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流探伤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1352 阅读:3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涡流探伤设备,包括超声波探伤仪、涡流探伤仪和计算机,其结构由上料架、上料轨道、压轮机构、检测主机、下料轨道和下料架组成,上料轨道、压轮机构、检测主机、压轮机构和下料轨道依次连接,在上料轨道和下料轨道的一侧各设置有上料架和下料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涡流探伤设备设计合理、操作简单、节约大量人力物力,因而,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钢管无损探伤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控制 的涡流探伤设备。2
技术介绍
大型钢管因直径、长度都较大,在生产运输时非常不方便,对钢管进行无 损探伤的难度就更大了。目前探伤用的设备种类很多,普遍存在的不足是测量 自动化程度低,效率不高,应用范围小,从而加大了测量人员的工作量。目前,也有钢管探伤车针对钢管不易移动的特性,对钢管进行无损探伤, 但这种探伤方式效率不高,且无法对检测后的钢管分类。3、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对大型钢管进行360度全面无损探伤,并 在检测后对钢管自动分类的涡流探伤设备。本技术的目的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涡流探伤设备,包括超声波探伤 仪、涡流探伤仪和计算机,其特征在于由上料架、上料轨道、压轮机构、检测 主机、下料轨道和下料架组成,上料轨道、压轮机构、检测主机、压轮机构和 下料轨道依次连接,在上料轨道和下料轨道的一侧各设置有上料架和下料架;所述的上料轨道和下料轨道上设置有成组的输送轮,每组输送轮有一个主 动输送轮和从动输送轮,两个输送轮平行设置在输送底座上;在上料轨道和下料轨道上设置有调节输送轮底座方向的螺杆调节机构;在上料轨道和下料轨道上间隔设置有搁板,搁板下部的转轴与轨道上的轴 承座活动连接,转轴一端固定有连杆,各个连杆与连接杆依次活动连接,在轨 道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汽缸,汽缸的活塞杆与连接杆活动连接;所述的压轮机构在成对的输送轮上方设置有压轮,压轮上部设置有提升机构;所述的检测主机上设置有超声波探伤仪和涡流探伤仪,超声波探伤仪和涡 流探伤仪与控制计算机电连接。 本技术的优点是-1、 使用操作方便、简单,使用范围广;2、 钢管360度全面探伤,探测全面;3、 探测自动化程度较高,自动进料,自动筛选,探伤效率高;4、 计算机自动判断正品或废品,减少人为的误差。 附图说明附图1是涡流探伤设备的总体结构示意附图2是涡流探伤设备的上料轨道的结构示意附图3是涡流探伤设备的上料轨道和上料架的结构示意附图4是涡流探伤设备的下料轨道和下料架的结构示意附图5是涡流探伤设备的压轮机构的结构示意附图6是涡流探伤设备的检测主机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表示为上料架l、上料轨道2、前压轮机构3、检测主机4、 后压轮机构5、下料轨道6、下料架7、上料拨杆8、爪手9、正品区IO、废品 区ll、主动输送轮12、从动输送轮13、输送底座14、搁板15、搁板转轴16、 轴承座17、连杆18、连接杆19、汽缸20、活塞杆21、压轮22、转轴23、电机 动力轴24、电机25、转轴26、联轴器27、调节杆28、连接头29、螺杆30、汽 缸31、汽缸32、转轴33、 V形凹槽34、挡板35、转轴36、转轴37、汽缸38、 支架39、汽缸40。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涡流探伤设备,超声波探伤仪、涡流探伤仪和控制计算机,其 结构由上料架l、上料轨道2、前压轮机构3、检测主机4、后压轮机构5、下料 轨道6和下料架7组成,上料轨道2、前压轮机构3、检测主机4、后压轮机构 5和下料轨道6依次连接,在上料轨道2和下料轨道6的一侧各设置有上料架1 和下料架7;所述的上料架1在靠近上料轨道2的一侧设置有上料拨杆8,上料拨杆8与 驱动装置连接,下料架7在靠近下料轨道6的一侧设置有卸下钢管的爪手9,爪 手9连接驱动装置,下料架7设置有正品区10和废品区11;所述的上料轨道2和下料轨道6上设置有成组的输送轮,每组输送轮有一 个主动输送轮12和从动输送轮13,两个输送轮平行设置在输送底座14上;在上料轨道2和下料轨道6上设置有调节输送轮底座14方向的螺杆调节机构;在上料轨道2和下料轨道6上间隔设置有搁板15,搁板15下部的搁板转轴 16与轨道上的轴承座17活动连接,搁板转轴16—端固定有连杆18,各个连杆 18与连接杆19依次活动连接,在上料轨道2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汽缸20,汽 缸20的活塞杆21与连接杆19活动连接;所述的前压轮机构3和后压轮机构5在成对的输送轮上方设置有压轮22,压轮22上部设置有提升机构;所述的检测主机4上设置有超声波探伤仪和涡流探伤仪,超声波探伤仪和涡 流探伤仪与控制计算机电连接。主动输送轮12的转轴23与电机动力轴24连接,主动输送轮12、从动输送 轮13和电机25固定在输送底座14上;输送底座14水平设置上料轨道2上, 与上料轨道2通过转轴26活动连接。电机动力轴24与主动输送轮转轴23间还 可以设置有联轴器27。螺杆调节机构是在各个输送底座14上固定有调节输送底座14方向的调节 杆28,调节杆28与连接头29活动连接,连接头29两端开有螺孔,各个连接头 29通过螺杆30连接。在上料轨道2与前压轮机构3连接处,后压轮机构5与下料轨道6连接处 设置有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与控制计算机连接。前压轮机构3和后压轮机构5各设置有两组输送轮和两组压轮22,输送底 座14连接螺杆调节机构。下料轨道6的结构与上料轨道相似,下料轨道上无需上设置搁板15和搁板 控制机构。 实施例现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作以下详细地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涡流探伤设备,由上料架1、上料轨道2、前压 轮机构3、检测主机4、下料轨道6、下料架7和控制计算机组成。在进行钢管 无损探伤时,先将待检测的钢管整齐放置于上料架1上。无损检测开始后,控 制计算机对上料架的汽缸31发出启动指令,上料拨杆8将钢管拨至上料轨道2 的搁板15上。上料轨道2两端的汽缸20通过连杆机构将搁板15上的钢管放置 到输送轮上。钢管在输送轮上被送至前压轮机构3时,前压轮机构3上的光电 传感器检测到钢管位置,压轮22在汽缸32的驱动下,对钢管压紧,防止钢管 左右摆动。钢管继续前进,进入检测主机4。检测主机4上安装有超声波探伤仪 和涡流探伤仪,对旋转输送的钢管作360度无损检测。钢管通过后压轮机构5 时,后压轮机构5上的传感器发出信号给控制计算机,由控制计算机传出正品 或废品的指令,同时钢管继续前进进入下料轨道6,下料架7根据控制计算机传 出的指令把钢管放置在下料架7的不同区域。如图2所示的上料轨道2,两个并列的主动输送轮12和从动输送轮13构成一组输送轮,根据所检测的钢管长度,上料轨道2的机架上可设置多组输送轮。 输送轮转轴通过轴承固定在输送底座14上,输送底座14上并列的两个输送轮转轴相互平行,在两输送轮之间上方的间隙放置钢管。在输送底座14上还固定 有电机25,电机的动力轴24通过联轴器27连接主动输送轮转轴23。输送底座14在主动输送轮13 —侧固连有调节杆28,调节杆28与连接头 29活动连接。连接头29内设置有竖直方向的转轴33,转轴33穿过调节杆一端 的通孔内。各个连接头29之间通过螺杆30连接。通过调节螺杆调节机构,可 以使输送底座14及主动输送轮13绕输送底座转轴26转动,从而改变主动输送 轮轴线与钢管轴线的角度,起到控制钢管运输速度的作用。改变任两个连接头 29之间的螺杆30的旋进尺度,可对输送底座14旋转角度进行微调。在每组输送轮间还设置有搁板15,在上料时,先将钢管从上料架1搬运到搁 板15上,然后降低搁板15高度,使钢管放置在每组输送轮的两个输送轮间。 搁板15上部设置有V形凹槽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涡流探伤设备,包括超声波探伤仪、涡流探伤仪和控制计算机,其特征在于由上料架、上料轨道、压轮机构、检测主机、下料轨道和下料架组成,上料轨道、压轮机构、检测主机、压轮机构和下料轨道依次连接,在上料轨道和下料轨道的一侧各设置有上料架和下料架;所述的上料架在靠近上料轨道的一侧设置有上料拨杆,上料拨杆与驱动装置连接,下料架在靠近下料轨道的一侧设置有卸下钢管的下料爪手,下料爪手连接驱动装置,下料架设置有正品区和废品区;所述的上料轨道和下料轨道上设置有成组的输送轮,每组输送轮有一个主动输送轮和从动输送轮,两个输送轮平行设置在输送底座上;在上料轨道和下料轨道上设置有调节输送轮底座方向的螺杆调节机构;在上料轨道和下料轨道上间隔设置有搁板,搁板下部的转轴与轨道上的轴承座活动连接,转轴一端固定有连杆,各个连杆与连接杆依次活动连接,在轨道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汽缸,汽缸的活塞杆与连接杆活动连接;所述的压轮机构在成对的输送轮上方设置有压轮,压轮上部设置有提升机构;所述的检测主机上设置有超声波探伤仪和涡流探伤仪,超声波探伤仪和涡流探伤仪与控制计算机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新慧王昶魏忠瑞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济宁模具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