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弹簧接线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0756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弹簧接线端子,该新型弹片接线端子,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导电件,且壳体内壁位于导电件的内部两侧均固定有卡扣,所述卡扣的外部设置有弹片,所述弹片的表面靠近其一端位置处开设有卡线孔,所述导电件的顶端贯穿卡线孔,所述壳体的顶部位于弹片的两侧分别开设有接线孔和按压孔,将螺丝刀穿过按压孔对弹片按压变形后,可使穿过接线孔的电线进入卡线孔中,将螺丝刀松开后,弹片复位,可电线与导电件在卡线孔中相接触,进而提高电线与端子导电件安装时的便捷度;利用插接孔可直接将接地铜件与导电件插接固定,以便通过凹槽直接从壳体的下方插入接地铜件,进而让使用者选择端子是否进行接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弹簧接线端子
本技术属于接线端子
,具体为一种新型弹簧接线端子。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使端子接地时需将端子的导电件、弹簧先与接地铜件组合,再一并放入塑料件内,致使后续难以依据需求对是否接地线进行自由转换;电线与端子接线时,需要经过“拧出螺丝-插线-拧紧螺丝”,致使电线与端子的安装过程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弹簧接线端子,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弹簧接线端子,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导电件,且壳体内壁位于导电件的内部两侧均固定有卡扣,所述卡扣的外部设置有弹片,所述弹片的表面靠近其一端位置处开设有卡线孔,所述导电件的顶端贯穿卡线孔,所述壳体的顶部位于弹片的两侧分别开设有接线孔和按压孔,所述导电件的内部开设有插接孔,所述壳体的内部位于导电件的底部设置有接地铜件,所述接地铜件与插接孔通过插条插接固定,所述壳体的底部开设有与接地铜件相匹配的凹槽。优选的,所述导电件的顶部呈弧形结构,所述壳体的内壁位于导电件的顶端开设有卡槽。优选的,所述插条与接地铜件为一体式结构。优选的,所述插条共设置有两个,其中一个所述插条的一侧外壁呈弧形向内凹陷,形成限位槽,另一个所述插条的一侧外壁呈竖直状。优选的,所述弹片的另一端插入至卡线孔的内部,使弹片形成环形结构。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螺丝刀穿过按压孔对弹片按压变形后,可使穿过接线孔的电线进入卡线孔中,将螺丝刀松开后,弹片复位,可电线与导电件在卡线孔中相接触,进而提高电线与端子导电件安装时的便捷度;利用插接孔可直接将接地铜件与导电件插接固定,以便通过凹槽直接从壳体的下方插入接地铜件,进而让使用者选择端子是否进行接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外观图;图3为本技术接地铜件与导电件连接时的外观图;图4为本技术弹片的外观图;图5为本技术导电件的外观图;图6为本技术接地铜件的外观图;图7为本技术壳体的仰视图;图中:1、壳体;2、接地铜件;3、卡扣;4、导电件;5、弹片;6、接线孔;7、按压孔;8、卡槽;9、卡线孔;10、插接孔;11、插条;12、限位槽;13、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图1-7,一种新型弹簧接线端子,包括壳体1,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导电件4,且壳体1内壁位于导电件4的内部两侧均固定有卡扣3,卡扣3的外部设置有弹片5,弹片5的表面靠近其一端位置处开设有卡线孔9,导电件4的顶端贯穿卡线孔9,壳体1的顶部位于弹片5的两侧分别开设有接线孔6和按压孔7,导电件4的内部开设有插接孔10,壳体1的内部位于导电件4的底部设置有接地铜件2,接地铜件2与插接孔10通过插条11插接固定,壳体1的底部开设有与接地铜件2相匹配的凹槽13。进一步的,导电件4的顶部呈弧形结构,壳体1的内壁位于导电件4的顶端开设有卡槽8。进一步的,插条11与接地铜件2为一体式结构。具体地,插条11共设置有两个,其中一个插条11的一侧外壁呈弧形向内凹陷,形成限位槽12,另一个插条11的一侧外壁呈竖直状,外壁呈弧形的插条11会提高两个插条11进入插接孔10的便捷度;两个插条11在插入插接孔10的过程中,首先会进行相向运动,此时,两个插条11整体的宽度会进行收缩,待插条11上的限位槽12进入插接孔10后,两个插条11会瞬间向外扩张,进而使接地铜件2卡在导电件4上,以便提高接地铜件2与导电件4插接后的稳定性。具体地,弹片5的另一端插入至卡线孔9的内部,使弹片5形成环形结构。工作原理,参照图1-7,使用时,将螺丝刀插入按压孔7中,接着螺丝刀会与弹片5接触,之后用力下降按压螺丝刀使弹片5产生变形,而后靠近卡线孔9一端弹片5会向接线孔6的方向移动,此时,直接将电线穿过接线孔6并使电线进入卡线孔9中;待电线进入卡线孔9后,将螺丝刀拔出按压孔7,接着弹片5自身会产生回弹,进而使靠近卡线孔9一端弹片5向导电件4的方向移动,由于导电件4固定在壳体1中,且导电件4的顶端贯穿卡线孔9,因此,插在卡线孔9中的电线会与导电件4相接触,进而快速使电线与导电件4相接触;将插条11插入插接孔10后,可使接地铜件2与导电件4相连接,由于接地铜件2与导电件4通过插接的方式,因此可快速通过凹槽13从壳体1的下方对接地铜件2进行拆装。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弹簧接线端子,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导电件(4),且壳体(1)内壁位于导电件(4)的内部两侧均固定有卡扣(3),所述卡扣(3)的外部设置有弹片(5),所述弹片(5)的表面靠近其一端位置处开设有卡线孔(9),所述导电件(4)的顶端贯穿卡线孔(9),所述壳体(1)的顶部位于弹片(5)的两侧分别开设有接线孔(6)和按压孔(7),所述导电件(4)的内部开设有插接孔(10),所述壳体(1)的内部位于导电件(4)的底部设置有接地铜件(2),所述接地铜件(2)与插接孔(10)通过插条(11)插接固定,所述壳体(1)的底部开设有与接地铜件(2)相匹配的凹槽(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弹簧接线端子,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导电件(4),且壳体(1)内壁位于导电件(4)的内部两侧均固定有卡扣(3),所述卡扣(3)的外部设置有弹片(5),所述弹片(5)的表面靠近其一端位置处开设有卡线孔(9),所述导电件(4)的顶端贯穿卡线孔(9),所述壳体(1)的顶部位于弹片(5)的两侧分别开设有接线孔(6)和按压孔(7),所述导电件(4)的内部开设有插接孔(10),所述壳体(1)的内部位于导电件(4)的底部设置有接地铜件(2),所述接地铜件(2)与插接孔(10)通过插条(11)插接固定,所述壳体(1)的底部开设有与接地铜件(2)相匹配的凹槽(13)。


2.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振武尚贤珏
申请(专利权)人:万坤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