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脚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9770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一种马达脚座包含一马达固定部、一第一支撑部以及一第二支撑部。马达固定部沿一第一方向延伸,并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一第一侧边与一第二侧边。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一体成型地连结于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并分别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锁孔与多个第二安装锁孔。第一安装锁孔贯穿第一支撑部的第一吸振脚与第一支撑部本体,第二安装锁孔贯穿第二支撑部的第二吸振脚与第二支撑部本体。其中,第二支撑部与第一支撑部以及马达固定部更围构出一垫高空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马达脚座,可以通过分离式的设计来减少加工设备的需求,且仅保留马达连接处的留料来减少加工时间与降低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马达脚座
本技术涉及一种马达脚座,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安装马达装置的马达脚座。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在现有技术中,马达通常是通过具有脚座的马达框架进行安装固定,或者是通过设有脚座的托架进行安装固定。然而,由于传统的马达脚座是与框架或托架一体成型,但因脚座为重要的安装固定结构,因此脚座必须留料进行加工,以确保尺寸合规,但此种做法就必须依脚座部件的大小寻找合适的加工设备,大型马达为了加工脚座就须找更大型机台,进而因使用大型设备而造成加工成本的增加。承上所述,为了改善脚座的加工需要依脚座大小寻找加工设备的问题,现有的技术更采用了脚座分离式的方法,但此方法除了需要加工脚座的底面外,还因脚座与马达框架或托架分离而需要另外加工脚座与马达框架或托架连接的连接面,进而因加工工时增加而造成人工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在现有技术中,脚座与框架或托架一体化的设计,需要尺寸相对应的加工设备来进行加工,导致越大尺寸的马达框架或马达托架加工不易,而脚座分离式的马达框架或马达托架又因为脚座需要进行安装面加工与连接面加工,导致加工工时与成本相对地增加;缘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达脚座,可以通过分离式的设计来减少加工设备的需求,且仅保留马达连接处的留料来减少加工时间与降低人工成本。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所采用的必要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马达脚座,包含一马达固定部、一第一支撑部以及一第二支撑部。马达固定部系沿一第一方向延伸,并具有沿该第一方向延伸的一第一侧边与一第二侧边。第一支撑部一体成型地连结于该第一侧边,并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锁孔,且该第一支撑部包含一第一支撑部本体以及多个第一吸振脚。第一支撑部本体具有一第一支撑底面。多个第一吸振脚系自该第一支撑底面一体成型地延伸出,且每一该些第一安装锁孔系贯穿该些第一吸振脚的一者与该第一支撑部本体。第二支撑部一体成型地连结于该第二侧边,并开设有多个第二安装锁孔,且该第二支撑部包含一第二支撑部本体以及多个第二吸振脚。第二支撑部本体系具有一第二支撑底面。多个第二吸振脚系自该第二支撑底面一体成型地延伸出,且每一该些第二安装锁孔系贯穿该些第二吸振脚的一者与该第二支撑部本体。其中,该第二支撑部与该第一支撑部以及该马达固定部更围构出一垫高空间。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中,该马达固定部包含一固定部本体与多个连结凸台,该固定部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一固定部顶面与一固定部底面,该些连结凸台分别一体成型地自该固定部顶面延伸出。在上述必要技术手段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中,马达脚座还包含多个吸振脚套接垫,该些吸振脚套接垫系分别紧密套设固定于该些第一吸振脚与该些第二吸振脚。较佳者,每一该些吸振脚套接垫开设有一穿孔,该些吸振脚套接垫的该穿孔分别对应地连通于该些第一安装锁孔与该些第二安装锁孔中的一者。如上所述,由于本技术的马达脚座是利用马达固定部来供使用者固接马达装置,然后再利用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来锁固于安装面,因此使用者可以单独地对马达脚座进行加工,且由于第一支撑部的第一吸振脚与第二支撑部的第二吸振脚已分别设有第一安装锁孔与第二安装锁孔,因此使用者在加工时,仅需对马达固定部进行加工,借此,本技术确实可以有效的通过分离式的设计来减少加工设备的需求,且能减少加工时间而相对地降低人工成本。此外,由于第一支撑部包含有多个第一吸振脚,而第二支撑部包含有多个第二吸振脚,因此当锁固于马达固定部的马达装置运作时,马达装置产生的振动会通过马达固定部分别传送至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然后再分别通过第一吸振脚与第二吸振脚分散振动的能量,可以有效地降低安装面所接收到的振动力道。本技术所采用的具体实施例,将通过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图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显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马达脚座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是显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马达脚座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显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马达脚座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图2的A-A剖面示意图;图5是显示马达固定部被钻孔的剖面示意图;以及图6是显示马达装置通过本技术的马达脚座固定于安装面的平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马达脚座1:马达固定部11:固定部本体111:第一侧边112:第二侧边113:固定部顶面114:固定部底面12,13:连结凸台121,131:锁孔2:第一支撑部21:第一支撑部本体211:第一支撑顶面212:第一支撑底面22:第一吸振脚221:第一安装锁孔3:第二支撑部31:第二支撑部本体311:第二支撑顶面312:第二支撑底面32:第二吸振脚321:第二安装锁孔4:吸振脚套接垫41:穿孔200:马达装置300:安装面D1:第一方向D2:第二方向S:垫高空间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4,图1是显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马达脚座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是显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马达脚座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显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马达脚座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图2的A-A剖面示意图。如图所示,一种马达脚座100包含一马达固定部1、一第一支撑部2、一第二支撑部3以及四个吸振脚套接垫4(图中仅标示一个)。马达固定部1包含一固定部本体11以及二连结凸台12与13,固定部本体11沿一第一方向D1延伸,并具有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一第一侧边111与一第二侧边112,且固定部本体11更具有相对设置的一固定部顶面113与一固定部底面114。连结凸台12与13是分别一体成型地自固定部顶面113延伸出,并分别沿第一方向D1延伸。第一支撑部2包含一第一支撑部本体21与二第一吸振脚22(图中仅标示一个)。第一支撑部本体21一体成型地连结于第一侧边111,并具有相对设置的一第一支撑顶面211与一第一支撑底面212。二第一吸振脚22分别一体成型地自第一支撑底面212延伸出;其中,每一第一吸振脚22更开设有一第一安装锁孔221(图中仅标示一个),第一安装锁孔221是自第一吸振脚22贯通至第一支撑部本体21的第一支撑顶面211。第二支撑部3包含一第二支撑部本体31与二第二吸振脚32(图中仅标示一个)。第二支撑部本体31一体成型地连结于第二侧边112,并具有相对设置的一第二支撑顶面311与一第二支撑底面312。二第二吸振脚32分别一体成型地自第二支撑底面312延伸出;其中,每一第二吸振脚32更开设有一第二安装锁孔321(图中仅标示一个),第二安装锁孔321是自第二吸振脚32贯通至第二支撑部本体31的第二支撑顶面311。此外,由于第一支撑部2与第二支撑部3是分别一体成型地连结于马达固定部1的第一侧边111与第二侧边112,因此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马达脚座,其特征在于,包含:/n马达固定部,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n第一支撑部,一体成型地连结于所述第一侧边,并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锁孔,且所述第一支撑部包含:/n第一支撑部本体,具有第一支撑底面;以及/n多个第一吸振脚,自所述第一支撑底面一体成型地延伸出,且每一所述第一安装锁孔贯穿所述多个第一吸振脚的一者与所述第一支撑部本体;以及/n第二支撑部,是一体成型地连结于所述第二侧边,并开设有多个第二安装锁孔,且所述第二支撑部包含:/n第二支撑部本体,具有第二支撑底面;以及/n多个第二吸振脚,自所述第二支撑底面一体成型地延伸出,且每一所述第二安装锁孔贯穿所述多个第二吸振脚的一者与所述第二支撑部本体;/n其中,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以及所述马达固定部围构出垫高空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达脚座,其特征在于,包含:
马达固定部,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
第一支撑部,一体成型地连结于所述第一侧边,并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锁孔,且所述第一支撑部包含:
第一支撑部本体,具有第一支撑底面;以及
多个第一吸振脚,自所述第一支撑底面一体成型地延伸出,且每一所述第一安装锁孔贯穿所述多个第一吸振脚的一者与所述第一支撑部本体;以及
第二支撑部,是一体成型地连结于所述第二侧边,并开设有多个第二安装锁孔,且所述第二支撑部包含:
第二支撑部本体,具有第二支撑底面;以及
多个第二吸振脚,自所述第二支撑底面一体成型地延伸出,且每一所述第二安装锁孔贯穿所述多个第二吸振脚的一者与所述第二支撑部本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联馨何明特谢弼任
申请(专利权)人:东元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