在屏蔽极15上还装有向油杯注油用的注油器20和排气管1。 在油杯的外部装有加热用的中频感应线圈8。在油杯的底部装有自动排液用的电磁阀12,测 量完毕可以自动排液。测量接头21用绝缘套19分为上下两部分,分别与油杯的屏蔽极15和 内电极9相连,另一端用导线与测量仪器相连。测量接头21的内部还装有温度传感器7,可 以随时测量油杯内的温度。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首先,拆解油杯,将油杯上的零件清洗干净并烘干,然后 将油杯再装配起来,放到中频加热线圈中的电磁阔座11上;通过注油器20向油杯内注满被测油样。测试仪器开始控制中频加热线圈8直接对油杯加热,装在测量接头21内的温度传感 器7随时测量油杯内的温度,当温度达到测量要求时,仪器开始对油杯内的油样进行测试。 其中,外电极10与仪器的高压端相连,内电极9与仪器的测量端相连,屏蔽极15与仪器的 屏蔽端相连。测试完毕,测试仪器控制打开装在油杯底部的电磁阀12从排油口 13排出油样, 完成测量。以后,可以再从注油器20注入油样继续进行下一次测试,无须拆卸油杯。权利要求1、绝缘油介质损耗测量及温控装置,包括测量仪器和三电极结构的油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油部件和温控部件;所述油杯、换油部件和温控部件与测量仪器电气连接,所述换油部件装配在油杯的上部和底部,完成从油杯上部注油和从油杯底部排油;所述温控部件装配在油杯的外部,完成对油杯的加热控制。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油介质损耗测量及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油部件包括注油器(20)、排气管(l)、电磁阀(12)和排油口 (13)。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油介质损耗测量及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控部件包括中频加热线圈(8)、测量接头(21)和温度传感器(7)。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油介质损耗测量及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油部件包括注油器(20)、排气管(l)、电磁阀(12)和排油口 (13);所述的温控部件包括中频加 热线圈(8)、测量接头(21)和温度传感器(7)。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绝缘油介质损耗测量及温控装置,包括测量仪器和三电极结构的油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油部件和温控部件;所述油杯、换油部件和温控部件与测量仪器电气连接,所述换油部件装配在油杯的上部和底部,完成从油杯上部注油和从油杯底部排油;所述温控部件装配在油杯的外部,完成对油杯的加热控制。本技术采用中频感应加热技术,加热均匀,升温速度快,实验完毕可以直接排出油样,无须拆装油杯,使用方便,可应用于电气绝缘油介质损耗的测定。文档编号G01N27/00GK201075092SQ20072002527公开日2008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21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21日专利技术者冯俊博, 张泽永, 殷衍刚 申请人:冯俊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绝缘油介质损耗测量及温控装置,包括测量仪器和三电极结构的油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油部件和温控部件;所述油杯、换油部件和温控部件与测量仪器电气连接,所述换油部件装配在油杯的上部和底部,完成从油杯上部注油和从油杯底部排油;所述温控部件装配在油杯的外部,完成对油杯的加热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俊博,张泽永,殷衍刚,
申请(专利权)人:冯俊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