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质量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0311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8: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气质量传感器,至少包括保护壳、吸湿过滤器、空气质量传感组件及显示屏,所述空气质量传感组件直接镶嵌在保护壳内部的卡槽内,其中,所述空气质量传感组件主要包括感光元件、光源和传感数据处理器,所述感光元件直接嵌入到集尘管侧边的第一卡槽内,所述传感数据处理器安装在第一卡槽外部,所述光源安装在与第一卡槽相对位置的集尘管的另一侧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感光元件收集经光源照射到颗粒物上而产生的散射光,再通过传感数据处理器进行处理从而获得空气中颗粒物的含量,本装置结构简单,还设置有保护壳,有效的延长了传感器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空气质量检测的准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质量传感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传感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空气质量传感器。
技术介绍
早在20世纪初人类就己经开始研究室内空气质量了,1902年日本科学家绪方正规就在东京医学杂志上发表了关于日本房屋换气的论文「lay。伴随着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大气环境遭到的破坏越来越严重,不管是室内还是室外,人们的生活的空气质量每年都在下降,人们才开始真正关注到大气污染这一问题。1978年,“首届室内空气与气候国际会议”(TheFirst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IndoorAirandClimate)在丹麦的哥本哈根举行,现在该会议每3年举行一次,世界各国人民逐渐意识到室内空气污染的严重性以及解决室内气体污染问题的必要性。国内对室内空气质量的研究比国外要晚一点,我国对室内空气污染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主要针对二氧化碳等室内空气污染物。到了1980年,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开始分析室内空气污染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研究显示空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物质对人体的肺功能有着很大的影响。在2002年12月18日我国首次正式颁布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并于2003年3月1日正式在全国实施。意识到室内空气污染的严重性后,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外就开始研究室内有害气体的检测技术,生产研制检测室内有害气体的仪器。国内外各家科技公司以及研究所也对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仪进行了研究和设计,目前比较成熟的产品有美国ESC公司生产的z/zDl.系列手持式气体检测仪,这一检测仪可测量室内甲醛、氨气、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浓度,这些气体的测量量程分别能达到34ppm、200ppm、2000ppm,分辨率均可以到达0.1ppm;此外美国TSI仪器公司生产的室内环境综合检测仪:7565型掌上智能NP-8A型甲醛检测仪,可以检测二氧化碳浓度、一氧化碳浓度以及温湿度等参数;与此同时最近这些年德国、加拿大等国家也研制出了各式各样的空气质量检测仪,对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仪研究有很重要的参考意义。与国外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仪相比,我国自主生产的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仪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仍需要不断改进优化。例如北京华云仪器研究所研制的便携式甲醛检测仪,该仪器测量精度也可达到0.1ppm、测量范围为0-3ppm;长春小天鹅公司生产的GDYK-2085空气甲醛现场检测仪,测量范围为0-lppm,测量精度为0.1ppm。这些仪器精度较高,可靠性好,抗干扰能力强,但是测量范围小、操作流程复杂,需要专业的人员才可以操作,不适合推广到普通大众。目前,市面上常规的空气检测设备大多都存在直接与空气接触,不存在保护装置、或体积较大必须固定在某处进行使用,无法随意移动或测量不同环境的空气质量。中国专利CN204730407U公开了一种汽车空气质量传感器及汽车空调过滤器包括,风压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组件及传感数据处理器;所述风压传感器及所述空气质量传感组件的传感端同向设置,输出端与所述传感数据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传感数据处理器根据所述风压传感器及空气质量传感组件的感应输出值获取当前空气质量值。解决了汽车内部空气质量监控精度差、效率低的问题。通过集成风压传感器及空气质量传感组件为基本传感器检测单元,减小了传感器体积,从而,本技术中的汽车空气质量传感器可装配于汽车的空调过滤腔中,因此,可对汽车的过滤效果给予准确的检测,降低了汽车空调检测成本、提高了汽车内空气质量检测的有效性。但是,该专利空气检测元件直接暴露在环境中,较为敏感,受外界物体碰撞等因素干扰,另外该专利没有设置吸湿过滤器等保护构件,在一些湿度大的环境中,装置容易损坏老化,所测的数据也不够精确。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专利技术人做出本技术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技术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技术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
技术介绍
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空气质量传感器,至少包括集尘管和空气质量传感组件,所述空气质量传感组件至少包括分设于所述集尘管侧面的光源和感光元件,其中,所述光源与所述感光元件按照所述光源的出射光线直接射入所述感光元件的光线采集区域的方式进行设置,所述光源与所述感光元件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集尘管的下游设置有出气管,所述集尘管靠近所述出气管的侧面设置有光源卡槽,所述光源卡槽内连接有用于实现所述光源与所述光源卡槽可拆卸连接的光源固定卡板,所述光源的尾部还设有能够插入到两个相邻的光源固定卡板之间的外延卡板。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集尘管的上游设置有出气管,所述集尘管靠近所述进气管的侧面设置有感光卡槽,所述感光卡槽内设置有感光固定卡板和线孔,所述感光元件通过所述感光固定卡板与所述感光卡槽可拆卸地连接,所述集尘管与所述感光卡槽的连接处还设有与所述感光元件横截面大小一致的通孔。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空气质量传感组件和气体流通管道的外部设置有保护壳,所述进气管按照沿所述进气管的长度方向上的中轴线呈弧形弯曲的方式设置在所述保护壳内,在所述进气管与所述集尘管的连接处可拆卸地安装有吸湿过滤器。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与所述集尘管连接的出气管内可拆卸地设置有灰尘滤网。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保护壳的侧面嵌入安装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传感数据处理器信号连接,所述传感数据处理器连接在所述感光卡槽表面。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保护壳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可拆卸的侧板。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保护壳的底部设置与支撑结构连接的内螺纹管。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支撑结构是单脚架或三脚架。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出气管内还设置有带动通道内气体单向流动的排气风扇。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1、本技术设置有独特的空气质量传感组件结构,通过将感光元件和光源的安装位置按照彼此相对的方式进行设置,并且保证光源与感光元件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实现了光源的出射光线直线射入感光元件的光线采集区域,该空气质量传感组件的设置结构可以精确有效的采集到指定区域内存在的所有的颗粒物信息,具有比现有采集结构更高的尘埃识别效果,另外相对于常规空气质量监测,本装置的传感器结构的设置降低了对空间的需求。2、通过设置与集尘管连接的弧形进气管和吸湿过滤器,可以保护集尘管及空气质量传感组件免受极端天气的损伤,延长了相关传感器的寿命,同时还能对空气中携带的水分和类似树叶等障碍物隔离在外,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3、本装置设置有保护外壳,通过在保护壳内设置卡槽或螺丝孔,并设置有侧开口,在方便各构件的安装拆卸的同时,保护了各构件,实现本装置可室内外的多种环境运用的需求,通过卡槽的设置还便于单一部件的更换。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空气质量传感器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质量传感器,至少包括集尘管(7)和空气质量传感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质量传感组件(3)至少包括分设于所述集尘管(7)相对两侧的光源(31)和感光元件(32),其中,/n所述光源(31)与所述感光元件(32)按照所述光源(31)的出射光线直接射入所述感光元件(32)的光线采集区域的方式进行设置,并且所述光源(31)与所述感光元件(32)处于同一水平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质量传感器,至少包括集尘管(7)和空气质量传感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质量传感组件(3)至少包括分设于所述集尘管(7)相对两侧的光源(31)和感光元件(32),其中,
所述光源(31)与所述感光元件(32)按照所述光源(31)的出射光线直接射入所述感光元件(32)的光线采集区域的方式进行设置,并且所述光源(31)与所述感光元件(32)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质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管(7)的下游设置有出气管(8),所述集尘管(7)靠近所述出气管(8)的侧面设置有光源卡槽(11),所述光源卡槽(11)内连接有用于实现所述光源(31)与所述光源卡槽(11)可拆卸连接的光源固定卡板(111),所述光源(31)的尾部还设有能够插入到两个相邻的光源固定卡板(111)之间的外延卡板(31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质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管(7)的上游设置有进气管(6),所述集尘管(7)靠近所述进气管(6)的侧面设置有感光卡槽(12),所述感光卡槽(12)内设置有感光固定卡板(121)和线孔(122),所述感光元件(32)通过所述感光固定卡板(121)与所述感光卡槽(12)可拆卸地连接,所述集尘管(7)与所述感光卡槽(12)的连接处还设有与所述感光元件(32)横截面大小一致的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永术阳勇
申请(专利权)人:德能森智能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