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分式互电容检测电路、芯片及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0379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8: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差分式互电容检测电路、芯片及设备,涉及互电容检测领域,包括放大器、反馈电容和第一开关,以及至少两个感应元件;至少两个感应元件相互并联,分别独立地连接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反馈电容的一端连接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反馈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放大器的输出端,形成第一反馈回路;第一开关的一端连接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第一开关的另一端连接放大器的输出端,形成第二反馈回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检测感应元件的互电容值,提高感应元件的有效互电容值的占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差分式互电容检测电路、芯片及设备
本技术涉及互电容检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差分式互电容检测电路、芯片及设备。
技术介绍
互电容检测技术应用范围广泛,如在触摸屏上检测手指触摸,或者在指纹识别过程中感测指纹纹路。图1是现有技术中基于互电容检测原理的感应元件阵列示意图,由于感应元件1内驱动电极TX与感应电极RX之间的感应电场随导体接近而减弱,因此,可通过检测感应元件1互电容值的变化量得知导体距离的远近。感应元件的互电容值包括本征互电容值和有效互电容值,其中,不受导体影响的互电容值为本征互电容值,随导体距离远近而变化的互电容值为有效互电容值。提高感应元件的有效互电容值的占比,能够增大检测电路输出信号量的放大倍数,以及降低对后续模数转换器的信号动态范围的要求。由于感应元件的有效互电容值是变化的,因此提高感应元件的有效互电容值的占比,需考虑如何减小感应元件的本征互电容值。现有技术主要是在检测电路中设置基础电容,通过基础电容值来抵消感应元件的本征互电容值,进而提高感应元件的有效互电容值的占比。然而,在检测电路中设置基础电容需要占据额外的芯片面积,增加了芯片成本。此外,基础电容固定在检测电路上,调节基础电容值需设置额外的调节电路,导致基础电容值不易调节,限制了芯片的使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差分式互电容检测电路,能够检测感应元件的互电容值,提高感应元件的有效互电容值的占比。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差分式互电容检测芯片。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差分式互电容检测设备。第一方面,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差分式互电容检测电路:包括放大器、反馈电容和第一开关,以及至少两个感应元件;至少两个感应元件相互并联,分别独立地连接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反馈电容的一端连接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反馈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放大器的输出端,形成第一反馈回路;第一开关的一端连接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第一开关的另一端连接放大器的输出端,形成第二反馈回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差分式互电容检测电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能够检测各个感应元件的互电容值;2.感应元件数量可调,易于扩展;3.能够通过差分方式提高感应元件的有效互电容值的占比;4.不需要额外设置基础电容,简化了检测电路的结构。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差分式互电容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二开关,第二开关与反馈电容串联,并与第一开关并联。通过设置第二开关,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差分式互电容检测电路能够进行累和计算,从而能够提高检测电路输出信号的信噪比。第二方面,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差分式互电容检测芯片,包括差分式互电容检测电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差分式互电容检测芯片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能够检测感应元件的互电容值;2.芯片内的差分式互电容检测电路无须设置基础电容,减小了芯片面积,降低了芯片成本。第三方面,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差分式互电容检测设备,包括差分式互电容检测芯片。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差分式互电容检测设备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能够检测感应元件的互电容值;2.设备内的差分式互电容检测芯片无须内置基础电容,降低了设备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基于互电容检测原理的一种感应元件阵列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差分式互电容检测电路的一具体实施例的原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差分式互电容检测电路的另一具体实施例的原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差分式互电容检测电路的另一具体实施例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构思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如果某一特征被称为“设置”、“固定”、“连接”、“安装”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设置、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设置、固定、连接、安装在另一个特征上。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涉及到“多个”,其含义是两个以上;如果涉及到“第一”、“第二”,应当理解为用于区分技术特征,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参照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基于互电容检测原理的一种感应元件阵列示意图。如图1所示,横向连接的菱形表示驱动电极TX,竖向连接的菱形表示感应电极RX,驱动电极TX与感应电极RX交叉的地方形成感应元件1。驱动电极TX与感应电极RX分别构成了感应元件1的两极。当导体接近感应元件时,影响了导体附近两个电极之间的耦合,从而改变了这两个电极之间感应元件的互电容值大小。由于感应元件内驱动电极与感应电极之间的感应电场随导体接近而减弱,因此,可通过检测感应元件互电容值的变化量得知导体距离的远近。实施例1参照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差分式互电容检测电路的一具体实施例的原理图。如图2所示,第一感应元件10和第二感应元件11并联,分别独立地连接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N;反馈电容C的一端连接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N,反馈电容C的另一端连接放大器的输出端VO,形成第一反馈回路;第一开关S1的一端连接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N,第一开关S1的另一端连接放大器的输出端VO,形成第二反馈回路。其中,第一感应元件10的互电容值Ca包括本征互电容值CMa和有效互电容值CTMa,第二感应元件11的互电容值Cb包括本征互电容值CMb和有效互电容值CTMb。CTM越大,表示导体越接近感应元件。第一感应元件10的驱动电极为TXa,第二感应元件11的驱动电极为TXb。复位阶段闭合S1,给TXa施加电压VTX1,给TXb施加电压VTX2,给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P施加工作电压VCM。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N和输出端VO的电压被复位,均为VCM,检测电路的总电荷量为:Q1=(VCM-VTX1)·(CMa-CTMa)+(VCM-VTX2)·(CMb-CTMb)(1)电荷转移阶段断开S1,给TXa施加电压VTX2,给TXb施加电压VTX1,由于放大器输入端的虚短路特性,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N的电压仍为VCM,输出端VO的电压为VOUT,反馈电容C的电容量为CF,检测电路的总电荷量为:根据电荷守恒,Q1=Q2,计算得到:由于感应元件的构造基本相同,小范围内的制程偏差也很小,因此距离相近的感应元件的本征互电容值非常近似,第一感应元件10和第二感应元件11的本征互电容值相互抵消,式(3)可简化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差分式互电容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放大器、反馈电容和第一开关,以及至少两个感应元件;/n至少两个所述感应元件相互并联,分别独立地连接所述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所述反馈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所述反馈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放大器的输出端,形成第一反馈回路;所述第一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所述第一开关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放大器的输出端,形成第二反馈回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差分式互电容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放大器、反馈电容和第一开关,以及至少两个感应元件;
至少两个所述感应元件相互并联,分别独立地连接所述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所述反馈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所述反馈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放大器的输出端,形成第一反馈回路;所述第一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所述第一开关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放大器的输出端,形成第二反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泽吕子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芯启航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