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储热单元,包括:一储热装置,其内并列设有两个独立的换热空间,每个换热空间的顶部均设有供气体通过的开口;一排灰通道,其设置于储热装置的底部,用于将两个换热空间连通,其中段的底部设有卸灰阀;其中,一个换热空间、排灰通道和另一个换热空间依次构成气体的流动通道,每个换热空间用于对气体储热或放热,排灰通道用于提供气体中灰尘的沉积空间,卸灰阀用于将沉积的灰尘排出。解决了现有储热设备主要适用于洁净气体、对于含尘烟气换热时无法排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合式储热单元
本技术属于储热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储热单元。
技术介绍
现有的气体储热设备主要有蓄热式热风炉、电储热设备和联合循环燃气轮机(CCGT)电厂中的储热设备。热风炉用于钢铁行业中,用来提高预燃空气温度,其顶部或侧部自带燃烧器,充热时使用煤气燃烧后的气体作为热源,较为洁净,直接将其储热部分用于含尘烟气中会发生堵塞的情况。电储热产品充热时使用电加热棒直接加热空气,热源温度达1000℃,放热时通过气-水换热器产出热水温度不足100℃,材料可利用温差较大,易于实现储放热,而目前用于余热调峰的储热设备通常要求充热时平均烟气温度380℃,最低释热温度300℃,由于温差较小,实现难度大,且电储热产品也不适用于热源为含尘烟气的情况。联合循环燃气轮机(CCGT)电厂中,增加储热系统可以解耦电和热,在电力需求高的时候,将多余的热储存至TES系统。然后,当电力需求较低时,TES产生的热能通过锅炉产生蒸汽供给用户。该储热装置主要由储热材料、保温材料及贮存容器组成,已经在德国斯图加特DLR的一个测试平台上进行了理论和实验测试,证实可以实现余热调峰,但该设备依然无法实现排尘的功能,无法在含尘量较大的水泥窑等场景下中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式储热单元,以解决现有储热设备对于含尘烟气换热时无法除尘的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组合式储热单元,包括:一储热装置,其内并列设有两个独立的换热空间,每个换热空间的顶部均设有供气体通过的开口;<br>一排灰通道,其设置于储热装置的底部,并将两个换热空间连通,其底部设有卸灰阀;其中,一个换热空间、排灰通道和另一个换热空间依次构成气体的流动通道,每个换热空间用于对气体储热或放热,排灰通道用于提供气体中灰尘的沉积空间,并通过卸灰阀将灰尘排出。进一步的,每个换热空间的顶部均连通设有均流器,均流器包括:一气体通道,为空心腔体结构;一均流台体结构,为与气体通道连通的上小下大的空心台体结构,其内部设有横纵交错的多个梯形隔板,隔板之间形成用于均流气体的气体流通通道。进一步的,排灰通道包括由外向内依次间隔排列设置的三层弧形板,其中位于内部的两层弧形板的底部均匀设有多个排灰孔,位于最外侧的弧形板的底部向外凸出设有排灰槽,三层弧形板的顶部与储热装置的底部连通。进一步的,排灰槽设置于最外侧弧形板的中间的底部,其延伸方向与弧形板的弦长方向垂直。进一步的,储热装置内设置竖直隔板,以隔离出两个独立的换热空间。进一步的,储热装置内的储热体为堆积黏土砖储热体、格子砖储热体、棒束式储热体、平板式储热体、管壳式储热体其中的一种或者数种组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储热装置下设置排灰通道,在对气体进行储热的同时还可以进行排灰,适用于含尘量较大的水泥窑和钢铁生产线,换热的过程中易于排尘且不会发生堵塞。同时,本技术的高度较低,便于安装和检修,内部流场的均匀性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组合式储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组合式储热单元的均流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组合式储热单元的排灰通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组合式储热单元的排灰通道各部分结构的爆炸示意图。其中,1.基础支架,2.储热装置,4.均流器,5.排灰通道,7.卸灰阀,8.隔板,41.气体通道,42.均流台体结构,51.弧形板,52.排灰孔,53.排灰槽,54.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组合式储热单元,如图1所示,包括固定在基础支架1之上的储热装置2,和设置在储热装置2底部的排灰通道5。储热装置2内并列设有两个独立的换热空间,每个所述换热空间的顶部均设有供气体通过的开口。排灰通道5设置于储热装置2的底部,用于将两个所述换热空间连通,排灰通道5中段的底部向下设有卸灰阀7。其中,一个换热空间、排灰通道5和另一个换热空间依次构成气体的流动通道,每个所述换热空间用于对气体储热或放热,所述排灰通道5用于提供气体中灰尘的沉积空间。换热后的气体经过排灰通道5,在重力作用下经各个排灰孔52沉积至底部排灰槽53,并通过其底部的卸灰阀7排出。如图2所示,每个换热空间的顶部均设有均流器4,均流器4包括贯通的气体通道41和均流台体结构42。气体通道41为空心腔体结构;均流台体42为与所述气体通道连通的上小下大的空心台体结构,其内部设有横纵交错的多个竖直向的梯形隔板,隔板之间形成用于均流气体的竖直向的气体流通通道。横纵交错的隔板设计,可以使得进出均流器4的气体更均匀。均流器4有两个,一个为气体进口,另一个即为气体出口,储热和放热阶段进口和出口互换。气体的流动路径为,从一个均流器4进入,经一个换热空间换热,再进入排灰通道5排灰,最后经另一个换热空间换热,再经另一个均流器4排出,即完成。如果气体是高温气体即在换热空间内进行储热,如果气体是低温气体,则在换热空间内进行放热。如果气体是含尘烟气则会有灰尘沉积于排灰通道5,并由此排出;如果气体是纯净烟气也同样适用于本技术的组合式储热单元。如图3和图4所示,排灰通道5包括由外向内依次间隔排列的三层弧形板51,其中位于内部的两层弧形板51的底部均匀设有多个排灰孔52,位于最外侧的弧形板51的底部向外凸出设有排灰槽53,三层所述弧形板51的顶部与所述储热装置2的底部连通;所述排灰通道5的两侧通过挡板54密封。使用过程为:气体经换热空间进入排灰通道5的三层弧形板51,灰尘在重力作用下经多个排灰孔52落入排灰槽53,最后由卸灰阀7排出。排灰槽53水平设置于最外侧所述弧形板51的中间的底部,其延伸方向与所述弧形板51的弦长方向垂直。储热装置2的储热体包括的两个换热空间可以是间隔设置的两个,也可以是在储热装置中通过设置竖直隔板8而隔离出的两个独立的换热空间。储热装置2内的换热体用于对通过其的气体进行换热,可以为堆积黏土砖储热体、格子砖储热体、棒束式储热体、平板式储热体、管壳式储热体中的一种或者数种组合。组合式储热单元的使用方法为:一个均流器4接收气体,并将其输送至与其连通的储热装置2的一个换热空间;该换热空间接收气体,并对其进行一次换热;排灰通道接收经一次换热后的气体,并接收从气体中沉降的灰尘;另一换热空间接收经排灰通道传送来的气体,并对其进行二次换热;另一均流器4将经二次换热后的气体排出。组合式储热单元在换热工况时、和储热工况时的气体流动路径相反。储热时高温气流进入均流器4增大流通面积后,进入储热装置2中的一换热空间;所述换热空间通道接收气体,并对其进行一次换热,气体温度降低,储热体温度升高;气体通过排灰通道5,密度大于空气的烟尘由于离心力作用被甩至挡板,通过小孔而落至灰斗;随后气体通过另一换热空间接,并对其进行二次换热,气体温度进一步降低,储热体温度升高;气体流入另一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组合式储热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储热装置(2),其内并列设有两个独立的换热空间,每个所述换热空间的顶部均设有供气体通过的开口;/n一排灰通道(5),其设置于储热装置(2)的底部,并将两个所述换热空间连通,其底部设有卸灰阀(7);/n其中,一个换热空间、排灰通道(5)和另一个换热空间依次构成气体的流动通道,每个所述换热空间用于对气体储热或放热,所述排灰通道(5)用于提供气体中灰尘的沉积空间,并通过所述卸灰阀(7)将灰尘排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组合式储热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储热装置(2),其内并列设有两个独立的换热空间,每个所述换热空间的顶部均设有供气体通过的开口;
一排灰通道(5),其设置于储热装置(2)的底部,并将两个所述换热空间连通,其底部设有卸灰阀(7);
其中,一个换热空间、排灰通道(5)和另一个换热空间依次构成气体的流动通道,每个所述换热空间用于对气体储热或放热,所述排灰通道(5)用于提供气体中灰尘的沉积空间,并通过所述卸灰阀(7)将灰尘排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储热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换热空间的顶部均连通设有均流器(4),所述均流器(4)包括:
一气体通道(41),为空心腔体结构;
一均流台体结构(42),为与所述气体通道连通的上小下大的空心台体结构,其内部设有横纵交错的多个竖直向的梯形隔板,所述隔板之间形成用于均流气体的竖直向的气体流通通道。
3.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雄,陈久林,倪瑞涛,段洋,刘刚,
申请(专利权)人:思安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