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静电防护的可燃气体漏气报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05441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8: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带静电防护的可燃气体漏气报警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壳体的至少一对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贯穿所述侧壁的活动卡设结构;检测电路板,所述检测电路板通过所述固定装置固定连接于所述容纳腔内;防静电隔板,所述防静电隔板扣设于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并与所述活动卡设结构的位置相对应,用于封闭为设置所述活动卡设结构在所述侧壁上形成的开口;后侧板,所述后侧板卡设于所述壳体的背面。本方案设有防静电隔板,可有效的隔绝静电对检测电路板上MCU的干扰,解决了MCU因静电重启的问题,提高了报警器的静电抗干扰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静电防护的可燃气体漏气报警器
本技术涉及漏气报警器的
,尤其涉及一种带静电防护的可燃气体漏气报警器。
技术介绍
LNG,即液化天然气,具有热值大、性能高等特点。近年来,LNG已被许多国家列为首选燃料,并以每年约12%的高速增长,成为全球增长最迅猛的能源之一。由于LNG能带来非常显著的综合效益,在交通运输行业,推广LNG嫩管已成为大势所趋。首先,使用LNG的车辆与燃油车辆相比,可减少90%以上的有害气体排放;其次,LNG的价格比汽油和柴油低,可大大降低使用成本;再次,LNG纯度高,燃烧充分,不产生积碳,能有效减轻零件磨损,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可燃气体漏气报警器就是气体泄露检测报警仪器,运用于车载产品,(CNG、PNG、LNG)等燃料车(公交车、客车)使用时,当环境中可燃或有毒气体泄露时,可燃气体漏气报警器检测到气体浓度达到爆炸或中毒报警器设置的临界点时,可燃气体漏气报警器就会发出报警信号,以提醒采取安全措施。探测器应用在车载电器产品上时,探测器使用的环境主要为车上的储气瓶位置、加气口、加压阀、发动机仓,主要对各监测点进行控制,探测器安装于可燃气体最易泄露的地点,其核心部件为内置的可燃气体传感器,传感器监测空气中气体的浓度。探测器将传感器检测到的气体浓度转换成电信号,通过线缆传输到控制器,气体浓度越高,电信号越强,当气体浓度达到或超过报警控制器设置的报警点时,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一些嵌入式安装的报警器大都是采用可以卡设结构固定,卡设结构为活动设计,卡设结构位置设计与壳体壁面上,活动卡设结构的位置处会留有一定间隙,静电可通过间隙击打到线路板,很难起静电抗干扰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带静电防护的可燃气体漏气报警装置,其设置有U型槽结构,可有效的隔绝静电对检测电路板上MCU的干扰,提高了报警器的静电抗干扰性能。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带静电防护的可燃气体漏气报警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壳体的至少一对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贯穿所述侧壁的活动卡设结构;检测电路板,所述检测电路板通过所述固定装置固定连接于所述容纳腔内;防静电隔板,所述防静电隔板扣设于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并与所述活动卡设结构的位置相对应,用于封闭为设置所述活动卡设结构在所述侧壁上形成的开口;后侧板,所述后侧板卡设于所述壳体的背面。优选的,所述防静电隔板包括半封闭U型槽,所述半封闭U型槽设于所述检测电路板的上下两端。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柱,所述固定柱设于所述容纳腔的四角位置。优选的,所述检测电路板的四角位置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供所述固定柱对应位置穿设,且所述检测电路板嵌于所述半封闭U型槽之间。优选的,所述壳体的正面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上对应设置有所述检测电路板上各个指示灯的通孔,所述凹槽内设有面板标签,所述面板标签上设有与所述通孔对应的指示灯孔。优选的,还包括卡设口,所述卡设口连通所述容纳腔的上下内壁面。优选的,所述后侧板设有弹性卡设结构,所述弹性卡设结构至少部分卡设于所述卡设口,通过所述卡设口顶推所述弹性卡设结构卡设于所述卡设口的部分,以解除所述弹性卡设结构与所述卡设口的卡设状态。优选的,所述弹性卡设结构为卡勾,所述卡勾包括相连接的弹性连接部和勾合部,所述弹性连接部凸设于所述后侧板的上下表面,所述勾合部连接于所述弹性连接部背离所述后侧板的一侧,所述勾合部朝所述卡设口延伸,并设于所述卡设口的内壁面。优选的,所述勾合部的上表面由所述壳体外向内倾斜朝上设置。优选的,所述弹性卡设结构为弹性臂,所述弹性臂至少部分卡设于所述卡设口,所述弹性臂卡设于所述卡设口的部分凸设有弹性凸起,所述卡设口的周臂开设有卡设槽,所述弹性凸起卡设于所述卡设槽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设置有半封闭U型槽结构,可有效的隔绝静电对检测电路板上MCU的干扰,解决了MCU因静电重启的问题,提高了报警器的静电抗干扰性能。附图说明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带静电防护的可燃气体漏气报警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带静电防护的可燃气体漏气报警器的整体结构爆炸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带静电防护的可燃气体漏气报警器的另一整体结构爆炸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带静电防护的可燃气体漏气报警器的正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带静电防护的可燃气体报警器的A-A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带静电防护的可燃气体报警器的B-B剖视图。图中:1、壳体;2、检测电路板;3、防静电隔板;4、卡设口;5、弹性卡设结构;501、弹性连接部;502、勾合部;6、活动卡设结构;7、后侧板;8、通气孔;9、面板标签;10、通孔;11、固定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如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带静电防护的可燃气体漏气报警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内部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固定装置11,所述壳体1的至少一对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贯穿所述侧壁的活动卡设结构6;检测电路板2,所述检测电路板2通过所述固定装置11固定连接于所述容纳腔内;防静电隔板3,所述防静电隔板3扣设于所述壳体1的侧壁上并与所述活动卡设结构6的位置相对应,用于封闭为设置所述活动卡设结构6在所述侧壁上形成的开口;后侧板7,所述后侧板7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静电防护的可燃气体漏气报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1),所述壳体(1)的内部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固定装置(11),所述壳体(1)的至少一对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贯穿所述侧壁的活动卡设结构(6);/n检测电路板(2),所述检测电路板(2)通过所述固定装置(11)固定连接于所述容纳腔内;/n防静电隔板(3),所述防静电隔板(3)扣设于所述壳体(1)的侧壁上并与所述活动卡设结构(6)的位置相对应,用于封闭为设置所述活动卡设结构(6)在所述侧壁上形成的开口;/n后侧板(7),所述后侧板(7)卡设于所述壳体(1)的背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静电防护的可燃气体漏气报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所述壳体(1)的内部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固定装置(11),所述壳体(1)的至少一对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贯穿所述侧壁的活动卡设结构(6);
检测电路板(2),所述检测电路板(2)通过所述固定装置(11)固定连接于所述容纳腔内;
防静电隔板(3),所述防静电隔板(3)扣设于所述壳体(1)的侧壁上并与所述活动卡设结构(6)的位置相对应,用于封闭为设置所述活动卡设结构(6)在所述侧壁上形成的开口;
后侧板(7),所述后侧板(7)卡设于所述壳体(1)的背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静电防护的可燃气体漏气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静电隔板(3)包括半封闭U型槽,所述半封闭U型槽设于所述检测电路板(2)的上下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静电防护的可燃气体漏气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11)包括固定柱,所述固定柱设于所述容纳腔的四角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静电防护的可燃气体漏气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路板(2)的四角位置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供所述固定柱对应位置穿设,且所述检测电路板(2)嵌于所述半封闭U型槽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静电防护的可燃气体漏气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正面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上对应设置有所述检测电路板(2)上各个指示灯的通孔(10),所述凹槽内设有面板标签(9),所述面板标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映彪劳中建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通达汽车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