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低温环境的加热服装,包括:服装本体、内衬安装件、移动电源放置腔、加热片安装件、炭纤维加热片、软质连接线和移动电源,所述内衬安装件固定设置于所述服装本体的内侧,所述炭纤维加热片固定设置于所述加热片安装件上,所述加热片安装件通过所述内衬安装件可拆卸式安装于所述服装本体内,所述移动电源设置于所述移动电源放置腔内,所述移动电源放置腔设置有连接线通孔,所述软质连接线通过所述连接线通孔将所述移动电源和所述炭纤维加热片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低温环境正常工作,安全且可靠,并且可以单独拆除所述炭纤维加热片及加热片安装件,从而解决加热服装耐洗次数低和清洗后稳定性与安全性易下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低温环境的加热服装
本技术涉及一种加热服装,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低温环境的加热服装。
技术介绍
近几年,市场上出现了智能加热服装用于冬季御寒摆脱笨重的羽绒服/棉服。当人们穿上这种加热服装时,植入布料的加热片能够迅速产生热量提高服装温度,从而使得人体可以明显感觉到加热效果,保持人体处于舒适的环境温度。但是,在低温环境下,比如在零下40℃左右的极端寒冷地区执行任务的人们,如果采用市场上这种加热服装的话,是无法保证加热装置能正常工作的;而且市场上的智能加热服装需在服饰内排线,再引出导线连接电源,就会产生诸多问题,如:耐洗次数低、绝缘性能较差以及造型单一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需要提供一种能够适用于低温环境的加热服装。对此,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低温环境的加热服装,包括:服装本体、内衬安装件、移动电源放置腔、加热片安装件、炭纤维加热片、软质连接线和移动电源,所述内衬安装件固定设置于所述服装本体的内侧,所述炭纤维加热片固定设置于所述加热片安装件上,所述加热片安装件通过所述内衬安装件可拆卸式安装于所述服装本体内,所述移动电源设置于所述移动电源放置腔内,所述移动电源放置腔设置有连接线通孔,所述软质连接线通过所述连接线通孔将所述移动电源和所述炭纤维加热片连接在一起。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内衬安装件为内衬魔术贴毛面,所述加热片安装件为与所述内衬魔术贴毛面相配套的魔术贴勾面。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内衬安装件为魔术贴勾面,所述加热片安装件为与所述魔术贴勾面相配套的魔术贴毛面。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移动电源设置有充电接口,所述软质连接线通过充电接口与所述移动电源相连接。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充电接口包括USB接口、Type-C接口或是磁吸充电接口中的任意一种。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连接线通孔上设置有魔术贴。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炭纤维加热片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至少两个炭纤维加热片分别缝制于所述加热片安装件对应人体的背部脊椎和腹部位置。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炭纤维加热片相互并联。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多功能按键,并联后的炭纤维加热片通过所述多功能按键连接至所述移动电源。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炭纤维加热片的外围还设置有保护表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炭纤维加热片固定设置于所述加热片安装件上,所述加热片安装件通过所述内衬安装件可拆卸式安装于所述服装本体内,所述炭纤维加热片具备均匀发热、柔软、防电和耐热等特性,能够在零下40℃左右的低温环境也可以正常工作,安全且可靠;当在需要清洗所述加热服装时,可单独拆除所述炭纤维加热片及加热片安装件,从而解决加热服装耐洗次数低和清洗后稳定性与安全性易下降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技术体积小且厚度薄,能够与任意款式的装有内衬安装件等构件的服装相结合,可提供适用于很多领域的加热服装,在未来具有广泛的使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去除了服装本体和内衬安装件之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应用环境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通过多功能按键实现加热控制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优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本例提供一种适用于低温环境的加热服装,包括:服装本体1、内衬安装件2、移动电源放置腔3、加热片安装件4、炭纤维加热片5、软质连接线6和移动电源9,所述内衬安装件2固定设置于所述服装本体1的内侧,所述炭纤维加热片5固定设置于所述加热片安装件4上,所述加热片安装件4通过所述内衬安装件2可拆卸式安装于所述服装本体1内,所述移动电源9设置于所述移动电源放置腔3内,所述移动电源放置腔3设置有连接线通孔,所述软质连接线6通过所述连接线通孔将所述移动电源9和所述炭纤维加热片5连接在一起。本例所述服装本体1可以是图1或图2或现在市面上别的款式的服装,只要在服装本体1的内侧相应位置(比如背部脊椎和腹部位置)设置有内衬安装件2即可,图1所示的服装本体1是一个示意图,为了便于展示,不局限于这种形式。所述内衬安装件2为用于实现所述加热片安装件4的内衬,所述加热片安装件4为用于安装所述炭纤维加热片5的安装件,所述内衬安装件2和加热片安装件4可以通过配套的魔术贴来实现,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是卡扣等形式的安装件,不过采用魔术贴会更为方便;比如,所述内衬安装件2为内衬魔术贴毛面,则所述加热片安装件4为与所述内衬魔术贴毛面相配套的魔术贴勾面;或是,所述内衬安装件2为魔术贴勾面,则所述加热片安装件4为与所述魔术贴勾面相配套的魔术贴毛面。所述连接线通孔指的是用于实现所述软质连接线6穿过的通孔,所述软质连接线6优选为硅胶外壳的软性连接线,这种硅胶外壳的软性连接线在零下40℃左右的低温环境下也能够正常使用,不易开裂。优选的,本例所述内衬安装件2和加热片安装件4通过配套的魔术贴来实现,值得说明的是,其魔术贴不是整片的魔术贴,而是在所述内衬安装件2的外边缘和中间位置设置有勾面或毛面,对应的,在加热片安装件4的外边缘和中间位置设置有毛面或勾面,也就是说,所述内衬安装件2和加热片安装件4优选为回字形的魔术贴,中间会有一些没有魔术贴的空槽,这样的设计在于,能够便于所述炭纤维加热片5的热量传递,并且形成中空空气层,也能够进一步提升其保温效果。本例所述炭纤维加热片5的外围还设置有保护表层。所述保护表层可以是棉布层,将所述炭纤维加热片5的所有原件包裹在所述保护表层内,可以有效延长产品的寿命,同时也更加安全和可靠。本例所述炭纤维加热片5采用柔性碳纤维丝作为加热部件,将碳纤维丝粘贴于布料衬底上,以较低电压驱动即可加热。碳纤维丝加热温度均匀,并且相对环境和人体友好,不存在金属丝等材质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最重要的是,即使在-40℃左右的低温环境下,碳纤维丝仍能保持极好的柔韧性和抗弯折能力,符合极低温下应用要求,不会因为低温环境而影响其正常的加热工作。现有技术中,一般市场上的加热服装在如此低温下已经失效并停止放电。本例特意采用软质连接线6和炭纤维加热片5等,优选,本例还包括温度控制器、温度传感器以及过温保护电路,所述温度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优选采用耐低温高分子材料制得,在低温下可以保持柔软而不会发生变脆并折断,保证了极低温条件下的柔性使用要求。温度传感器和温度控制器在加热片故障或者加热元件被物体覆盖导致局部温度过高时将会产生反馈,控制器自动切断电路,停止加热,防止发生烫伤或者起火等安全事故。本例所述移动电源放置腔3为用于放置所述移动电源9的腔体构件,可以利用服装现有的口袋来实现;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移动电源放置腔3优选为弹性放置腔,比如通过弹性材料制成的小口袋,该弹性放置腔的体积与所述移动电源9的体积配套,使得所述移动电源9能够很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低温环境的加热服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服装本体、内衬安装件、移动电源放置腔、加热片安装件、炭纤维加热片、软质连接线和移动电源,所述内衬安装件固定设置于所述服装本体的内侧,所述炭纤维加热片固定设置于所述加热片安装件上,所述加热片安装件通过所述内衬安装件可拆卸式安装于所述服装本体内,所述移动电源设置于所述移动电源放置腔内,所述移动电源放置腔设置有连接线通孔,所述软质连接线通过所述连接线通孔将所述移动电源和所述炭纤维加热片连接在一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低温环境的加热服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服装本体、内衬安装件、移动电源放置腔、加热片安装件、炭纤维加热片、软质连接线和移动电源,所述内衬安装件固定设置于所述服装本体的内侧,所述炭纤维加热片固定设置于所述加热片安装件上,所述加热片安装件通过所述内衬安装件可拆卸式安装于所述服装本体内,所述移动电源设置于所述移动电源放置腔内,所述移动电源放置腔设置有连接线通孔,所述软质连接线通过所述连接线通孔将所述移动电源和所述炭纤维加热片连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低温环境的加热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安装件为内衬魔术贴毛面,所述加热片安装件为与所述内衬魔术贴毛面相配套的魔术贴勾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低温环境的加热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安装件为魔术贴勾面,所述加热片安装件为与所述魔术贴勾面相配套的魔术贴毛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适用于低温环境的加热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电源设置有充电接口,所述软质连接线通过充电接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维巍,李康,王学一,王春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哈深智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