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式昆虫诱捕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1187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09: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分体式昆虫诱捕器,包括:主桶体,具有一可拆卸的上盖,所述主桶体的上盖开设有至少一个诱捕孔,所述主桶体上开凿有溢流孔;副桶体,置于所述主桶体内且与所述主桶体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副桶体上部具有一开口,所述开口上可拆卸设置有可透气的过滤件,所述溢流孔低于所述副桶体开口下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包括主桶体和副桶体之间螺纹连接或卡接,使得副桶体可以进行任意的拆卸、移动,便于更换糖醋液或其他类型的诱捕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体式昆虫诱捕器
本技术属于昆虫诱捕器
,具体涉及一种分体式昆虫诱捕器。
技术介绍
诱捕器是用来引诱和捕杀昆虫的器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害虫易对农作物造成损害,给农业生产造成经济损失,诱捕器诱杀害虫是一种效果较为理想的杀虫方式,特别是对鳞翅目、鞘翅目害虫,具有目标性强,生态环保的优点。其原理是利用诱捕器中盛放的糖醋液、性信息素等诱捕害虫,具体方法是将糖醋液或性信息素放置于诱捕器中,又在诱捕器中放适量水,成虫受到糖醋液或性信息素吸引,飞入诱捕器,被水沾湿翅膀后溺亡,起到杀灭成虫,降低交配率、产卵量的效果,从而达到减少虫口,保护农作物的目的。传统的糖醋液诱捕一般直接采用脸盆、水桶、矿泉水瓶等当做诱捕容器盛放糖醋液,受容器口径大小的影响,口径过大,糖醋液挥发过快,需要更换或添加糖醋液的频率增加,造成浪费。并且传统糖醋液诱捕容器直接盛放糖醋液,受糖醋液吸引而诱捕到的昆虫直接落到糖醋液里,糖醋液与昆虫粘结在一起,不方便清理和调查计数。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分体式昆虫诱捕器,将糖醋液与诱捕到的昆虫分离开,并且适当减小糖醋液挥发的口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体式昆虫诱捕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分体式昆虫诱捕器,包括:主桶体,具有一可拆卸的上盖,所述主桶体的上盖开设有至少一个诱捕孔,所述主桶体上开凿有溢流孔,诱捕孔开在侧端是为了避免下雨时雨水落进去;副桶体,置于所述主桶体内且与所述主桶体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副桶体顶部具有一开口,所述开口上可拆卸设置有可透气的过滤件,便于气体散发;所述溢流孔低于所述副桶体开口的下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桶体的上盖呈穹形,下雨时可以避免或减少流进诱捕器主桶体内的雨水量。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溢流孔上固定连接有溢流管。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桶体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与溢流管相匹配的过滤网。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桶体的上盖与所述主桶体之间螺纹连接或卡接,方便拆卸。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桶体侧壁上端和/或所述上盖上开设有若干诱捕孔,方便虫子进入诱捕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盖上固定连接有挂环,用于固定诱捕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桶体内部环形阵列设置有若干固定片,所述若干固定片围合成用于容纳所述副桶体的卡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片与所述主桶体一体成型。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桶体底部设置有内/外内螺纹,所述副桶体侧壁和/或底部设置有外/内外螺纹,所述主桶体与副桶体螺纹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桶体内设有与所述副桶体相匹配的框架,所述框架与所述主桶体固定连接,所述框架的大小与所述副桶体一致或略大于所述副桶体。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滤件为盖体,所述盖体上开设有若干散气孔,所述盖体可与所述副桶体螺纹连接或卡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滤件为铁丝网和/或纱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中的一种分体式昆虫诱捕器,其主桶体和副桶体之间螺纹连接或卡接,使得副桶体可以进行任意的拆卸、移动,便于更换糖醋液或其他类型的诱捕剂;副桶体用于单独存放在糖醋液或诱捕剂,挥发口径变小,挥发慢,节省成本;主桶体上盖的诱捕孔,穹形上盖还能在下雨时避免或减少流到诱捕器内的雨水量。主桶体上盖上的诱捕孔是昆虫受副桶体中糖醋液的吸引进入主诱捕桶的入口,诱捕到的昆虫通过主桶体上盖上的诱捕孔进入主桶体,主桶体内盛放清水,昆虫在清水中溺死,与副桶体中的糖醋液起到分离的效果,方便清理、研究计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一种分体式昆虫诱捕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一种分体式昆虫诱捕器中主桶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3中一种分体式昆虫诱捕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该等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该等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在本技术的各个图示中,为了便于图示,结构或部分的某些尺寸会相对于其它结构或部分扩大,因此,仅用于图示本技术的主题的基本结构。本文使用的例如“左”、“右”、“左侧”、“右侧”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单元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单元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设备在使用或工作中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将图中的设备翻转,则被描述为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右侧”的单元将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左侧”。因此,示例性术语“右侧”可以囊括左侧和右侧这两种方位。设备可以以其他方式被定向(旋转90度或其他朝向),并相应地解释本文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描述语。实施例1:参考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体式昆虫诱捕器,包括主桶体1和副桶体2,副桶体2设于主桶体1的内部且与主桶体之间可拆卸连接,使得副桶体2可以进行任意的拆卸、移动,便于更换糖醋液或其他类型的诱捕剂。主桶体1具有一可拆卸的上盖11,上盖11与主桶体1之间可采用螺纹连接,方便拆卸,上盖11为穹顶状,其顶端为弧形,上盖11上开设有多个诱捕孔111,方便虫子进入诱捕器,在此实施例中为四个,均匀分布在上盖11靠近边沿处,这一设计使得诱捕器尽量避免雨水进入,且穹形的上盖11又能够在下雨时降低流到诱捕器内的雨水量;上盖11的上端设置有挂环112,挂环112与上盖11之间通过绳索或连接柱固定连接,可通过挂环112将诱捕器固定,另外还可以在主桶体1的侧壁上部开设若干诱捕孔。在其他实施例中,上盖11也可以设计成锥形或小动物形状,上盖11上可以开设一个或多个进虫孔,进虫孔也可以设计为动物的嘴巴或屁股、眼睛等形状。主桶体1上开凿有溢流孔13,溢流孔13位于副桶体2上端口的下侧,溢流孔13上固定连接有溢流管131,可防止向主桶体1与副桶体2之间加清水时周围的清水漫过副桶体2,防止进入副桶体2,主桶体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与溢流管131相匹配的过滤网,可防止昆虫从溢流管131流出。参考图2所示,主桶体1的内部环形阵列设置有若干固定片12,固定片12与主桶体1一体成型,且自主桶体1的侧壁向桶的轴心延伸,若干固定片12的另一端围合成用于容纳副桶体2的卡槽121,副桶体可卡合于卡槽121内,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体式昆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主桶体,具有一可拆卸的上盖,所述主桶体的上盖开设有至少一个诱捕孔,所述主桶体上开凿有溢流孔;/n副桶体,置于所述主桶体内且与所述主桶体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副桶体的顶部具有一开口,所述开口上可拆卸设置有可透气的过滤件;/n所述溢流孔低于所述副桶体开口的下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体式昆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桶体,具有一可拆卸的上盖,所述主桶体的上盖开设有至少一个诱捕孔,所述主桶体上开凿有溢流孔;
副桶体,置于所述主桶体内且与所述主桶体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副桶体的顶部具有一开口,所述开口上可拆卸设置有可透气的过滤件;
所述溢流孔低于所述副桶体开口的下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昆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桶体的上盖呈穹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昆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桶体的上盖与所述主桶体之间螺纹连接或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昆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桶体侧壁上端和/或所述上盖的侧方部位开设有若干诱捕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昆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上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洪建丁荔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市农业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