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09598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8 17:44
油泵装置(10)具有马达部(20)、泵部(30)、泵罩部(80)以及螺线管部(90)。泵罩部(80)具有:排出端口(83);吸入口(84),其吸入油;第1排出口(85)和第2排出口(86),它们排出油;第1油路(87),其是第1排出口(85)与排出端口(83)之间的流路;以及第2油路(88),其是第2排出口(86)与排出端口(83)之间的流路。螺线管部(90)的螺线管阀配置于第2油路(8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油泵装置
本技术涉及油泵装置。
技术介绍
在作为汽车的变速机构的自动变速器(automatictransmission、AT)中,发动机的动力经由油传递到变速器。在变速器中组装有油泵和螺线管阀。油泵使自动变速器内的油循环,成为产生液压控制的工作压力的压力源。螺线管阀起到调整循环的油量的作用。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系统:在铺设有作为油的流路的油路的控制阀内,分别单独地配置有油泵和螺线管阀。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4831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系统中,由于在控制阀内分别单独地配置油泵和螺线管阀,因此使系统整体大型化。另外,以往,存在如下不良情况:油泵的压力变动所产生的油振动使动作在半离合状态下变得不稳定。为了消除该不良情况,考虑提高泵转子的转速。但是,如果只是提高转速,则油的流量增加,不能维持半离合状态的压力。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消除半离合状态下的动作的不良情况,并且能够实现系统的小型化的油泵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申请的例示的第1方面的技术的油泵装置具有马达部和泵部,所述马达部具有:轴,其沿中心轴线配置;转子,其在所述轴的周围旋转;定子,其与所述转子对置配置;以及壳体,其收纳所述转子和所述定子,所述泵部具有:泵转子,其与所述轴一同进行旋转,吸引并排出油;以及泵壳体,其具有收纳所述泵转子的收纳部,所述泵壳体具有:吸入口,其吸入所述油;排出口,其排出所述油;以及螺线管阀,其配置在所述排出口与所述收纳部之间。技术效果根据本申请的例示的第1方面的技术,能够提供能够消除半离合状态下的动作的不良情况,并且能够实现系统的小型化的油泵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油泵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油泵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油泵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示出泵罩部的内部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泵罩部的内部的俯视图。图6是示出油泵内的油的流动的局部剖视图。图7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油泵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油泵装置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为了便于理解各结构,有时使实际的构造与各构造中的比例尺和数量等不同。另外,在附图中,适当地示出XYZ坐标系来作为三维直角坐标系。在XYZ坐标系中,Z轴方向是与图2所示的中心轴线J的轴向平行的方向。X轴方向是与图2所示的汇流条64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即,图1的左右方向。Y轴方向是与X轴方向和Z轴方向双方垂直的方向。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Z轴方向的正侧(+Z侧)记为“前侧”,将Z轴方向的负侧(-Z侧)记为“后侧”。另外,后侧和前侧只是用于进行说明的名称,并不限定实际的位置关系和方向。另外,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将与中心轴线J平行的方向(Z轴方向)简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径向简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周向,即绕中心轴线J的方向(θ方向)简记为“周向”。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沿轴向延伸”除了严格地沿轴向(Z轴方向)延伸的情况之外,也包含沿相对于轴向在小于45°的范围内倾斜的方向延伸的情况。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沿径向延伸”除了严格地沿径向、即与轴向(Z轴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情况之外,也包含沿相对于径向在小于45°的范围内倾斜的方向延伸的情况。【第1实施方式】<整体结构>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油泵装置的立体图。本实施方式的油泵装置10具有马达部20、泵部30、控制电路部60、泵罩部80以及螺线管部90。马达部20和泵部30共同设置在壳体21内。马达部20、泵部30以及泵罩部80沿轴向排列设置。泵罩部80具有作为油的出入口的吸入口84、第1排出口85以及第2排出口86。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油泵装置的局部剖视图。马达部20具有被支承为能够以沿轴向延伸的中心轴线J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轴41,使轴41旋转而驱动泵。泵部30位于马达部20的前侧(+Z侧),被马达部20经由轴41驱动而排出油。控制电路部60位于马达部20的后侧(-Z侧),对马达部20的驱动进行控制。泵罩部80位于泵部30的前侧(+Z侧),安装泵体主体和螺线管部90的各部件,该泵体主体收纳有马达部20和泵部30。螺线管部90对在泵部30内循环的油压力进行检测,并调整油的量。以下,按照每个结构部件进行详细说明。<马达部20>如图2所示,马达部20具有壳体21、转子40、轴41、定子50、轴承部55以及汇流条组件56。马达部20例如是内转子型的马达,转子40固定于轴41的外周面,定子50位于转子40的径向外侧。另外,轴承部55在转子40的后侧(-Z侧)配置于轴41的径向外侧,将轴41支承为能够旋转。汇流条组件56配置于轴承部55的径向外侧,从径向固定轴承部55。另外,汇流条组件56与定子50电连接。(壳体21)如图2所示,壳体21呈有底的薄壁圆筒状,收纳马达部20、泵部30以及控制电路部60。作为壳体21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锌-铝-镁系合金等,具体而言,能够使用热镀锌-铝-镁合金镀层钢板和钢带。壳体21具有底面部21a、控制电路保持部21b、定子保持部21c、泵体保持部21d以及凸缘部21e、21f。底面部21a构成有底部分。控制电路保持部21b、定子保持部21c以及泵体保持部21d构成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筒形状的侧壁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电路保持部21b的内径比定子保持部21c的内径大,定子保持部21c的内径比泵体保持部21d的内径大。在底面部21a的前侧(+Z侧)和控制电路保持部21b的内侧收纳有后述的控制电路用壳体61。在定子保持部21c的内侧面嵌合有定子50的外侧面、即后述的铁芯背部51的外侧面。由此,在壳体21中收纳有定子50。在泵体保持部21d的内侧面嵌合有后述的泵体31的外侧面。由此,在壳体21中收纳有泵体31。凸缘部21e从控制电路保持部21b的前侧(+Z侧)的端部向径向外侧扩展。另一方面,凸缘部21f从定子保持部21c的后侧(-Z侧)的端部向径向外侧扩展。凸缘部21e和凸缘部21f相互对置,被未图示的紧固单元紧固。由此,马达部20、泵部30以及控制电路部60被密封地固定在壳体21内。(转子40)转子40具有转子铁芯43和转子磁铁44。转子铁芯43沿周向(θ方向)包围轴41而被固定于轴41。转子磁铁44固定于转子铁芯43的沿周向(θ方向)的外侧面。转子铁芯43和转子磁体44与轴41一同旋转。(定子50)定子50沿周向(θ方向)包围转子40,使转子40绕中心轴线J进行旋转。定子50具有铁芯背部51、齿部52、线圈53以及绝缘件(绕线架)54。...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油泵装置具有:/n马达部和泵部,/n所述马达部具有:/n轴,其沿着中心轴线配置;/n转子,其在所述轴的周围旋转;/n定子,其与所述转子对置配置;以及/n壳体,其收纳所述转子和所述定子,/n所述泵部具有:/n泵转子,其与所述轴一同进行旋转,吸引并排出油;以及/n泵壳体,其具有收纳所述泵转子的收纳部,/n所述泵壳体具有:/n吸入口,其吸入所述油;/n排出口,其排出所述油;以及/n螺线管阀,其配置在所述排出口与所述收纳部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323 JP 2017-0571611.一种油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油泵装置具有:
马达部和泵部,
所述马达部具有:
轴,其沿着中心轴线配置;
转子,其在所述轴的周围旋转;
定子,其与所述转子对置配置;以及
壳体,其收纳所述转子和所述定子,
所述泵部具有:
泵转子,其与所述轴一同进行旋转,吸引并排出油;以及
泵壳体,其具有收纳所述泵转子的收纳部,
所述泵壳体具有:
吸入口,其吸入所述油;
排出口,其排出所述油;以及
螺线管阀,其配置在所述排出口与所述收纳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线管阀配置为能够打开和关闭所述排出口与所述收纳部之间的流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出口具有第1排出口和第2排出口,
所述螺线管阀配置在所述第1排出口和所述第2排出口中的任意一方与所述收纳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线管阀配置在所述收纳部与所述第2排出口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泵壳体具有:
泵体,其具有凹部,并且在所述马达部的轴向一侧具有开口部,该凹部收纳所述泵转子并包含侧壁面和位于所述马达部的轴向另一侧的底面;以及
泵罩,其封闭所述开口部,并具有所述排出口和所述吸入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泵罩配置于所述泵部的所述轴向一侧,
油泵主体和所述螺线管阀固定于所述泵罩。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线管阀配置为能够打开和关闭所述排出口与所述收纳部之间的流路,
所述排出口具有第1排出口和第2排出口,
所述螺线管阀配置在所述第1排出口和所述第2排出口中的任意一方与所述收纳部之间,
所述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藤贵光小林喜幸樋口孔二片冈慈裕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东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