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熔炼炉环集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10080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熔炼炉环集风系统,其包括熔炼炉、多个渣包、环集主管、环集风机以及第一风管,每一渣包通过一溜槽与熔炼炉的轴向端部连通,溜槽与熔炼炉的连接端上方设有第一环集烟罩,渣包的外部包裹一第二环集烟罩,第一环集烟罩和第二环集烟罩分别通过环集支管与环集主管连通,环集主管的一端口与环集风机的吸风口连接,熔炼炉的轴向端部通过第一风管与环集风机的出风口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溜槽和熔炼炉连接处溢出的环集烟气被设置在上方的第一环集烟罩收集,渣包内的熔炼渣的环集烟气溢出被第二环集烟罩收集,环集风机将上述环集烟气通过第一风管送入到熔炼炉内作为二次风使用,避免了烟气逸散到空气中造成污染,减轻后续脱硫系统负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熔炼炉环集风系统
本技术涉及金属冶炼
,特别是涉及一种熔炼炉环集风系统。
技术介绍
铜冶炼中SO2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在生产过程中SO2会随着熔体倒出炉体时逸散到空气中,从而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和腐蚀周围建筑物,因此需对这些逸散到空气的环集烟气进行集中处理。由于这些环集烟气杂质超标环集烟气量大、SO2浓度低且易波动,环保上不允许直接排放,传统的处理方法是将这些环集烟气通过环集系统收集后再送入脱硫系统处理,脱硫系统处理的成本较高,增加了项目的投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熔炼炉环集风系统,既能避免环集烟气逸散到空气中,又能减轻后续环集脱硫系统负荷从而降低处理成本。本技术提出一种熔炼炉环集风系统,包括熔炼炉、多个渣包、环集主管、环集风机以及第一风管,每一所述渣包通过一溜槽与所述熔炼炉的轴向端部连通,所述溜槽与所述熔炼炉的连接端上方设有第一环集烟罩,所述渣包的外部包裹一第二环集烟罩,所述第一环集烟罩和所述第二环集烟罩分别通过环集支管与所述环集主管连通,所述环集主管的一端口与所述环集风机的吸风口连接,所述熔炼炉的轴向端部通过所述第一风管与所述环集风机的出风口连接。根据本技术提出的熔炼炉环集风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设置第一环集烟罩和第二环集烟罩收集排渣过程中产生的环集烟气,溜槽和熔炼炉的连接端处溢出的环集烟气被设置在上方的第一环集烟罩收集,渣包内的熔炼渣溢出的环集烟气被设置在上方的第二环集烟罩收集,环集风机将环集烟气收集好再通过第一风管送入到熔炼炉内作为二次风使用避免了环集烟气逸散到空气中造成污染,且省去了增设熔炼二次风机,同时减轻后续脱硫系统负荷,送入熔炼炉中的环集烟气可以燃烧熔炼炉烟气中的单体硫和一氧化碳,,降低了运行成本。另外,根据本技术提供的熔炼炉环集风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管靠近所述环集风机的位置连通一第二风管,所述第二风管用于输送环集烟气至烟气净化系统,所述第一风管上设有第一气动切断阀,所述第二风管上设有第二气动切断阀。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管设有多个分支风管,多个所述分支风管分别与所述第一风管连通,所述分支风管沿所述熔炼炉的轴向分布,且多个所述分支风管设置在所述熔炼炉的两侧。进一步地,所述环集主管的管径自连接所述环集支管的一端向连接所述环集风机的一端逐渐增大。进一步地,所述环集支管的管径小于所述环集主管的最小管径。进一步地,所述熔炼炉两侧分别设置一排二次风口,所述二次风口位于所述熔炼炉内的熔体之上,所述第一风管与所述二次风口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熔炼炉轴向的端部设有排渣口,所述溜槽与所述熔炼炉的排渣口连接。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熔炼炉环集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熔炼炉环集风系统的平面布置图;10、熔炼炉;20、渣包;30、环集主管;40、环集风机;50、第一风管;51、第一气动切断阀;52、分支风管;60、溜槽;70、第一环集烟罩;80、第二环集烟罩;90、环集支管;100、第二风管;101、第二气动切断阀。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请参照图1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熔炼炉环集风系统,包括熔炼炉10、多个渣包20、环集主管30、环集风机40以及第一风管50,每一所述渣包20通过一溜槽60与所述熔炼炉10的轴向端部连通,所述溜槽60与所述熔炼炉10的连接端上方设有第一环集烟罩70,所述渣包20的外部包裹一第二环集烟罩80,所述第一环集烟罩70和所述第二环集烟罩80分别通过环集支管90与所述环集主管30连通,所述环集主管30的一端口与所述环集风机40的吸风口连接,所述熔炼炉10的轴向端部通过所述第一风管50与所述环集风机40的出风口连接。本技术的工作过程为:请参照图2所示,箭头指示的是环集烟气的走向,熔炼炉10中产生的熔炼渣通过溜槽60输送到渣包20内收集,在运转熔炼渣的过程,环集风机40启动产生负压,溜槽60和熔炼炉10的连接端处溢出的环集烟气被设置在上方的第一环集烟罩70收集,后环集烟气吸入环集支管90中,再经过环集主管30并从第一风管50排出进入到熔炼炉10内,这部分的环集烟气可用于侧吹熔炼炉10作为二次风使用,环集烟气进入熔炼炉10内可以燃烧其烟气中的单体硫及一氧化碳,第二环集烟罩80罩住渣包20,渣包20内的熔炼渣的环集烟气溢出被第二环集烟罩80收集,环集风机40启动产生负压将环集烟气从第二环集罩中吸入环集支管90内,再进入环集主管30并从第一风管50中排出进入到熔炼炉10内继续使用。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设置第一环集烟罩70和第二环集烟罩80收集排渣过程中产生的环集烟气,溜槽60和熔炼炉10的连接端处溢出的环集烟气被设置在上方的第一环集烟罩70收集,渣包20内的熔炼渣的环集烟气溢出被第二环集烟罩80收集,环集风机40将环集烟气收集好再通过第一风管50进入到熔炼炉10内作为二次风使用,避免了环集烟气逸散到空气中造成污染,且省去了增设熔炼二次风机,同时减轻后续脱硫系统负荷,送入熔炼炉10中的环集烟气可以燃烧熔炼炉10烟气中的单体硫和一氧化碳,降低了运行成本。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管50靠近所述环集风机40的位置连通一第二风管100,所述第一风管50上设有第一气动切断阀51,所述第二风管100上设有第二气动切断阀101。当所述熔炼炉10无法消耗环集烟气时,关闭第一气动切断阀51,开启第二气动切断阀101,将环集烟气通过所述第二风管100输送至烟气净化系统。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管50设有多个分支风管52,多个所述分支风管52分别与所述第一风管50连通,所述分支风管52沿所述熔炼炉10的轴向分布,多个所述分支风管52在所述熔炼炉10两侧一字排开。为了将熔炼炉10内部烟气中的单体硫和一氧化碳充分燃烧,在第一风管50的端部分设出多个分支风管52,多个分支风管52从熔炼炉10两侧输送环集烟气到熔炼炉10内,利于将环集烟气与熔炼炉10内部烟气中的单体硫和一氧化碳充分接触,从而达到充分燃烧。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环集主管30的管径自连接所述环集支管90的一端向连接所述环集风机40的一端逐渐增大。所述环集支管90的管径小于所述环集主管30的最小管径。在本技术的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熔炼炉环集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熔炼炉、多个渣包、环集主管、环集风机以及第一风管,每一所述渣包通过一溜槽与所述熔炼炉的轴向端部连通,所述溜槽与所述熔炼炉的连接端上方设有第一环集烟罩,所述渣包的外部包裹一第二环集烟罩,所述第一环集烟罩和所述第二环集烟罩分别通过环集支管与所述环集主管连通,所述环集主管的一端口与所述环集风机的吸风口连接,所述熔炼炉的轴向端部通过所述第一风管与所述环集风机的出风口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熔炼炉环集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熔炼炉、多个渣包、环集主管、环集风机以及第一风管,每一所述渣包通过一溜槽与所述熔炼炉的轴向端部连通,所述溜槽与所述熔炼炉的连接端上方设有第一环集烟罩,所述渣包的外部包裹一第二环集烟罩,所述第一环集烟罩和所述第二环集烟罩分别通过环集支管与所述环集主管连通,所述环集主管的一端口与所述环集风机的吸风口连接,所述熔炼炉的轴向端部通过所述第一风管与所述环集风机的出风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炼炉环集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管靠近所述环集风机的位置连通一第二风管,所述第一风管上设有第一气动切断阀,所述第二风管上设有第二气动切断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炼炉环集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管设有多个分支风管,多个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柳袁剑平廖文江王涛罗静黄曙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瑞林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