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电池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0717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8: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电池盒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盒,包括壳体、上端盖、下端盖以及两个固定板,壳体的上下两端均为敞口结构,上端盖安装于壳体的上端,下端盖安装于壳体的下端,且下端盖的中部贯穿设有接电口;两个固定板均位于壳体的内部,其中一个固定板安装于上端盖的下端,另一个安装于下端盖的上端,两个固定板上相面对的表面上均一体凸出有多个圆筒状的固定套,两个固定板上的固定套之间呈上下一一对应布置且上下相对应的两个固定套之间形成有用于夹持圆柱状电池的夹持区,同一个固定板上的固定套之间形成有空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的结构简单、布局合理,其可以通过夹持区固定电池,并通过空腔加快对电池的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能源汽车电池盒
本技术涉及汽车电池盒
,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盒。
技术介绍
新能源电动汽车解决了能源的危机和环境的污染,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以核心技术、关键部件和系统集成为重点的原则;在当前全球汽车工业面临金融危机和能源环境问题的巨大挑战的情况下,发展电动汽车,实现汽车能源动力系统的电气化,推动传统汽车产业的战略转型。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于电动汽车内部的蓄电池,电动汽车内的蓄电池大多固定安装在一个电池盒内,由于在电动汽车行驶中蓄电池始终处于供电状态,长时间高负荷的工作会使蓄电池的温度持续升高,如果无法及时散热,很可能会使蓄电池的内部出现损坏,于是我们提出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盒。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盒,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盒,包括壳体、上端盖、下端盖以及两个固定板,所述壳体的上下两端均为敞口结构,所述上端盖安装于壳体的上端,所述下端盖安装于壳体的下端,且所述下端盖的中部贯穿设有接电口;两个所述固定板均位于壳体的内部,其中一个所述固定板安装于上端盖的下端,另一个所述固定板安装于下端盖的上端,两个所述固定板上相面对的表面上均一体凸出有多个圆筒状的固定套,两个所述固定板上的固定套之间呈上下一一对应布置且上下相对应的两个固定套之间形成有用于夹持圆柱状电池的夹持区,同一个所述固定板上的固定套之间形成有空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结构简单、布局合理;在所述夹持区的作用下,得以将电池固定在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并可以通过所述的上端盖和下端盖完成固定密封;在所述空腔的作用下,得以提高所述壳体的散热能力。优选的,所述下端盖与其毗邻的固定板之间形成散热腔,且与所述下端盖毗邻的固定板上贯穿设有用于连通空腔和散热腔的通孔。其优点是:进一步提高对电池的散热能力。优选的,所述下端盖的下表面上向上贯穿设有若干个用于连通散热腔的散热孔。其优点是:更进一步提高对电池的散热能力。优选的,所述散热孔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散热孔上插接有进气管,另一个所述散热孔上插接有出气管。其优点是:可以通过所述进气管主动吹进空气,气体通过一个所述散热孔进入到散热腔内,并可以通过另一个所述散热孔排出至出气管内,从而加快其散热效率。优选的,所述散热孔内设有过滤网。其优点是:所述过滤网可以过滤掉空气中的杂质,得以提高进入所述壳体内部的空气的洁净度。优选的,所述下端盖上设有用于与车体上的卡扣卡接的扣接槽。其优点是:通过所述扣接槽可以与车体上的卡扣卡接,方便安装与拆卸。优选的,所述上端盖的上端设有把手。其优点是:便于在装箱、安装以及拆卸过程中进行拿取。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盒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盒的立体爆炸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上端盖的立体爆炸图;图4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固定板的立体图;图5是图4中固定板的俯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下端盖的立体图(俯视状态下);图7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下端盖的立体图(仰视状态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的说明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请参照图1至图7,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盒,包括壳体1、上端盖2、下端盖3以及两个固定板4,所述壳体1的上下两端均为敞口结构,所述上端盖2通过螺钉安装于壳体1的上端,所述下端盖3通过螺钉安装于壳体1的下端,且所述下端盖3的中部贯穿设有接电口31。两个所述固定板4均位于壳体1的内部,其中一个所述固定板4通过螺钉安装于上端盖2的下端,另一个所述固定板4通过螺钉安装于下端盖3的上端,两个所述固定板4上相面对的表面上均一体凸出有十五个圆筒状的固定套41,两个所述固定板4上的固定套41之间呈上下一一对应布置且上下相对应的两个固定套41之间形成有用于夹持圆柱状电池的夹持区,同一个所述固定板4上的固定套41之间形成有空腔42。实施例中,所述下端盖3与其毗邻的固定板4之间形成散热腔32,且与所述下端盖3毗邻的固定板4上贯穿设有用于连通空腔42和散热腔32的通孔43,电池发热产生的热量可以依次通过空腔42和通孔43进入到散热腔32内,从而提高对电池的散热能力。实施例中,所述下端盖3的下表面上向上贯穿设有若干个用于连通散热腔32的散热孔33,所述散热腔32内的热量可以通过所述散热孔33排出至壳体1的外部,从而进一步提高对电池的散热能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孔33优选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散热孔33上插接有进气管,另一个所述散热孔33上插接有出气管(其中所述的进气管和出气管均未画出)。可以通过所述进气管向壳体1的内部主动吹进空气,气体通过一个所述散热孔33进入到散热腔32内,并可以通过另一个所述散热孔33排出至出气管内,从而加快其散热效率。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孔33内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材料优选为空气过滤棉,通过所述过滤网得以过滤掉空气中的杂质,从而提高进入所述壳体1内部的空气的洁净度。实施例中,所述下端盖3上设有用于与车体上的卡扣卡接的扣接槽34,通过所述扣接槽34可以与车体上的卡扣卡接,方便安装与拆卸。实施例中,所述上端盖2的上端设有把手5,便于在装箱、安装以及拆卸过程中进行拿取。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上端盖2由本体21和盖体22扣接而成,所述把手5扣接于本体21和盖体22之间;所述本体21通过螺钉安装于壳体1的上端,在所述盖体22的作用下,得以将所述本体21上的螺钉安装孔盖住,提高整体的美观性。工作原理:由于两个所述固定板4上的固定套41之间呈上下一一对应布置且相对应的两个固定套41之间形成有夹持区,所述夹持区得以将电池固定住。在所述空腔42的作用下,电池与电池之间得以形成间隙,间隙中的空气可以吸收电池工作产生的热量,得以提高对电池的散热效率。而且,所述空腔42内的热量可以通过所述的通孔43进入散热腔32内,从而进一步提高对电池的散热效率;此外,在两个所述散热孔33的作用下,可以将所述散热腔32内的热量导出至壳体1的外部,从而更进一步提高对电池的散热效率。另外,通过所述下端盖3上的扣接槽34可以与车体上的卡扣卡接,汽车电力系统可以通过所述接电口31与壳体1内部的电池电性相连;而且可以在车体上布置一个所述进气管和一个所述出气管,当所述下端盖3与车体相连的同时,所述的进气管和出气管可以分别插入一个散热孔33内,所述进气管内的空气得以通过一个散热孔33进入所述散热腔32,空气进入所述散热腔32内后,又可以从另一个所述散热孔33排出至出气管内,从而加快所述散热腔32内的气体流动,进而提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上端盖(2)、下端盖(3)以及两个固定板(4),所述壳体(1)的上下两端均为敞口结构,所述上端盖(2)安装于壳体(1)的上端,所述下端盖(3)安装于壳体(1)的下端,且所述下端盖(3)的中部贯穿设有接电口(31);两个所述固定板(4)均位于壳体(1)的内部,其中一个所述固定板(4)安装于上端盖(2)的下端,另一个所述固定板(4)安装于下端盖(3)的上端,两个所述固定板(4)上相面对的表面上均一体凸出有多个圆筒状的固定套(41),两个所述固定板(4)上的固定套(41)之间呈上下一一对应布置且上下相对应的两个固定套(41)之间形成有用于夹持圆柱状电池的夹持区,同一个所述固定板(4)上的固定套(41)之间形成有空腔(4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上端盖(2)、下端盖(3)以及两个固定板(4),所述壳体(1)的上下两端均为敞口结构,所述上端盖(2)安装于壳体(1)的上端,所述下端盖(3)安装于壳体(1)的下端,且所述下端盖(3)的中部贯穿设有接电口(31);两个所述固定板(4)均位于壳体(1)的内部,其中一个所述固定板(4)安装于上端盖(2)的下端,另一个所述固定板(4)安装于下端盖(3)的上端,两个所述固定板(4)上相面对的表面上均一体凸出有多个圆筒状的固定套(41),两个所述固定板(4)上的固定套(41)之间呈上下一一对应布置且上下相对应的两个固定套(41)之间形成有用于夹持圆柱状电池的夹持区,同一个所述固定板(4)上的固定套(41)之间形成有空腔(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端盖(3)与其毗邻的固定板(4)之间形成散热腔(32),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强敏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新华泰模塑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