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贴补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10259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8: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自动贴补强设备,包括:上料仓,沿上料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有第一微粘送料机构、第一载带送料机构,与所述第一微粘送料机构平行的位置依次设有第一上视相机、第一下视相机、第一贴附组件、第二贴附组件、第二下视相机、第二微粘送料机构;所述第一载带送料机构的右侧还设有第二载带送料机构;于所述上料仓的上部设有可上下及左右移动上料机械手,以及可前后移动的工作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设置了第一贴补强机构与第二贴补强机构,两者同时运行,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贴补强设备
本技术涉及光学
,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贴补强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科技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电子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FPC(FlexiblePrintedCircuit,柔性印刷电路板)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及绝佳的可挠性等优点,因此其被广泛的应用于电子产品中。然而,由于FPC的整体刚性不够,造成在使用FPC时,其某些部位的强度无法达到使用要求,因此,需要使用补强设备将补强片(大多为钢片或者PI(Polyimide,聚酰亚胺))料片等)贴于FPC上,以对FPC进行硬度补强。随着贴合设备的普及使用,企业对补强贴合设备的生产效率的要求亦越来越高,现有设备不能满足要求。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自动贴补强设备,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相关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的提供一种全自动贴补强设备,包括上料仓,沿上料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有第一微粘送料机构、第一载带送料机构,与所述第一微粘送料机构平行的位置依次设有第一上视相机、第一下视相机、第一贴附组件、第二贴附组件、第二上视相机、第二下视相机、第二微粘送料机构;所述第一载带送料机构的右侧还设有第二载带送料机构;于所述上料仓的上部设有可上下及左右移动上料机械手,以及可前后移动的工作台;所述第一微粘送料机构、所述第一载带送料机构、所述第一上视相机、所述第一下视相机、所述第一微粘送料机构、所述第一贴附组件、所述工作台构成第一贴补强机构;所述第二微粘送料机构、所述第二载带送料机构、所述第二上视相机、所述第二下视相机、所述第二微粘送料机构、所述第二贴附组件、所述工作台构成第二贴补强机构;所述第一贴补强机构与所述第二贴补强机构并行工作,生产工件均由与所述上料机械手平行设置的下料机械手吸附完成下料。可选地,所述第一上视相机、第二上视相机位于所述工作台的上方,所述第一下视相机、所述第二下视相机位于所述工作台的下方。可选地,与所述上料仓平行的位置依次设有成品仓和隔纸仓。可选地,所述下料机械手用于将所述工作台上的工件吸附到所述成品仓,以及将所述隔纸仓上的隔纸吸附并放置到成品仓的工件上。可选地,所述上料机械手与所述下料机械手设于同一滑轨上。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设置了第一贴补强机构与第二贴补强机构,两者同时运行,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心全自动贴补强设备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全自动贴补强设备的俯视图。上料仓1;上料机械手2;工作台3;下料机械手4;成品仓5;隔纸仓6;滑轨7;第一微粘送料机构8;第一上视相机9;第一下视相机10;第一载带送料机构11;第一贴附组件12;第二贴附组件13;第二载带送料机构14;第二下视相机15;第二上视相机16;第二微粘送料机构1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全自动贴补强设备,一种全自动贴补强设备,包括两组补强机构,以及上料仓1、成品仓5和隔纸仓6。所述上料仓1、成品仓5和隔纸仓6的位置基本平行,水平高度也相近。具体可见图2所示,沿上料仓1的长度方向依次设有第一微粘送料机构8、第一载带送料机构11,与所述第一微粘送料机构8平行的位置依次设有第一上视相机9、第一下视相机10、第一贴附组件12、第二贴附组件13、第二下视相机15、第二微粘送料机构17。所述第一载带送料机构11的右侧还设有第二载带送料机构14;于所述上料仓1的上部设有可上下及左右移动上料机械手2,以及可前后移动的工作台3。所述第一微粘送料机构8、所述第一载带送料机构11、所述第一上视相机9、所述第一下视相机10、所述第一微粘送料机构8、所述第一贴附组件12、所述工作台3构成第一贴补强机构。所述第二微粘送料机构17、所述第二载带送料机构14、所述第二上视相机16、所述第二下视相机15、所述第二微粘送料机构17、所述第二贴附组件13、所述工作台3构成第二贴补强机构。所述第一贴补强机构与所述第二贴补强机构并行工作,生产工件均由与所述上料机械手2平行设置的下料机械手4吸附完成下料。所述上料机械手2与所述下料机械手4设于同一滑轨7上。其工作原理为:所述上料仓1用于拜访成叠的FPC板,补强卷料安装于所述第一微粘送料机构8与第二微粘送料机构17。所述第一微粘送料机构8与第二微粘送料机构17均由电机驱动,通过滚轴运送所述补强卷料。所述隔纸仓6上则摆放隔纸,用于隔离补强后的FPC板。首先,所述上料机械手2下移、将上料仓1中的FPC板吸附,然后所述上料机械手2上升并向右移动至所述工作台3的上方后下移,将所述FPC板放置在所述工作台3上。所述工作台3向前(图2的上方)移动直至达到所述第一微粘送料机构8、所述第二微粘送料机构17。所述工作台3具有一定的宽度,其向前移动后正好位于所述第一微粘送料机构8、所述第二微粘送料机构17的上料位置。所述第一上视相机9、第二上视相机16位于所述工作台3的上方,所述第一下视相机10、所述第二下视相机15位于所述工作台3的下方。所述第一下视相机10、所述第二下视相机15会分别拍摄两个位置的FPC板的基准点,由贴补强设备的控制与处理器计算(已知技术不再赘述。)确定以后,由所述第一贴附组件12、第二贴附组件13分别从所述第一微粘送料机构8、所述第二微粘送料机构17吸取补强材料,然后移动到第一上视相机9、第二上视相机16上方,拍摄各贴附组件上补强片的相对位置,计算位置偏差,然后移动到工作台3上方,修正贴装位置后第一贴附组件12、第二贴附组件13下降贴附到FPC板上。贴附完成后,工作台3移动到下料区域。所述下料机械手4用于将所述工作台3上的工件吸附到所述成品仓5,以及将所述隔纸仓6上的隔纸吸附并放置到成品仓5的工件上。即由下料机械手4吸取工作台3上的FPC板,放置到成品仓5,并从隔纸仓6吸取隔纸放置到成品仓5的FPC板上面。上料仓1的FPC板贴附完毕进入成品仓5后,人工从成品仓5将一叠完成品拿出,完成工作。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设置了第一贴补强机构与第二贴补强机构,两者同时运行,提高了生产效率。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自动贴补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仓、第一微粘送料机构、第二微粘送料机构;/n沿上料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有第一载带送料机构,与所述第一微粘送料机构平行的位置依次设有第一上视相机、第一下视相机、第一贴附组件、第二贴附组件、第二上视相机、第二下视相机;所述第一载带送料机构的右侧还设有第二载带送料机构;于所述上料仓的上部设有可上下及左右移动上料机械手,以及可前后移动的工作台;/n所述第一微粘送料机构、所述第一载带送料机构、所述第一上视相机、所述第一下视相机、所述第一微粘送料机构、所述第一贴附组件、所述工作台构成第一贴补强机构;所述第二微粘送料机构、所述第二载带送料机构、所述第二上视相机、所述第二下视相机、所述第二微粘送料机构、所述第二贴附组件、所述工作台构成第二贴补强机构;/n所述第一贴补强机构与所述第二贴补强机构并行工作,生产工件均由与所述上料机械手平行设置的下料机械手吸附完成下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贴补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仓、第一微粘送料机构、第二微粘送料机构;
沿上料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有第一载带送料机构,与所述第一微粘送料机构平行的位置依次设有第一上视相机、第一下视相机、第一贴附组件、第二贴附组件、第二上视相机、第二下视相机;所述第一载带送料机构的右侧还设有第二载带送料机构;于所述上料仓的上部设有可上下及左右移动上料机械手,以及可前后移动的工作台;
所述第一微粘送料机构、所述第一载带送料机构、所述第一上视相机、所述第一下视相机、所述第一微粘送料机构、所述第一贴附组件、所述工作台构成第一贴补强机构;所述第二微粘送料机构、所述第二载带送料机构、所述第二上视相机、所述第二下视相机、所述第二微粘送料机构、所述第二贴附组件、所述工作台构成第二贴补强机构;
所述第一贴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鸣彭梁梁徐辉吴少凡真立才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升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