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压型控制球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9707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阀门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稳压型控制球阀。该稳压球阀包括阀体,阀体两端包括流入道和流出道,流入道和流出道之间设置阀腔;阀腔内部设置用于控制启闭的阀球体,阀体中还设置稳压腔;稳压腔由相互连通的上腔体和下腔体构成,上腔体中设置稳压活塞,稳压活塞上端固定连接阀座,阀座与上腔体顶部连接处设置密封圈;阀座上方连接用于调节流入道通量的稳压阀片;下腔体与流入道通过导管连通,下腔体下方设置稳压调节手柄,稳压调节手柄通过贯穿下腔体的稳压调节杆与稳压活塞下部相抵。该控制球阀中含有稳压装置,可以对球阀中流体的流入量进行控制,防止管道中的流体通量异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稳压型控制球阀
本技术涉及阀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稳压型控制球阀。
技术介绍
球阀是一种以阀球体作为启闭件的阀门,带有通孔的启闭件由阀杆带动,绕球阀轴线作旋转运动,实现对流体的调节与控制。球阀特别适用于含纤维、微小固体颗料等的介质,且由于阀球体具有良好的耐磨和耐腐蚀性能,也非常适合作为天然气等气态流体介质的调节与控制。在涉及到多通道流体的管理时,还会用到多通球阀,多通道球阀在管道上不仅可灵活控制介质的合流、分流、及流向的切换,同时也可关闭任一通道,而使另外两个通道相连。现有技术中的球阀虽然能够便于对多个通道进行管理和切换,但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其不具有稳压特性,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可能会发生通道中流体的通量异常,从而给管道中流体的正常传输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稳压型控制球阀,该控制球阀中含有稳压装置,可以对球阀中流体的流入量进行控制,防止流体通量异常。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稳压型控制球阀,包括阀体,阀体两端包括流入道和流出道,流入道和流出道之间设置阀腔;所述阀腔内部设置用于控制启闭的阀球体,阀体中还设置稳压腔;稳压腔位于阀球体下方,稳压腔由相互连通的上腔体和下腔体构成,上腔体和下腔体均为圆柱形,上腔体中设置稳压活塞,稳压活塞上端固定连接阀座,阀座贯穿上腔体的上部,阀座与上腔体顶部连接处设置密封圈;阀座上方连接用于调节流入道内流体通量的稳压阀片,稳压阀片位于流入道中;所述下腔体与流入道通过导管连通,下腔体下方设置稳压调节手柄,稳压调节手柄通过贯穿下腔体的稳压调节杆与稳压活塞下部相抵;稳压调节杆与下腔体底部连接处设置密封圈。优选地,所述稳压调节杆表面设置外螺纹,稳压调节杆与阀体的连接处设置含有内螺纹的调节环。优选地,所述上腔体中,稳压活塞上方设置稳压介质。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稳压介质为液态流体或气态流体。优选地,所述阀球体中设置用于流体通过的阀道,阀球体与阀腔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上轴承和下轴承连接。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阀球体顶部与阀杆固定连接,阀杆上方连接启闭阀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该型控制球阀在使用过程中,当流入量增大或流出量减小导致流入道压力异常时,气压会通过导管进入稳压腔,稳压腔由于受到压力作用,会导致稳压活塞上升或下降,活塞进一步影响稳压阀片的升降,稳压阀片会对流入道中的流体通量进行调节,从而稳定流入道内的流体通量,避免发生流体通量异常。除了通过稳压腔上腔体和下腔体中介质的压力差实现自动稳压之外,该型控制球阀还可以通过稳压调节手柄和稳压调节杆手动调节稳压活塞和稳压阀片,进一步实现对流体通量的精准控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中控制球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稳压腔及其内部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阀体;11、流入道;12、流出道;13、阀腔;14、稳压腔;130、阀球体;131、阀杆;132、启闭阀柄;140、导管;141、稳压活塞;142、阀座;143、稳压阀片;144、稳压调节手柄;1300、下轴承;1310、上轴承;1440、稳压调节杆;1441、调节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稳压型控制球阀,包括阀体1,阀体1两端包括流入道11和流出道12,流入道11和流出道12之间设置阀腔13;所述阀腔13内部设置用于控制启闭的阀球体130,阀体1中还设置稳压腔14;如图2所示,稳压腔14位于阀球体130下方,稳压腔14由相互连通的上腔体和下腔体构成,上腔体和下腔体均为圆柱形,上腔体中设置稳压活塞141,稳压活塞141上端固定连接阀座142,阀座142贯穿上腔体的上部,阀座142与上腔体顶部连接处设置密封圈;阀座142上方连接用于调节流入道11内流体通量的稳压阀片143,稳压阀片143位于流入道11中。下腔体与流入道11通过导管140连通,下腔体下方设置稳压调节手柄144,稳压调节手柄144通过贯穿下腔体的稳压调节杆1440与稳压活塞141下部相抵;稳压调节杆1440与下腔体底部连接处设置密封圈。其中,稳压调节杆1440表面设置外螺纹,稳压调节杆1440与阀体1的连接处设置含有内螺纹的调节环1441。上腔体中,稳压活塞141上方设置稳压介质。述稳压介质为液态流体或气态流体。本实施例中,阀球体130中设置用于流体通过的阀道,阀球体130与阀腔13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上轴承1310和下轴承1300连接。上轴承1310和下轴承1300可使得阀球体130的转动更加流畅。阀球体130顶部与阀杆131固定连接,阀杆131上方连接启闭阀柄132。该型控制球阀使用时,操作人员通过转动启闭阀柄132,使得阀球体130中的阀道与流入道11和流出道12导通,实现阀体1的开启。当流入道11中流体通量异常增大时,流入道11的气压升高,这进一步导致稳压腔14中下腔体内的气压升高,下腔体内气压升高后,稳压活塞141会上升,并通过阀座142抬升流入道11中的稳压阀片143;稳压阀片143抬升后,流入道11的开度降低,流入道11中的流体通量显著减小,实现稳压调节。如果流入道11内的流体通量过小,则通过反过程实现调节;最终实现对控制球阀的稳压作用。当流入道11中的流体通量异常无法被稳压腔内的结构自动平衡时,操作人员还可以通过转动稳压调节手柄144,将稳压调节杆1440前进或后退,从而实现对稳压活塞141的升降调节,达到精准控制流体通量的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稳压型控制球阀,包括阀体(1),阀体(1)两端包括流入道(11)和流出道(12),流入道(11)和流出道(12)之间设置阀腔(13),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腔(13)内部设置用于控制启闭的阀球体(130),阀体(1)中还设置稳压腔(14);稳压腔(14)位于阀球体(130)下方,稳压腔(14)由相互连通的上腔体和下腔体构成,上腔体和下腔体均为圆柱形,上腔体中设置稳压活塞(141),稳压活塞(141)上端固定连接阀座(142),阀座(142)贯穿上腔体的上部,阀座(142)与上腔体顶部连接处设置密封圈;阀座(142)上方连接用于调节流入道(11)内流体通量的稳压阀片(143),稳压阀片(143)位于流入道(11)中;/n所述下腔体与流入道(11)通过导管(140)连通,下腔体下方设置稳压调节手柄(144),稳压调节手柄(144)通过贯穿下腔体的稳压调节杆(1440)与稳压活塞(141)下部相抵;稳压调节杆(1440)与下腔体底部连接处设置密封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稳压型控制球阀,包括阀体(1),阀体(1)两端包括流入道(11)和流出道(12),流入道(11)和流出道(12)之间设置阀腔(13),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腔(13)内部设置用于控制启闭的阀球体(130),阀体(1)中还设置稳压腔(14);稳压腔(14)位于阀球体(130)下方,稳压腔(14)由相互连通的上腔体和下腔体构成,上腔体和下腔体均为圆柱形,上腔体中设置稳压活塞(141),稳压活塞(141)上端固定连接阀座(142),阀座(142)贯穿上腔体的上部,阀座(142)与上腔体顶部连接处设置密封圈;阀座(142)上方连接用于调节流入道(11)内流体通量的稳压阀片(143),稳压阀片(143)位于流入道(11)中;
所述下腔体与流入道(11)通过导管(140)连通,下腔体下方设置稳压调节手柄(144),稳压调节手柄(144)通过贯穿下腔体的稳压调节杆(1440)与稳压活塞(141)下部相抵;稳压调节杆(1440)与下腔体底部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义鑫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进典控制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