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辅助呼吸道传染病人带管转移的口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1244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09: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材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辅助呼吸道传染病人带管转移的口罩。包括口罩本体,在口罩本体上设有穿孔,穿孔内缘固定设有环形的卡座,卡座上对应口罩本体外侧的位置设有密封盖,密封盖包括用于与卡座配合安装的环形盖体和填充于环形盖体内侧的柔性材料层,在柔性材料层上开设有插槽,插槽可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形变以供管穿过并自动密封管和插槽之间的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吸氧管或气管插管具有良好的密封作用,从而避免了呼吸道传染病人转移过程中对转运和其他患者造成的感染和对环境的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辅助呼吸道传染病人带管转移的口罩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材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辅助呼吸道传染病人带管转移的口罩。
技术介绍
正确佩戴口罩后,可有效阻挡有害气体、气味以及飞沫。在非典型肺炎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的治疗和预防中,口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技术中的口罩多设计过于常规,不具有密封吸氧管或气管插管的功能。导致口罩在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在转移过程中不能发挥正常的封闭作用,从而起不到防护作用,对转运人员造成感染风险,并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用于辅助呼吸道传染病人带管转移的口罩,对吸氧管或气管插管具有良好的密封作用,从而避免了呼吸道传染病人转移过程中对转运人员造成的感染和对环境的污染。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辅助呼吸道传染病人带管转移的口罩,包括口罩本体,在口罩本体上设有穿孔,穿孔内缘固定设有环形的卡座,卡座上对应口罩本体外侧的位置设有密封盖,密封盖包括用于与卡座配合安装的环形盖体和填充于环形盖体内侧的柔性材料层,在柔性材料层上开设有插槽,插槽可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形变以供插管穿过并自动密封插管和插槽之间的间隙。优选的,口罩本体上设有第一开槽,卡座上设有第一缺口,环形盖体上设有第二缺口,柔性材料层上设有第二开槽,其中的第一开槽的一端与穿孔相连,另一端贯穿口罩本体的外缘,第二开槽的一端与插槽相连,另一端贯穿柔性材料层的外缘,并可由第一开槽、第一缺口、第二缺口以及第二开槽顺次相连形成贯穿通道,贯穿通道用于供插管由口罩本体外侧横向进入插槽中。优选的,口罩本体上位于第一开槽两侧的部分通过条状的第一卡扣密闭连接,卡座上对应第一缺口两侧的部分通过第二卡扣密闭连接,环形盖体上对应第二缺口两侧的部分通过第三卡扣密闭连接。优选的,插槽的形状为圆孔形或十字形。优选的,卡座与环形盖体通过第四卡扣密闭连接。优选的,柔性材料层采用硅胶材料制作。有益效果本技术在口罩本体上设有穿孔,穿孔内缘固定设有环形的卡座,卡座上对应口罩本体外侧的位置设有密封盖,密封盖具有用于与卡座配合安装的环形盖体和填充于环形盖体内侧的柔性材料层。在柔性材料层上开设有插槽,插槽可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形变以供管穿过并自动密封管和插槽之间的间隙。对于吸氧患者,可将氧气管拔出后将口罩本体戴在患者的口鼻位置,然后将氧气管通过插槽重新插入口罩本体的内侧,调整氧气管的位置后供患者继续吸氧,并通过柔性材料层对于吸氧管外周的密封实现了患者在吸氧状态下的安全转移。在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口罩本体、卡座、密封盖以及柔性材料层上顺次对应开设有开槽或缺口并形成贯穿通道,从而可在气管插管不拔出的情况下,将气管插管通过该贯穿通道配合安装于插槽中。进而使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能够顺利佩戴或反向脱去口罩,并使口罩本体对于气管插管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避免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的口罩本体上穿孔位置的剖面分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密封盖安装在卡座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管配合安装于插孔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6为图5中的密封盖部分在打开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5中的密封盖部分在闭合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密封盖,101、环形盖体,102、柔性材料层,2、插槽,3、第一卡槽,4、第一凸起,5、口罩本体,6、穿孔,7、卡座,8、环槽,9、管,10、第一开槽,11、第一缺口,12、第二缺口,13、第二开槽,14、第二凸起,15、第二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两个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4及图1所示,包括口罩本体5,在口罩本体5上设有圆形的穿孔6,穿孔6内缘固定设有环形的卡座7。卡座7底部外周位置间隔设有两道凸起,并在两道凸起之间形成环槽8。口罩本体5上对应穿孔6内缘的部分夹设在环槽8中,并与环槽8通过密封胶固定密闭。卡座7上对应口罩本体5外侧的位置设有密封盖1,密封盖1包括用于与卡座7配合安装的环形盖体101和填充于环形盖体101内侧的柔性材料层102。环形盖体101与卡座7顶部通过第四卡扣密闭连接。第四卡扣包括沿周向设置在卡座7顶部外周的第一凸起4和沿周向设置在环形盖体101内周的第一卡槽3。第一凸起4和第一卡槽3的截面形状均为圆弧形,卡座7、第一凸起4和环形盖体101的材质均为具有一定形变能力且具有良好韧性的工程塑料,以使环形盖体101可通过第一凸起4和第一卡槽3的配合密闭扣接于卡座7上。在柔性材料层102上开设有圆形或十字形的插槽2。柔性材料采用硅胶材料制作,使得插槽2可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形变以供管9穿过并自动密封管9和插槽2之间的间隙。图2和图3分别为管9插入插槽2前后的状态示意图。如图2及图3所示,管9的管径大于插槽2的内径,当医护人员通过外力作用将管9插入插槽2中后,插槽2产生形变扩大插槽2内径,并通过形变后插槽2的缩紧特性将管9外壁包括,实现密闭。本实施例主要用于辅助具有氧气管9的病患的转移。使用过程中:将氧气管9从患者口鼻位置拔出后将口罩本体5戴在患者的口鼻位置,然后将氧气管9通过插槽2重新插入口罩本体5的内侧,调整氧气管9的位置后供患者继续吸氧,并通过柔性材料层102的缩紧作用将管9和插槽2之间的间隙自动封闭。实施例2应用于气管插管9患者的口罩佩戴,实施例2如图5所示,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实施例2中在口罩本体5上设有第一开槽10,卡座7上设有第一缺口11,环形盖体101上设有第二缺口12,柔性材料层102上设有第二开槽13,其中的第一开槽10的一端与穿孔6相连,另一端贯穿口罩本体5的外缘,第二开槽13的一端与插槽2相连,另一端贯穿柔性材料层102的外缘,并可由第一开槽10、第一缺口11、第二缺口12以及第二开槽13顺次相连形成贯穿通道,贯穿通道用于供气管插管9由口罩本体5外侧横向进入插槽2中。为了实现密闭,实施例2中的口罩本体5上位于第一开槽10两侧的部分通过条状的第一卡扣密闭连接,卡座7上对应第一缺口11两侧的部分通过第二卡扣密闭连接,环形盖体101上对应第二缺口12两侧的部分通过第三卡扣密闭连接。第一卡扣与现有技术中的快速自封袋上的条状自封卡扣相同,不再赘述。第三卡扣如图6所示,包括固定在环形盖体101上位于第二缺口12一侧的第二凸起14和开设于第二缺口12另一侧的第二卡槽15。环形盖体101和第二凸起14同采用具有一定弹性和韧性的工程塑料组成,第二凸起14和第二卡槽15的截面形状为相对应的优弧形,以使环形盖体101上位于第二缺口12两侧的部分可通过第二凸起14和第二卡槽15的配合闭合,形成如图7所示的密闭状态。第二卡扣的结构域第三卡扣相同,不再赘述。实施例2在应用过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辅助呼吸道传染病人带管转移的口罩,包括口罩本体(5),其特征在于:在口罩本体(5)上设有穿孔(6),穿孔(6)内缘固定设有环形的卡座(7),卡座(7)上对应口罩本体(5)外侧的位置设有密封盖(1),密封盖(1)包括用于与卡座(7)配合安装的环形盖体(101)和填充于环形盖体(101)内侧的柔性材料层(102),在柔性材料层(102)上开设有插槽(2),插槽(2)可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形变以供管(9)穿过并自动密封管(9)和插槽(2)之间的间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辅助呼吸道传染病人带管转移的口罩,包括口罩本体(5),其特征在于:在口罩本体(5)上设有穿孔(6),穿孔(6)内缘固定设有环形的卡座(7),卡座(7)上对应口罩本体(5)外侧的位置设有密封盖(1),密封盖(1)包括用于与卡座(7)配合安装的环形盖体(101)和填充于环形盖体(101)内侧的柔性材料层(102),在柔性材料层(102)上开设有插槽(2),插槽(2)可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形变以供管(9)穿过并自动密封管(9)和插槽(2)之间的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辅助呼吸道传染病人带管转移的口罩,其特征在于:口罩本体(5)上设有第一开槽(10),卡座(7)上设有第一缺口(11),环形盖体(101)上设有第二缺口(12),柔性材料层(102)上设有第二开槽(13),其中的第一开槽(10)的一端与穿孔(6)相连,另一端贯穿口罩本体(5)的外缘,第二开槽(13)的一端与插槽(2)相连,另一端贯穿柔性材料层(102)的外缘,并可由第一开槽(10)、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淑梅付小霞李文晓柳怡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