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水排放监测取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10257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8: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废水排放监测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通废水源的第一管道、连通收集池的第二管道、检测所述废水的电极和所述废水取样的取样机构;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相互连通;所述电极通过密封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二管道上;所述第一管道内设置有螺旋板;所述取样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二管道上。解决了现有方案造成的废水池中废水的组织分布不均匀虽采用多个位置进行PH检测但仍然存在检测不准确的问题和采用抽水泵进行取样废水取样量无法控制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水排放监测取样装置
本技术涉及废水监测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废水排放监测取样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的,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都会产生大量的废水,这些废水如果不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废水经过处理前需要对废水进行取样监测,以便于对其进行废水处理之后再进行排放,减少对大自然的危害。对废水进行的监测需要先取样再进行检测,现有的污水取样设备简陋,且取样繁琐检测结果不准确。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变得至关重要。现有的方案,采用抽水泵将废水池的废水抽出进行取样。废水PH值监测时,采用检测设备在废水池的多个位置进行检测。这样的方案存在以下问题:(1)废水池中废水的组织分布不均匀,虽采用多个位置进行PH检测,但仍然存在检测不准确的问题;(2)采用抽水泵进行取样,废水取样量无法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废水排放监测取样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废水池中废水的组织分布不均匀虽采用多个位置进行PH检测但仍然存在检测不准确的问题和采用抽水泵进行取样废水取样量无法控制等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废水排放监测取样装置;包括连通废水源的第一管道、连通收集池的第二管道、检测所述废水的电极和废水取样的取样机构;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相互连通;所述电极通过密封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二管道上;所述第一管道内设置有螺旋板;所述取样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二管道上。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管道开设有连通所述废水源的进水口;所述第二管道开设有连通所述收集池的出水口。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螺旋板靠近所述进水口的一端开设有螺旋槽。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电极呈一定角度倾斜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道上;所述电极的检测端嵌入所述第二管道内。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管道上开设有安装所述密封装置的安装孔;所述密封装置包括薄膜和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的安装环;所述薄膜并列设置于所述安装环的内圈;围绕所述安装环的外圈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二管道嵌入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电极穿过所述薄膜。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安装槽设置有密封所述安装孔的密封环;所述密封环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的两侧。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还包括调节所述电极倾斜角度的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道上的调节板、开设在所述调节板上的圆弧孔和移动设置在圆弧孔内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连接所述电极;所述调节杆带动所述电极沿所述圆弧孔移动;所述调节杆上设置有固定所述调节杆的螺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取样机构包括连通所述第二管道的取样管道和沿所述取样管道内移动的取样销;所述取样销开设有储存所述废水的取样槽;所述取样销设置有密封所述取样管道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所述取样销上靠近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取样销上开设有连通通道;所述连通通道分别连通所述第二管道和所述取样槽;所述取样销内设置有密封所述连通通道的密封杆;所述密封杆旋转设置在所述取样销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废水排放监测取样装置采用电极对废水进行监测。采用取样机构实现定量取样和持续取样。废水排放监测取样装置带来了如下效果:(1)通过螺旋板使得废水流动时废水内组织更加均匀,电极对废水的检测更加准确;(2)通过取样槽使得可以实现定量取样,通过旋转密封杆可以实现废水的持续取样,可以满足不同的取样要求;(3)通过密封装置保证了电极与第二管道之间的密封性,避免废水的泄漏;(4)通过调节装置调节电极的倾斜角度,电极的检测端直接接触废水,使得电极的检测结果更加准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取样机构的俯视结构图。图中:1、第一管道;11、螺旋板;12、进水口;13、螺旋槽;2、第二管道;21、安装孔;22、薄膜;23、安装环;24、安装槽;25、密封环;26、出水口;3、电极;4、取样机构;41、取样管道;42、取样销;43、取样槽;44、密封圈;45、连通通道;46、密封杆;5、密封装置;6、调节装置;61、调节板;62、圆弧孔;63、调节杆;64、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取样机构的俯视结构图。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废水排放监测取样装置。图中X的方向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的上端,图中Y的方向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的右端。废水排放监测取样装置包括连通废水源的第一管道1、连通收集池的第二管道2、检测废水的电极3和废水取样的取样机构4。第一管道1与第二管道2相互连通。电极3通过密封装置5安装在第二管道2上。第一管道1内设置有螺旋板11。取样机构4安装在第二管道2上。第一管道1的左端连通废水源。第一管道1的右端连通第二管道2的左端。第二管道2的右端连通收集池。第一管道1为左右方向设置。第二管道2为左右方向设置。废水从废水源流出,经过废水排放监测取样装置后流入收集池。第一管道1开设有连通废水源的进水口12。第二管道2开设有连通收集池的出水口26。第一管道1的左端开设有进水口12。第二管道2的右端开设有出水口26。废水源的废水通过进水口12流入第一管道1内。废水从第一管道1的左端流入第一管道1的右端,废水从第二管道2的左端流入第二管道2的右端。废水通过出水口26流入收集池内。螺旋板11靠近进水口12的一端开设有螺旋槽13。螺旋板11左右方向设置在第一管道1内。螺旋板11的外端连接第一管道1的内表面。通过螺旋板11使得第一管道1形成螺旋形通道。废水通过螺旋形通道从第一管道1的左端流到第一管道1的右端。通过螺旋形通道使得废水流动时呈螺旋流动,使得废水内组织更加均匀,电极3对废水的检测更加准确。废水在螺旋形通道内流动时,废水流速较慢。在螺旋板11的左表面开设螺旋槽13。螺旋槽13对废水有疏导的作用,可以提高螺旋形通道内废水的流速。电极3呈一定角度倾斜设置在第二管道2上。电极3的检测端嵌入第二管道2内。优选的,电极3为PH电极。电极3设置在第二管道2的上端。电极3的下端为电极3的检测端。电极3的下端嵌入第二管道2内。电极3为PH电极,PH电极型号的选择属于公知常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装置的工作情况选择,例如可以选型号为SIN-PH160的PH电极。第二管道2上开设有安装密封装置5的安装孔21。密封装置5包括薄膜22和安装在安装孔21内的安装环23。薄膜22并列设置于安装环23的内圈。围绕安装环23的外圈开设有安装槽24。第二管道2嵌入安装槽24内。电极3穿过薄膜22。安装槽24设置有密封安装孔21的密封环25。密封环25相对设置于第二管道2的两侧。安装孔21开设于第二管道2的上表面。安装环23的外圆表面开设有安装槽24。当安装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废水排放监测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通废水源的第一管道(1)、连通收集池的第二管道(2)、检测所述废水的电极(3)和废水取样的取样机构(4);所述第一管道(1)与所述第二管道(2)相互连通;所述电极(3)通过密封装置(5)安装在所述第二管道(2)上;所述第一管道(1)内设置有螺旋板(11);所述取样机构(4)安装在所述第二管道(2)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水排放监测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通废水源的第一管道(1)、连通收集池的第二管道(2)、检测所述废水的电极(3)和废水取样的取样机构(4);所述第一管道(1)与所述第二管道(2)相互连通;所述电极(3)通过密封装置(5)安装在所述第二管道(2)上;所述第一管道(1)内设置有螺旋板(11);所述取样机构(4)安装在所述第二管道(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排放监测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1)开设有连通所述废水源的进水口(12);所述第二管道(2)开设有连通所述收集池的出水口(2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水排放监测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板(11)靠近所述进水口(12)的一端开设有螺旋槽(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排放监测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3)呈一定角度倾斜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道(2)上;所述电极(3)的检测端嵌入所述第二管道(2)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排放监测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道(2)上开设有安装所述密封装置(5)的安装孔(21);所述密封装置(5)包括薄膜(22)和安装在所述安装孔(21)内的安装环(23);所述薄膜(22)并列设置于所述安装环(23)的内圈;围绕所述安装环(23)的外圈开设有安装槽(24);所述第二管道(2)嵌入所述安装槽(24)内;所述电极(3)穿过所述薄膜(22)。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熠王志杰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华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