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紧力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9650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预紧力环,它包括上下两个中空扁圆柱状环体,所述两个环体的接触面为相互对应的螺面。它套装在液压连接强迫夹头和伺服直线作动器活塞杆的螺杆上,它能消除了液压强迫夹头与伺服直线作动器的活塞杆之间在试验力作用下产生的间隙,提高试验机的动态响应性能。(*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紧力环
本技术涉及电液伺服动态试验机,尤其涉及电液伺服动态试验机的夹头。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电液伺服动态拉压试验机上夹头与活塞杆或者夹头与传感器之间分别通过螺柱直接连接,在工作过程中,在液压强迫夹头与伺服直线作动器的活塞杆之间会产生间隙,通常采用试验前在二者之间设置平垫圈或者弹性垫圈,以消除施加试验力前的间隙,但是在动态试验时,由于二者在拉伸力的作用下又会产生垫圈所无法消除的新的间隙,这样就会影响试验机的动态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出了一种预紧力环,它套装在液压连接强迫夹头和伺服直线作动器活塞杆的螺柱上,它能消除了液压强迫夹头与伺服直线作动器的活塞杆之间在试验力作用下产生的间隙,提高试验机的动态响应性能。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它包括上下两个中空扁圆柱状环体,其特征是所述两个环体的接触面为相互对应的螺面。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本技术在动态试验机的液压强迫夹头和与伺服直线作动器连接的螺柱之间设置预紧力环,当夹头和活塞杆通过螺柱联结在一起时,中间的预紧力环环体套装在螺柱上呈自然接触状态,在实验前首先对液压强迫夹头上的试件施加一个最大试验范围的拉力,使液压强迫夹头和活塞杆之间产生这一实验中的最大间隙,使预紧力环的两个环体向相反方向旋转直至消除液压强迫夹头与活塞杆之间的间隙,去掉最大范围的拉力,预紧力环的两个环体靠接触面自锁保持静止,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夹头和活塞杆之间的间隙,进一步提高试验机的动态响应性能,因此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实现了技术目的。-->本方案的具体特点还有所述环体外缘上设置有圆孔或者圆柱,圆孔便于用钩头扳手旋转环体,圆柱便于操作环体的旋转。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图1为预紧力环环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中,1、环体,2、螺面,3、圆孔,4、中心通孔。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如图所示,它包括上下两个中空扁圆柱状环体1,所述两个环体1的接触面为相互对应的螺面2。在动态试验机的液压强迫夹头和与伺服直线作动器连接的螺柱上设置预紧力环,当夹头和活塞杆通过螺柱联结在一起时,中间的预紧力环环体1通过中心通孔4套装在螺柱上呈自然接触状态,未施加预紧力。在实验前,首先对液压强迫夹头上的试件施加一个最大试验范围的拉力,使液压强迫夹头和活塞杆之间产生这一实验中的最大间隙,然后使预紧力环的两个环体1向相反方向旋转紧紧挤在液压强迫夹头和活塞杆之间,直至消除液压强迫夹头与活塞杆之间的间隙,然后去掉这个最大范围的拉力,预紧力环的两个环体靠坡面自锁保持静止,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夹头和活塞杆之间的间隙,同理在夹头和传感器之间设置预紧力环也可最大限度地消除二者之间的空隙,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提高试验机的动态响应性能。所述环体上设置有圆孔3或者定位柱,便于操作环体的旋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紧力环,它包括上下两个中空扁圆柱状环体,其特征是所述两个环体的接触面为相互对应的螺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紧力环,它包括上下两个中空扁圆柱状环体,其特征是所述两个环体的接触面为相互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永全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新三思动态试验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